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从1992年启动气候谈判以来,已经走过了20多年。气候谈判总体呈现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对立的格局,这种格局目前尚未发生重大变化。但与此同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格局却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IEA)的相关报告,1990)年全球化石能源总排放约为20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发达国家占68%,发展中国家占32%;2008年全球化石能源总排放为28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发达国家占51%,发展中国家占49%。从国别看,2000年25个主要排放国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839/6,其中,美国、中国、欧盟、印度、俄罗斯合计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60%。中国在1992年的排放量约占全球的11%,2008年约占全球的22.3%,成为世界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之一。从排放趋势看,发达国家历史排放量多,当前和未来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历史排放量少、当前和未来排放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全球排放格局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谁先减排、减多少、怎样减,以及如何提供资金、提供气候友好型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减排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争论,短期内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并进一步导致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内部谈判力量的分化组合。
根据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2004年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76%,由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56.6%。虽然中国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和历史累积排放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就总量而言已居世界前列。1990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25.4亿吨,2000年为33·0亿吨;2003~2006年增长迅猛,年均增幅超过10%;至2007年已达67.4亿吨,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2.1%;2008年则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3%。
中国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国内优质能源不足,第二产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等因素造成了中国的高碳排放现状。中国的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天然气和石油资源缺乏,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而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较大,煤炭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超过了三分之二,因此,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也相对较高。中国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增长,能源需求和消费继续增加,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也将继续增加。中国在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的同时又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着很大压力,形势异常严峻。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质上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通过促进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低碳发展。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角度,中国应快发展低碳经济,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从国际环境和国内内发展需要两个方面看,中国都有必要采取积极的减排行动。
1.发展低碳经济是保护环境、减缓气候变化的需要
工业化时代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引起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经从工业化之前的280ppm增加到目前的380ppm。1900年以来,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0.7摄氏度(Stern,2006)。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工业温室气体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不断变暖,从而引起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干旱、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各种极端天气情况不断出现,给社会和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