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西文化比较与会通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103489
  • 作      者:
    王树人主编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栏目丛书:中西文化比较与会通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关于中国象科学的思考——兼谈中医学的认识论实质、两种思维方式下的中西文化与科学、从概念思维到本源思维、中国思想世界中的“形”与“象”之辨、文化转型与“象思维”之失、语言逻辑与思维问题新探、周易象数算法与象数逻辑——中国文化之根探源的新视角、从中西语言的差异追溯中西哲学的差异、陈那、法称“量一现量说”与笛卡儿、布伦塔诺、“悟性一知觉论”之比较研究——兼论老树的“象思维”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生命群体由各自独立的个体组成,群体系统作为整体具有更大得多的灵活性、可变动性和不断更新结构关系的可能性,从而使群体的整体水平有可能不断提高或上下变动。因此生命群体运动的整体层面,即现象层面,形成更大的独立性和能动性。
  最高级的生命群体是人类社会。构成人类社会的实体层面,主要包括社会成员、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其现象层面,主要表现为生产过程、消费过程及社会成员的所有活动。由于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智慧和个人的追求,不同社会集团、民族、国家之间还相互影响,故社会整体的运动状态最令人眼花缭乱。在社会运动中,“象”的意义空前提高,“象”和“体”的关系可能出现巨大的不匹配。毫无疑问,“体”的支撑是社会运动的基础,“体”的规模和水平,规定社会整体运动的性质和等级。然而,一当“体”的状况确定下来,社会运动情态会有一个与之相应、却是无限自由的可变化区间,也就是“象”的自由活动域限。在这个域限之内,“象”不仅可能有无限多种的呈现,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其特殊的社会整体功能。
  人的心灵系统可谓超复杂系统,现代科学认为,心理现象的物质基础是脑神经系统。大脑作为心灵系统的“体”是生命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生命机体密不可分,但是心灵系统的“象”却是对外部信息的提取、加工和感受。人的意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人的情绪、心境(心理状态),有原则上不受限制的独立自主活动的能力和空间。心理之“体”只为心理活动提供了物质“载体”,而基本上不能干预心理活动的内容,心理活动的内容作为心灵系统之“象”,则几乎不受载体的制约和支配。
  然而,事情远没有到此为止。令人吃惊的是,心理活动中象体运动的支配关系发生了奇妙的颠倒。
  十分明显,心灵系统之外的一般信息过程载体虽然不决定信息的内容,但是信息内容自己不会运动,不会变化,信息的传递、接收、储存和加工(包括自然变化),全要靠信息载体及相关能量的外部推动和规定。但是心灵系统之内的信息过程,信息内容和信息载体的这种支配关系颠倒了过来。思维主体想不想,想什么,怎么想,如何在心中进行信息加工,不是由脑神经系统中的分子、原子、电子来决定和主导,而是由思维本身来决定和主导。就是说,正常的思维过程,不是思维载体规定和推动思维内容的变化,而是思维内容遵从主体意志和思维规律,决定并推动思维载体的运动。心里怎么想——信息内容怎么变化,信息载体——脑细胞、脑神经分子、原子、电子就会跟着发生相应变化。这就表明,思维本身,或者说“心”,在想不想、想什么、怎么想上,具有绝对的自主权、自由权。在心灵系统中,不是思维之“体”的运动决定思维之“象”的变化,而是思维之“象”的自主变化率领思维之“体”作相应运动。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现象不是消极被动的存在,不是实体的附属物,远不完全由实体决定。实际上,现象是事物的自然整体层面,是事物整体的组成部分,对事物的存在和变化有积极能动的作用。那么,究竟应当如何理解这个“自然整体层面”?即如何理解现象的实质?从根本上看,现象与实体应是怎样的关系?过去,一般习惯于将现象视为实体本质的外在表现,其实很是片面。得出这样的看法,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只盯住了实体,只局限在实体的范围之内。事实上,任何事物存在于宇宙之中,都与整个宇宙发生联系。因此事物如何运动,如何呈现,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的实体本质,同时还取决于事物与外部广大领域的联系,与其他事物的相互作用。
  事物自身关系(包括稳定和不稳定)的表现和事物外部关系(包括与认识主体的关系)的表现,这两个方面整合起来,才构成事物的现象层面,即自然整体层面。可见,事物的自然整体层面,不仅仅是事物自身的整体,它同时还是宇宙整体在事物身上的“折射”。由此不难看出,在现象与支撑现象的实体之间,现象与现象背后的本质之间,原来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和相互作用关系。而这也就是现象具有独立意义的根源。
  ……
展开
目录
思维方式之概论与辨析
概念化思维与象思维
关于中国象科学的思考——兼谈中医学的认识论实质
两种思维方式下的中西文化与科学
从概念思维到本源思维
中国思想世界中的“形”与“象”之辨
文化转型与“象思维”之失
语言逻辑与思维问题新探
周易象数算法与象数逻辑——中国文化之根探源的新视角
从中西语言的差异追溯中西哲学的差异
陈那、法称“量一现量说”与笛卡儿、布伦塔诺
“悟性一知觉论”之比较研究——兼论老树的“象思维”
象思维与概念思维在语言态度上的共同话语——以三玄、《坛经》与《几何学的起源》为例
智慧、诗与寓言之思
重思智慧
庄子的寓言之象与原创之思——以“象罔”、“梦蝶”、“游鱼”之象思为例
诗与象
杨柳崖头是清彻——王重阳的精神超越与《乐章集》
比较与中西专论
模仿论与模写说辨析
从“知性伦理”到“家本伦理——关于中西传统伦理学的一个比较
克尔凯郭尔之为“存在主义先驱”的再审视
关于西方新史学的几点思考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