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香江话民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49465
  • 作      者:
    刘乃强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刘乃强,1970年获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士学位,主修经济,之后留校教统计学;1973年出任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研究部主任。
  《信报》、《中国评论》、《南风窗》、South China Morning Post、China Daily专栏作者;并担任《中国评论》学术委员。曾主持香港电台《自由风,自由phone》节目。
  1997年任暨南大学及北京商业干部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广东港澳经济研究协会及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顾问;2004年起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顾问。2007—2010年任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兼职研究员。2012年任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
  1988年获邀参加全国政协,4届之后,于2008年退休;2007年出任人大常委会基本法委员会委员,2008年获委为中华海外联谊会名誉理事,2009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发银紫荆章。
  在港最近公职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策略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央政策组泛珠三角小组委员、香港集思会顾问、香港华人革新协会名誉会长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香江话民主》作者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策略发展委员会委员。该书为作者长期以来对民主政治的思考的精华。全书共分为五个主题:(1)回归十五年;(2)政治与传媒;(3)经济与发展;(4)港陆关系;(5)中国模式。在上述五个主题中,刘乃强先生以冷静的思考,为读者讲述了民主政治的内涵、运作以及现实状况。究竟什么是成熟的现代社会、什么是理性的观察和冷静的思考建构的议论、什么是通过和平与相互尊重的协商解决问题,正是作者希望向读者讲述的。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在几年之前首先提出“契机论”,上星期我也提过,今天想正面详谈一下。
  首先要指出的是,我们是中国人,但我们是生长在香港的中国人,与内地的十亿同胞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我们的行动、举止、言谈、习惯,我们的整个生活方式,跟内地有显著的不同。我们如过分突出不同,很容易就偏向港独的结论,目前的隔离、对抗、筑堤的论调,都是以突出不同为重点。然而,我们如故意忽视这不同,就完全脱离现实,与内地“一刀切”,就像香港左派以前的做法,把香港的独特情况完全归并于中国整体之下,事实证明不得人心,也未必对中国整体利益有贡献。
  从现实出发,我们得承认香港处于中国主流文化的边缘,处于中国现代社会主义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交汇点。我们处于这个交汇点,是边缘人,如果说我们属于中国,我们同时也属于西方;如果说我们不属于中国,同样我们也不属于西方。从中国观点看,香港是一个特别的地区;同样道理,从西方观点看,香港也是一个特别的地区。我们这些边缘人,意识中有中国的部分,也有非中国的部分。
  这个边缘地区和这里的边缘人,百多年来扮演着一个中国其他部分都不能扮演的角色,单以政治方面看,它是洪秀全、孙中山、民国革命和其他政治活动的基地和跳板,政治家的避难所,也有抗战时期的特殊地位、战后的特殊地位。经济方面,大家都知道了,故不赘。
  对于香港,中国主流文化及执政者从来都“又爱又恨”。这种态度,共产党政权表现得尤其明显,一方面他们论定香港是个资本主义桥头堡,但另一方面他们又要保存它、利用它。1949年如此,韩战如此,1967年如此,现在如此,1997年之后,似乎也如此。
  从中国主流文化的观点看,太接受这边缘文化,社会就要受到习染;太拒绝这文化,就必须遏止它,而殖民政府的存在,正好维持着这爱恨的平衡:因为它是由港英管的,恨极也不能改。自毛泽东以来,北京的决策人智慧地故意维持这平衡,即使在“文革”的最高潮,也不稍改,也为了这个缘故,中国长期拖延这个问题,不愿跟英国人正式谈判。因为一改变这个平衡,马上就要面对上述的两个难题了,吸收它成为社会主义主流的一部分,固然不利;保留它资本主义的特色,也有一定的风险。特别行政区的构想,就是一句话:你不要改变我,我也不会改变你。但这是不容易做到的,少了英国殖民地政府这个隔离中介,彼此一定互相渗透,互有影响,只不过大家都希望对方有节制,只做有利益、有建设性的影响而已。
  主流文化太过一面倒,没有什么大好处。一个文化体系之中的创新,有两个可能性,一是主流文化自行创造,二是从外边吸收。汉族发展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就什么都具备了,成了一个走在其他文化前面几个世纪的早熟神童。正因为如此,汉族文化已开始衰老,只有打开了河西走廊,开辟了丝绸之路,长期开放地吸收西方文化,才有汉唐之盛;自宋以后,又呈枯竭,明清开始,不得不向外吸收。
  几千年中国历史说明,主流文化所不喜欢的边缘文化,却是文化的活力泉源。主流文化开放地接近边缘文化,中国就会强大。一百多年香港殖民史,也出了好几个人,如洪秀全、孙中山,对主流文化作出冲击。稍后,在外国留学的另一批边缘人,掀起了“五四”运动,引进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得失,这里不讨论,但今天中国终于发觉路一定要自己走,苏联模式不成,南斯拉夫、匈牙利模式也一样不能照搬,中国要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可是,同时不能把以前中国所有的、其他国家民族的经验一概不要,自己从头模索。现在要既开放吸收,又建立自己。
  “97问题”在任何其他时间出现,肯定不会得到“港人治港”、制度不变的解决,就是这样问不容发的一瞬,出现了香港开埠以来最大的历史契机。两个不同的社会制度,在一国之内并存,香港向北望,中国内地这么大,尾巴摇不得狗,内地望过来,香港有这么多可资利用的地方,不会贸然改变它,彼此互相有贡献,无威胁。如果能达到一个互相容忍的新平衡,长时期互相渗透,互相影响,长远来说,香港这边缘地区总有一天会被主流同化,但在这长期同化的过程之中,主流文化通过香港这个边缘地区,能够逐渐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这将带来一个比现时更高级的文明,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富裕之路,这并非一定是资本主义,但一定要通过它吸收养料。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回归十五年
1.1 本章导言
1.2 有言在先
——香港问题的持续诊断
历史契机论
楼市炒到七月一日
中央适当干预论
香港需要厘订新的施政哲学
积极不干预主义妨碍经济转型
《香港再出发》宣言
当前形势——世界篇
当前形势——中国篇
当前形势——香港篇
要认真学习胡锦涛主席的重要讲话
1.3 时代快照
——回归十五周年的剖面观察
气喘不过来的2叭2年
不能继往只好开来
我们是“建设派”
这是选举工程呀,蠢才!
香港社会新共识正在扩大和巩固中

第二章
政治与传媒
2.1 本章导言
2.2 热闹民主
——传媒与街头运动的问题
香港破坏性媒体生态不可持续
且将冷眼看螃蟹
保育和公义无分左右
人心思乱还是思定?
以脚向反对派激进说“不”
咨询应付不了政治斗争
主流开始不安和不满
超越“烂苹果范式”
2.3 议会内外
——党派政治的八卦
筛选是选举民主的必要程序
“好民主”胜“快民主”
茶垢神话和恶性循环的诅咒叶i
“三权合作论”并无不妥
异化了的“民主”
“公投起义”逼特首回应
民主党的困境与机遇
以民主法治标准检视民主党的要求
民主党需要认真反思
堆填区闹剧的教训
继续理性讨论政改
排除假议题重新聚焦“十二五”
跟白顶红愚不可及

第三章
经济与发展
3.1 本章导言
3.2 刻舟求剑
——种种政策和思维的老皇历
房地产商要自觉回馈和撤出香港
搞完八万五,来个八千五
未来更须“审时度势”
挑起大局 自救互助
高铁还须建
反高铁是因小失大
快乐的无知
空笼换鸟
官商要勾结
3.3 乘流而上
——泛珠三角经济融合的大格局
快速起动香港金融业转型提升
从香港看《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回复香港的流动性
港沪瑜亮之争
珠长之争
“十二五”考验港人的“转数”
回复香港希望和活力
未来几年的大机遇
不能让“十二五规划”失之交臂
恢复社会朝气活力 大力扶植中小企业
寄语年轻一代

第四章
陆港关系
4.1 本章导言
4.2 错觉桃源
——殖民地的一套世界观和中国观
爱国者与治港人才
香港推行国民教育的正反经验
香港没有“次主权”
身份认同问题的真正所在
国民教育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感觉构建现实?
——论港台两地本土意识(二之一)
以“中国模式”蒸发本土意识
——论港台两地本土意识(二之二)
反对国民教育无效
美国干预香港实录
朋友,你已受袭击
“胶”人“胶”语 噏得就喻
4.3 划地自牢
——感觉良好地坐守围城
评“中央限制论”
请退回到黄线之后! 
尾巴与狗
中央的“有作为”需要进一步调整
被牺牲的香港
——香港往前走系列之一
特首依靠谁?
——香港往前走系列之二
救救孩子还他们生路
——香港往前走系列之三
三条路线的斗争

第五章
中国模式
5.1 本章导言
5.2 展望中国
——对国内发展道路的观察
明天的憧憬
中国发展新模式
开启中国文化定位系统
民主非西方专利
中国能不民主吗? 
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经略2020年之指导思想
写在六十周年国庆前夕
“五四”和“德先生”
辛亥百年中国复兴
王道大国
港台合力推进“中国模式”
从香港看中共十八大
5.3 面对世界
——析述中国与全球形势
金融危机逼中国思考
救“实物经济”易,救“赌博经济”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重温“大萧条”的一些经验教训
蚂蚁与草蜢
——金融海啸深入反思之二
准备战争坚持和平与发展
再不能继续“韬光养晦”了
对美欧文化的批判
——香港另一个需要做的示范
与美总领事杨苏棣谈人权
两希文化末路的危与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