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代中国农村内生金融建设思想研究:1927-1949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3110848
  • 作      者:
    韩丽娟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融资难是制约当前农村及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因素,培育能有效地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实现自我成长的内生金融组织是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如何使各种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成为本土化的内生性组织?在现实情况偏离理论标准时如何做出调整?这种调整与历史传统和政策环境有何关系?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赖于历史的经验。本书从农村外生金融组织对农村内生金融发展的影响这一角度来研究近代中国农村内生金融建设思想的演变,以期为现行的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农村金融“增量式”改革提供历史的借鉴。
  《近代中国农村内生金融建设思想研究(1927-1949)》展示了近代中国农村外生金融组织对农村内生金融组织的导向作用,以经济思想要素构建模型并作实证分析,表明农村外生金融组织的资金支持和监督指导影响着农村内生金融建设思想及实践的发展方向。1927—1936年农村外生金融组织着力培养农村内生金融组织的独立性,农村内生金融组织建设即体现了农民“自有自营自享”的特征;1937-1949年农村外生金融组织以执行政府农业政策为要义,农村内生金融组织随之沦为政策工具,偏离了“内生性”目标,农村内生金融组织不能脱离外部资金支持而自存。
展开
作者简介
  韩丽娟,女,1980年10月生于甘肃兰州,经济学博士。2003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3—2009年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思想史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9年以来在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思想史。
展开
内容介绍
  《近代中国农村内生金融建设思想研究(1927-1949)》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商资归农”浪潮及后期南京国民政府倡导的合作运动中,农村外生金融组织对农村内生金融组织的导向作用。尝试以经济思想要素构建模型并作实证分析,有助于人们了解近代中国农村内生金融建设思想的演变和效果,为现行的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农村金融“增量式”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农村外生金融组织农贷行为的政策性倾向
  时人认为农贷业务对复兴农村至关重要:“农贷业务之不重视,不推进,致农业衰落,农产锐减,而成今日粮食不足之不良现象。今后为复兴农村增加农产计,当自推进农贷业务始,是以农贷已成当务之急,不容再缓。”①农村经济的复兴,有赖于农贷业务配合下的农业政策的推行。1937年之后,时局逼迫,农村金融活动的政策性取向日益显明。当时学术界围绕着农贷业务的目标、方针与具体的农贷行为等方面探讨了农村外生金融组织农贷行为与农业政策的关系。
  (一)农贷业务的目标与方针
  1.农贷业务的目标
  在抗战建国的特殊时期,农村金融活动应配合农业政策的推行、以实现农业政策为目标,是当时普遍认同的观念。为数众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这一主张。
  罗俊指出:“农业金融有重大使命,今后实施之时,一面固然要政府宽筹资金,支持扶助,同时仍然要以农业政策之趋向为前提,亦即应以实现农业政策为目标。”②维焕认为:农业金融应有之适应性在地,农业资金之供需与信用之授受,须配合适当,方能善尽其作用。在抗战之现阶段,决定农业资金或信用之需给数量及关系,非仅以农家自给自足或获利为目的,实应负抗建及发展国民经济之重任,故须从配合下列三方面而决定:①抗建之国策;②国民经济之发展;③农民之需要。③林和成认为:“窃以为我国农业政策与农业金融,互相表里,不能分开。”“国家农业政策之实行,非空洞行政机关之所能贯彻,主张必有全国整个农业金融完整之制度,又必使各机关彼此互相联络、资助辅行,而收分工合作之效。”“关于农政之各方面,自试验土壤,改良耕地,栽种下肥,以至于储藏贩卖,抵抗倾销,调节荒旱,无一不于此制度之中,寻求解决之办法。”④王世颖也认为:“一切农业政策上的问题,如土地所有权之分配,耕地之改善,农业经营之改良,以及农家副业农业保险农业劳动等,在在都需有圆滑的金融,始能推行尽利。所以农业金融可以说是贯穿着整个农业政策上诸问题的总枢纽。耕者有其田为三民主义土地政策之一大要纲,而平均地权之精义,一部分亦寓于此。农业金融之措施,是实施耕者有其田的先决条件。农业商业化与农业工业化都需要农业金融。自七七事变以来,农业金融更担负了新的使命,其重要性益形显著。为要增加生产,调整农产,防止高利贷之发生,处置难民与残废退伍的士兵,均需有农业金融之措施居间策应,而后有效益可言。”①
  2.农贷业务的方针
  农村金融活动富含政策意味,那么,农贷业务应如何配合农业政策的推行,农贷业务的方针如何?对此,近代人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
  有学者认为促进农业生产仍是农贷的主要方针。邱正伦主张,农贷方针“应以促进粮食增产为唯一要义,即凡属与粮食增产直接或间接有关系事业所需之资金,各行局均应尽量予以贷放,其他各项,不妨暂时略为紧缩。”②巫宝三也建议战时的农贷政策,“应集中于垦殖贷款、农业推广贷款、种植特种作物贷款以及水利贷款等。”③他指出战时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状况:“因劳力之大量需要,农村剩余劳力得有被利用的机会,农村经济,大为好转。同时因国营企业,日有建树,交通事业,积极扩张,通货乃随之而增加,物价亦随之而高涨。”在这种情形下,除农业生产性贷款之外的农业贷款应该采取紧缩政策,他说:“如不采取紧缩政策,依然大量放出,对于国民经济,有使通货膨胀之程度更为加甚;对于贷款的用途,容易流入消费;对于借款者本人的债务,必致增加。但在战时有几种农产,如粮食、棉花、桐油、茶、丝等,或为军民衣食所关,或为重要输出品,如果增加贷款而可以增加生产者,则此种贷款,不应紧缩。”他进而指出:“久远的农贷政策”,即“参照一般经济情形,就整个农业着想,辅导农民经济为正当发展的方策”,“应特别注意垦殖、水利、肥料、新式农具与改良种子等贷款,并且应尽量用实物贷款方法。此外,尚有一种贷款不可忽视,即佃农购置耕地贷款。”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方法与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特点
第二节 文献回顾
一、有关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内生金融建设的研究
二、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对农村内生金融建设的研究

第一章 近代中国农村内生金融建设思想之发端
第一节 传统农村金融思想的余绪与近代的革新
一、传统的政府农贷思想与民间金融思想对近代的影响
二、20世纪20、30年代农村的金融不足问题
三、传统农村金融思想的近代发展
第二节 农村金融组织选择思想
一、关于农村金融组织选择的总体认识
二、关于农村内生金融建设必要性的看法
三、关于农村内生金融建设可能性的考察
四、农村金融组织选择思想的效应分析
第三节 由邹平庄仓合作社的创办实例引发的农村内生金融思考
一、邹平庄仓合作社的创办经过
二、由邹平庄仓合作社的推行经过引发的农村内生金融思考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农村金融政策的影响与农村金融监管思想的提出
第一节 1927-1936年的农村金融市场政策及其对农村外、内生金融的导向
一、限定农贷数额的《储蓄银行法》
二、规定农贷利率的《中华民国合作社法》
第二节 1937-1949年的信用分配、储蓄动员政策及其对农村外、内生金融的控制
一、信用分配政策的产生及其实施
二、储蓄动员政策的产生及其实施
三、信用分配政策与储蓄动员政策对农村外、内生金融组织的控制:缘由与效果
第三节 农村金融监管思想的提出
一、农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二、关于农村金融监管内容与范围的探讨
三、关于农村金融监管模式的设想

第三章 农村外生金融组织对农村内生金融组织的援助与培育思想及其行政化转向
第一节 1927-1936年农村外生金融组织对农村内生金融组织的援助与培育思想
一、商业银行投资农村的必要性
二、关于农村外生金融组织农贷动机与资金来源的探讨
三、关于农村外生金融组织农贷行为的看法
四、关于农村外生金融组织农贷方式的思考
五、农村外生金融组织对农村内生金融组织的培育思想
六、农村外生金融组织与农村内生金融组织关系的界定
第二节 1937-1949年农村外生金融组织对农村内生金融组织援助与培育思想的行政化转向
一、农村外生金融组织的行政化转向:由私营银行到政府银行的变更
二、农村外生金融组织资金来源思想对政府作用的重视
三、农村外生金融组织农贷行为的政策性倾向
四、农村外生金融组织农贷方式的政策性偏向
五、农村外生金融组织对农村内生金融组织培育思想的行政化

第四章 农村内生金融建设思想发展之阶段性特征
第一节 1927-1936年农村内生金融建设思想之特征
一、农村内生金融的资金来源思想重视自筹资金
二、农村内生金融的组织结构思想向富农倾斜
三、农村内生金融组织的运营思想以农民需要为出发点
第二节 1937-1949年农村内生金融建设思想之特征
一、1937年之前农村内生金融建设效果之检讨
二、农村内生金融组织的资金来源思想偏重吸收存款
三、农村内生金融的组织结构思想对贫农的青睐
四、农村内生金融组织的运营思想以政府需要为出发点

第五章 农村内生金融建设的效果、评价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农村内生金融建设的效果及其评价
一、农村内生金融建设的“内生性”目标阐释
二、农村内生金融建设的效果
三、农村内生金融建设效果之近代评价
第二节 农村内生金融建设效果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内生金融成长的动因
二、经济状况与文化背景的制约
三、农村合作政策的导向
四、银行贷款与合作指导的影响

第六章 农村外生金融与农村内生金融因果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检验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检验方法
二、数据来源
第二节 检验结果
一、平稳性检验
二、协整检验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第七章 近代中国农村内生金融建设思想的启示
第一节 农村内生金融建设思想的演进路径与历史经验的总结
一、农村内生金融建设思想的演进路径
二、历史经验的总结:农村外生金融组织对农村内生金融建设的影响
第二节 现实的思考: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农村金融增量式改革建议
一、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二、培育农村内生金融组织的必要性
三、培育农村内生金融组织的途径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