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去工业化”之都市金融中心研究:以北京为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50822
  • 作      者:
    冯科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第一,《“去工业化”之都市金融中心研究:以北京为例》首次对金融中心构建中金融企业集聚导致第二产业企业迁移对经济增长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微观数据和投入产出模型对该影响进行论证。
  第二,从规模效应集聚经济效应角度出发对产业集聚程度进行实证分析。
展开
作者简介
    冯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兼任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北京大学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房地产及房地产金融、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与投资管理等。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数十项国家部委或企业的研究课题,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曾多年在金融机构担任高管,现担任数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金融业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展开
内容介绍
  《“去工业化”之都市金融中心研究:以北京为例》主要考察北京市在构建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去工业化”对经济的影响程度,考察金融企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对北京市经济的影响程度,以及政府应采取何种措施促使金融机构集聚。《“去工业化”之都市金融中心研究:以北京为例》纵向地考察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演变,探讨国际金融中心是如何沿着世界经济、金融的发展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演进。《“去工业化”之都市金融中心研究:以北京为例》把北京与上海、香港、东京三个典型的金融中心构建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横向地考察北京构建金融中心的优势和劣势,通过比较分析,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北京构建金融中心的国内外环境。《“去工业化”之都市金融中心研究:以北京为例》还考察了北京产业结构变迁史,试图从产业优化和选择视角探索北京构建金融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把握北京的产业结构变迁及其金融中心构建的趋势。此书通过实证分析,划分了北京的显著优势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和比较劣势产业。最后,此书提出,北京金融中心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国的综合国力、合理的经济结构、不断提升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的金融体制、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成熟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和稳定的国内政治经济环境。
展开
精彩书摘
  《“去工业化”之都市金融中心研究:以北京为例》:
  3.1.2布鲁日
  13世纪之前及其后一段时间,北海和波罗的海地区是一个独立的贸易体系,将该体系联为一体的重要纽带是汉萨同盟。该同盟是一种松散联合,主要由卢贝克、汉堡、科隆、罗斯托克等德国城市组成,从事布鲁日到俄罗斯诺夫哥罗德州的贸易,偶尔穿越俄罗斯到达黑海,再继续向北到达挪威的卑尔根,并且不时也经大西洋和比斯开湾到达伊比利亚和地中海。作为汉萨同盟发展贸易的西部主要港口,当时的布鲁日构成了中世纪世界贸易的一个转运地。一方面,它充当地中海和北欧之间的中转站;另一方面,它还作为英国和法国香巴尼商品交易市场之间的中转站。
  中世纪末期,布鲁日既是商品交易中心,又是各类货币荟萃的场所。集市贸易具有国际贸易的性质,不同国家的商人带来不同的货币,这些货币的成色和重量很不一样,交换时常常会遇到困难;此外,还有伪造货币和货币成色被人为地降低的问题;另外,还存在金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问题。于是一些普通商品经营者开始兼营钱币的兑换业务,他们就是最早的货币经营商。随着他们资信的扩大,又逐渐发展成代为保管现款,进而办理借贷。而这种兑换或存款、放款业务的利润未必不如商品经营业务丰厚,于是又有了专业化组织的产生。
  在布鲁日,金融家有三类:当铺老板、货币兑换者和银行家。1369年,在布鲁日有15家独立的“商业银行”。布鲁日金融中心与佛罗伦萨金融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意大利的银行家在布鲁日设立分行或代表处,并向布鲁日提供贷款。同时,布鲁日还是低地国家和地中海贸易款项结算的中介。如果低地国家需要汇款罗马,商人往往首先从低地国家购买商品到布鲁日销售,换取当地货币后,再从意大利银行家手里按罗马的汇率牌价购买汇票。3.2国际金融中心的雏形:安特卫普与阿姆斯特丹
  15世纪末,西欧封建社会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因此,1500-1750年两个半世纪是人类从农业经济时代跨人工业经济时代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欧洲金融中心也主要在国际贸易的中心城市诞生,主要有16世纪的安特卫普和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以及18世纪初开始渐渐崛起的伦敦金融中心,由于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工业革命之后的19世纪,因而关于伦敦金融中心的问题集中在工业革命时代进行阐述。
  3.2.1安特卫普
  新航线开辟和欧洲地理大发现后,欧洲经济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向了大西洋沿岸城市。随着新航线开辟,远程贸易航船吨位的提高,而且由于河道的淤塞较大的船只不能到达布鲁日,而安特卫普处在大西洋沿岸,处理这些船只比较容易,因而,很多船只开始选择安特卫普作为停靠的港口。这样,15世纪末,安特卫普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欧洲新的商贸中心,并适应了商贸发展对金融的新需求而成为16世纪欧洲著名金融中心。
  16世纪中期是安特卫普的全盛时期,每年都有上千艘船出入这个港口,来自海外的商品大都在此集散。为了适应扩大的贸易交易的需要,安特卫普率先增加了商品交易市场交易的次数,由欧洲集市贸易每年两次,扩展到每年四次,以满足商贸的需求。后来又建立永久性的商品交易市场,全年开放,1531年安特卫普创造性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商品交易所,不仅取代了集市的贸易功能,而且也取代了集市的金融职能,成为欧洲各国学习的榜样。
  安特卫普还创造性地将商品交易会与当时的两个金融交易市场联系在一起,将信贷同货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然后它又发展出商品交易会之间流动的纯粹金融汇票,利率为3个月2%或3%。到1630年,最富有的公司已不再经营商品,而经营汇票。商贸的发展还吸引了金融人才聚集此地,许多意大利的银行家和德国的银行家为了赢得安特卫普巨大的市场并控制国际商业和金融,大批涌人安特卫普,不断拓展金融业务,带来资金和金融技术,并发展成为欧洲金融中心、国际票据中心、贸易结算中心以及资金借贷中心。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产业结构的一般理论
2.2 金融中心构建理论

第3章 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变迁
3.1 国际金融中心的萌芽:佛罗伦萨与布鲁日
3.2 国际金融中心的雏形:安特卫普与阿姆斯特丹
3.3 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形:伦敦
3.4 国际金融中心的成熟:纽约
3.5 国际金融中心多元化格局
3.6 经验总结

第4章 北京与其他金融中心的比较
4.1 北京与上海的比较
4.2 北京与香港的比较
4.3 北京与东京的比较
4.4 本章总结

第5章 北京产业结构变迁与金融业发展
5.1 近现代工业与金融业:1949年以前
5.2 重工业化战略与金融抑制:1949-1978年
5.3 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1978年至今
5.4 北京构建金融中心的条件

第6章 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6.1 已有研究的简单综述
6.2 北京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6.3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6.4 本章总结

第7章 北京市第三产业集聚度及金融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7.1 产业集聚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7.2 产业集聚度研究方法及其比较
7.3 基于区位熵法的实证研究
7.4 本章总结

第8章 北京市金融业投入产出效率
8.1 金融效率理论及其实证研究
8.2 DEA模型概述
8.3 变量、数据说明与实证分析
8.4 本章总结

第9章 北京市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9.1 实证分析背景
9.2 文献回顾
9.3 北京市金融发展现状
9.4 北京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9.5 实证分析结论

第10章 审批金融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北京为例
第11章 利用关键事件促成北京金融中心建设——基于伦敦和纽约的案例研究
第12章 建立“十大中心”的建议与规划
第13章 结论和建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