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消费他者: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文化图景:globalisation & the images of capitalist culture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98090
  • 作      者:
    金惠敏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金惠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211讲座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曲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国国际权威期刊Theory,Cultureand Society(London:Sage)编委(唯一华人编委),美国宾州州立大学(Penn StateUniv.)英文系“大陆理论与翻译国际网络”核心成员,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常务理事兼媒介理论分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会议评审专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外人文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1998-2007)。专业领域为:德国近代哲学与美学,当前西方哲学,文学与文化理论。出版中文著作7部,英文专著1部(德国和美国联合出版),译著3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消费他者: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文化图景》为当代国际文化理论前沿问题论集。主要涉及文化研究与社会美学。其问题发生的语境是资本主义及其全球化。因此,在研究方法上,《消费他者: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文化图景》将文化研究和社会美学的问题置于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语境或视域进行考察。本书的重要论点或学术贡献有如下几点:
  第一,作者一直主张,“全球性”是超越或同时包涵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一个新的哲学概念;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提炼出一个“全球对话主义”的哲学。
  第二,现代社会的形成,或者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存在着一个抽象化和文化化的过程,符号化、图像化或审美化乃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内在维度和必然逻辑,本书以“美学资本主义”称之,这一点应当坚持;但另一方面也必须指出,仅有浪漫主义的“审美现代性”批判将是偏狭的,这种理论看不到在资本主义与文化或美学之间还有一种积极的建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只是与诗歌相敌对,而且其本身即蕴含着一种不是诗意但类似诗意的要素。
  第三,后现代主义,或具体于德里达的解构论,并未完全丢弃现代性的认识论,它也从来不是一种虚无主义,而是一种激进的认识论,一种对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它以极端的形式——意义永远不可能被我们捕捉到,我们所能见到的只是意义的踪迹——提醒我们,在通往真理的途中,有层层的文化垃圾等待我们去清理。
  第四,作者研读后现代主义有年,曾将其视角应用于对孔子思想的观察,著有《后儒学转向》一书;作为一种延续,本书“财产即再现”章是对老子财产观的后结构主义阅读。文章先给出老子财产观的对立面,即认为财产即人格(personhood)。这种理论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所表现,而在西方社会由于自由主义的推动而居于主流位置。老子将财产界定为分割、私有、圈定、排斥和占有,它是“有欲”,但更是“有名”,是“秀出”于无意识和日常生活,因而也就是在语言中的存在,是后结构主义的“再现”。在把老子财产观引入当代学术视野的同时,该章不得不做的另一项工作是,强力推行老子后结构主义式命题“道可道,非常道”于其整个文本。这虽是前一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但亦具独立意义,是对老子研究的一种突破。
展开
精彩书摘
  二、越界的赛博客
  以上是就技术之“用”而言的,我们再就技术之“体”来看,如果可以认为科学是对自然的理论化,那么技术就是对自然的实际行动或手术。在技术的作用下,自然无论将是什么,但都不可能是曾经的原初的自然了。即使不从意识形态批判的角度看,如今高科技对自然的改造也已经是触目惊心的了。这里不是指为科学和技术所支撑的工业化对自然的掠夺、榨取以及由此所造成的环境灾难,当然也不是说高科技战争化自然为荒原的能量及其演示,我们倒确也不必完全排除这些,因为在一定的强度上它们同样唤醒了人类对自然的意识,现在我们拟强调的是,技术对自然的介入、渗透和重构已经达到了技术与自然难解难分、浑然一体的境地,似乎自然成为人的世界,反过来,人成为自然的世界,例如仿生技术和基因工程等所谋求的那样。
  根据唐娜·哈拉维(Donna J.Haraway)的描述,如果不是夸张的话,发展到20世纪末的美国科技已经使三个关键的界线不复存在,一是人类与动物的,二是动物一人类即有机体与机器的,三是物理的与非物理的,其结果就是她所谓的“赛博客”(cybor)的出现,一个并非由她发明但被她实质性地扩展从而取得了广泛知名度的术语。我们已经步人了一个“赛博客”时代,一个“人机合体”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原本恒定的一切界线被逾越,一切似乎颠扑不破的分类原则的被打破,哈拉维宣称,“我的赛博客神话关乎被侵越了的边界,关乎有威能的融合,以及种种危险的可能性”。进而言之,“赛博客”意味着自然与文化之间传统上分明的界线正在变得暖昧起来:面对“基因改良食品”(geneticauy modified foods),诸如带有鱼类基因的番茄或致癌鼠等,我们无法说清它究竟是“自然的”还是“文化的”。有学者在阐述哈拉维的这一思想时指出:“当一篇文章宣布一种改良蔬菜将‘天然地’(naturauv)抵抗疾病之时,这正是‘自然’范畴不再存在的一个小小的征兆。它已经被一个至今还没有新名字的混血儿取代。”。这个新范畴当然就是“赛博客”,如果我们不需要为每一位“赛博客”分别命名的话。在“赛博客”之中,“自然”被“文化”化而不再存在,“文化”被“自然”化即被赋予物质现实的形式也不再存在,准确地说,不再以先前的方式或者不再独立地存在,但混合地存在于“赛博客”之中。“赛博客”是一种新的主体或身份,一种新的社会现实。哈拉维宣布:“到20世纪末,即我们的时代,一个神话的时代,我们统统都是喀迈拉(chimeras,希腊神话中的吐火女怪,狮头、羊身、蛇尾,这里被引申为一种怪异的组合物——引注),都是被理论化的和生造出来的机器与有机体的杂交品。
  ……
展开
目录
前言
文化理论究竟研究什么?
——日常生活、他者与现代化进程
走向全球对话主义
——超越“文化帝国主义”及其批判者
全球知识的再界定
——费瑟斯通和他的新百科全书计划
消费·赛博客·解域化
——自然与文化问题的新语境
自然与文化的解构限度
——思考在德里达“之后”
消费时代的社会美学
图像增殖与美学资本主义
两种“距离”,两种“审美现代性”
——以布洛和齐美尔为例
哲学·政治·文化·时间
——20世纪西方美学的四个问题.
影像的复仇
——柏谢尔·玛库的多媒介装置《鬼魂上,鬼魂下》
理论没有“之后”
——从伊格尔顿《理论之后》说起.
财产作为再现
——对老子财产观的一个后结构主义阅读
“媒介即信息”与庄子的技术观
——为纪念麦克卢汉百年诞辰而作
附录
公共艺术与意识形态实践
——金惠敏教授访谈录(王洪义)
雅努斯神话:媒介、美学与文化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惠敏教授访谈(邹赞)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