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统文化研究.第二十一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565227
  • 作      者:
    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编
  • 出 版 社 :
    群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传统文化研究(第21辑)》主要内容包括: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及其意义、钱穆的和合人生观、近代苏州皋庑吴氏的施善观念与慈善实践、从韩非“动无非法”论起、李贽对先秦法家的评说、《唐律疏议》中有关“赎铜”渊源的浅析、范仲淹的忧乐思想及其对张载的影响、李贽眼中的范仲淹、“爱才如命”的顾颉刚先生、略论顾颉刚的学术精神、顾颉刚民俗学研究管窥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什么是诚信?字面上讲,就是诚实守信,讲真话,做实事,说到做到,不欺人,不骗人。实际上讲,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精神资源和财富。具体地说,它是一种人格境界,人格起点,是最基本最重要、言出必行、互不欺骗的做人品格和做人准则;它也是一种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只有以诚信“修身”,才能善待家人,善待朋友,维护和谐的社会关系,进而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更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集体、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众望所归,和谐幸福。“失信不立”,社会不和,从古至今的历史反复证明,都是如此。
  我们可爱的中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也是诚信之邦。讲诚信,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人引为自豪的和谐美德。它植根于中国土壤中,成长于中国文化中,体现在“北孔南孙”的思想典籍里,更体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和全国各地的人文风貌中。大家都知道“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昌,市无信不兴,商无信不荣,厂无信不誉,社会无信不和”。继承和弘扬诚信思想、传统和美德,是每个中国人的心愿。在这个意义上,讲诚信既是每个中国人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发展之道,更是社会人文之光。
  中国人讲诚信源远流长。早在“北孔南孙”之前就崇尚诚信。孔子、孙子的伟大在于他们是儒学、兵学的创立者、集大成者,诚信的倡导者。经过两位圣人的倡导,诚信之风更盛。千百年来,中国人讲求诚信,推崇诚信,留下了许多美谈。“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已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人性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北孔”的齐鲁,还是在“南孙”的吴越,或是全国各地,到处都传颂着至今仍耳熟能详的许多成语、典故,如曾子杀猪、尾生抱柱、晋文公退避三舍、守信得原、吴起为战士吸脓、曹操以发代首、孔明诫儿等等。这些成语、典故告诉我们,一旦做出承诺,就要自觉遵守和兑现。这种诚信的风尚甚至发展到哪怕是心灵的默许,并没有公开承诺,也要“实相兑,不相欺”。至于吴文化的核心地区苏州,讲诚信的典型更多,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天下观,有朱柏庐“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见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的治家格言等等。这些典型,尽人皆知。它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绵延不断地、一代一代地传承着、发展着,直至今天。它就像大江中的主流,滚滚向前。
  但是,还要看到另一面。当今的诚信状况如何?人们自有评说。有一份社会调查认为“超过七成的人们不敢相信陌生人,不愿与陌生人说话”;有的人甚至认为诚信状况已跌破60分及格线,怀疑现在的中国人怎么了?我们且不说这些调查和怀疑是不是准确,但从中已经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度有明显下降。再看看市场内的经营者,有的削尖脑袋钻“钱”眼,虚假广告、非法添加剂时有发现,尔虞我诈……有的群众讽刺性地说:“因为喝牛奶,懂得了三聚氰胺;因为吃猪肉,懂得了瘦肉精。”这些话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制假售假者的不满和愤怒。中国共产党已经看到了这些问题。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这是对当前诚信状况的最恰当的认定。
  究其原因,有些人是受社会转型和城乡巨变的影响,社会由过去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许多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法律还不健全,互不相识,阻隔了互信和互相关心;有的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只顾个人的眼前利益,“不在乎天长地久,只想到现在拥有”,在前进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走上了邪路。
  ……
展开
目录
漂浮在太湖碧波中的片片绿叶(代序)
“和谐”笔会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北孔南孙”诚信思想中的和谐因素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及其意义
钱穆的和合人生观
近代苏州皋庑吴氏的施善观念与慈善实践
法学论坛
从韩非“动无非法”论起
李贽对先秦法家的评说
《唐律疏议》中有关“赎铜”渊源的浅析
吴地文脉
范仲淹的忧乐思想及其对张载的影响
李贽眼中的范仲淹
“爱才如命”的顾颉刚先生
略论顾颉刚的学术精神
顾颉刚民俗学研究管窥
从《古史层累观》说起
再读《古史中地域的扩张》
《昆仑传说和羌族文化》研读
《吴歌甲集》的文本生成及其学术价值
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范例——顾颉刚先生的苏州评弹研究
顾颉刚研究吴歌的开创性贡献及影响
顾颉刚先生与周易研究
顾颉刚“保护唐塑”运动的过程与影响
坚守传统与与时俱进——苏州唯亭顾氏家族学术嬗变的内在理路
吴中人文
《诗经》中唯一与吴国有关的作品——读《诗经·秦风·无衣》
申时行与苏州府学
顾炎武与傅山的交往唱和
激楚苍凉吴梅村
清初苏州诗学大家叶燮考
一部技术经济史的杰作——《传统工匠现代转型研究》简评——读《葑溪诗学丛稿初编》
《园冶》与耦园
市民、公益、自治——浅析苏州市民公社的三个属性
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漫论《朱柏庐治家格言》
道生的众生平等观及其启示
沈万三家族的发家和败亡
稽古钩沉
吴都地望考证辨析三例——关于吴大城与木渎古城遗址的讨论
从苏州盘门清代墓葬发掘探究潘祖年
苏州虎丘乡汉墓群与黄埭高坟墩汉墓群比较研究
论苑撷英
试论计成《园冶》的“真”“假”观
评《吴山点点幽》之美
第一江山千古美——宋词中的镇江魅力
“江枫”考辨及其意境新说
《枫桥夜泊》诗出吴江
香溪河边
……
民俗谈趣
资料集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