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突发公共事件媒介化现象解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808929
  • 作      者:
    彭伟步主编
  • 出 版 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彭伟步,广东人,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在暨南大学中文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多年从事海外华文传媒与华人、少数族群传媒等领域的理论研究,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持多项国家、省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国务院侨办和国际研究项目多次赴国外调研.2006、2008年两次受马来西亚星洲媒体集团邀请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进行田野调查.2007年受新加坡国家图书管理局邀请赴狮城做访问学者。
展开
内容介绍
  当前,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对社会安全和稳定带来严重冲击在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政府执政和行政能力得到充分展现,启示政府只有拥有良好的网络舆论引导技巧,与时俱进的执政思维,万能得到更多公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加强执政基础、也才能使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新闻传播学精品文库:突发公共事件媒介化现象解读》通过对公共安全、公共卫生、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突发公共事件典型案例分析,解读了突发公共事件媒介化的概念和现象,并通过追踪个案的媒介化过程,探析了其起止规律,总结了事件主体的应对得失,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镜的建议,对如何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塑造政府的权威形象,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2)事故灾害。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事件等。如2012年陕西延安特大交通事故。这类灾害既有不可预测的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对于不可预测的灾害,我们要积极面对;对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我们要出台预防灾害发生的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此类灾害的发生。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如2013年的H7N9禽流感。这类公共卫生事件也具有突发性。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因此相关政府部门针对此类事件要及时做好解释工作。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如2012年重庆周克华事件。此类事件主要是人为造成的,而且具有强大的恐吓性,能够引起社会的恐慌,对此类事件尤其要做好预防和舆论疏导工作。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特点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处理情况,突发公共事件呈现出以下特点:①突然性;②危害性;③公众关注性;④连锁反应性;⑤及时化解性;⑥规避防范性。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传播特点:
  1.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
  由于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持续性和不可抗性,例如地震会导致电力的持续破坏、建筑物大面积破坏及交通堵塞等,因此关于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具有迅速及时、持续跟进、关注民生等特点。迅速及时,就是要求媒体反应迅速,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进行相关报道,掌握先机,不能错过报道的最佳时间;持续跟进,就是要求媒体针对事件本身做出持续的跟进报道,不仅要报道事件的发展过程,还要报道事件造成的后果、影响和破坏等,并且在报道的过程中应当尽量详尽具体,在报道事件涉及的人物时要善于抓典型,客观报道,正确引导;关注民生,就是要求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民的疾苦和安危放在第一位,报道要围绕如何帮助受灾群众顺利渡过难关、如何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展开。
  2.事故灾难突发公共事件
  由于事故灾难的人为性、破坏性和连锁反应性等特点,因此事故灾难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具有现场性、多点切入、层层深入等特点。现场性,就是要求记者必须亲临事故发生的现场,亲身感受现场气氛,进行及时、真实、客观的报道,切不可凭空编造;多点切入,就是要求媒体报道要多元化,不能人云亦云、跟风报道,要找到多个切入点,从不同的角度对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层层深入,就是强调事故发展的持续性,不能仅仅针对表面的现象做报道,而是要深入事件的本质,探究事件发生的原因,挖掘隐藏于事件背后的真相,要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展现事故发生和发展的前因后果。此类事件要注意社会效果,坚持真实性原则,既不能夸大事故的严重性,也不能扣住不发,而是要兼顾社会影响和事故发生的后果,对事故进行真实报道,切不可进行恐吓性报道。
  3.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由于公共卫生事件涉及人们的身体健康,极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其传播范围特别广,扩散特别快。例如非典时期人们利用新媒体相互传播消息,导致了信息快速扩散,甚至泛滥的现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报道具有意见引导、核心解读、客观真实及有预见性等特点。意见引导,就是要求媒体了解清楚公共事件的危害程度、性质和危害等,然后在正确掌握此类信息的基础上对公众进行正确的引导,要客观且不要引起公众的恐慌,既要向公众告知事实又要安抚公众的情绪;核心解读,就是媒体报道首先要立意正确,忌主次不分、混淆是非,由于公共卫生事件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安全,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时必须站在民生的角度;客观真实,公共卫生事件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危,媒体传递的信息必须做到客观、真实,切不能以欺骗蒙混过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有预见性,就是要求媒体报道有前瞻性,要擅于根据事件本身预测发展趋势,从而正确引导。
  ……
展开
目录
一、突发公共事件媒介化的概念与现象解读
突发公共事件媒介化

二、突发社会安全类事件媒介化现象解读
郭美美事件的媒介化过程与解析
“房姐”事件媒介化透析
乌坎事件国内外媒体的舆论响应分析
2012年“钓鱼岛事件”媒介化解析

三、突发公共卫生类事件媒介化现象解读
“毒胶囊事件”网络传播效应扩大化分析
自媒体环境下陕西孕妇强制引产事件舆情解读
蒙牛黄曲霉毒素“致癌门”舆情动态分析
塑化剂风波媒介化解读

四、突发事故灾难类事件媒介化现象解读
“表哥”事件媒介化审视
从河南光山“12·14”校园伤害案看政府公共危机应对
新媒体在“7·23”甬温动车事故中的角色解读
兰考“1-4”火灾舆情分析

五、突发自然灾害类事件媒介化现象解读
“7·21”北京特大暴雨事件媒介化与政府应急处置失误的反思
日本“3. 11”地震引发的抢盐风波媒介化分析

六、突发公共事件媒介化应对策略
突发公共事件的形成路径与应对策略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