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世界第一:马云和阿里帝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122000
  • 作      者:
    刘世英,彭征著
  • 出 版 社 :
    南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马云说:
  中国在过去15年因我们而改变,希望未来15年世界因我们而改变
  真正成功运用“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家,是马云,而不是小米的雷军
   问世界,谁人不知阿里?
  马云和阿里帝国将决定世界电商未来格局,并推动世界商业生态背后的社会形态发生“巨变”
  “阿里巴巴”现象不仅在改变中国,也将改变世界
  这是一本探索中国企业未来走向世界的书
  再现马云和阿里巴巴15年创业发展史
  真实还原决定生死存亡的5大战役
  揭秘阿里帝国生态系统的成长基因
展开
作者简介

  刘世英,青年学者,著名财经人物传记作家,北京广天响石企划机构董事长。作者长期致力于财经人物和企业案例研究,是2006年、2007年中信优秀畅销书作者,著有《马云正传》《谁认识马云》《分众的蓝海》《杨伟光的央视岁月》《马云的坎》等,主编“梦想年代、财智人生”系列、央视《赢在中国》系列等有影响力的财经畅销书。最近,作者与其领导的广天响石企划机构发起了企业家与商业精英终身学习俱乐部——“总裁读书会”。

  彭征,青年学者,财经畅销书作者,管理学博士,现任北京响石文化订制部总监,致力于财经图书的订制、开发,著有《马云正传》《谁认识马云》《巨人不死密码》《华为教父任正非》《华谊内幕》《凡客不凡》《马化腾的坎》等财经类书籍。

 

展开
内容介绍

  史上一本全景展示阿里巴巴15年创业发展史的著作!
  在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发展史上,马云和阿里巴巴集团都是不可忽略且必须浓墨重彩的一个大篇章。如今的阿里巴巴,成功运用互联网思维,规模和业态已远非当年创立时的情形,美国的成功上市更是将其送上另一个新的巅峰,使其跻身于互联网巨头的行列。
  阿里巴巴虽然成立只有15年,但其所经历的挑战远非困难和挫折可形容,它所代表的是马云这一代人的创业史、奋斗史和梦想史。在任何时候,你都不要说读懂了马云和阿里巴巴,他们的脚步实在太快……本书将真实还原阿里巴巴决定生死存亡、跻身“世界第1”的五大战役,揭秘阿里帝国的成长基因,并探索马云和阿里帝国如何运用互联网方法决定世界电商未来格局,如何征服世界。

展开
精彩书评

  ★过去十多年,我们一直以中国因为我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来衡量我们的成就感;未来,我们将会以世界因为阿里巴巴发生了什么正向变化来衡量我们是否是真正的成功。

  ——马云美国上市前的发言

  ★赴美上市让全世界都注意到阿里巴巴的惊人崛起,“阿里巴巴”现象不仅在改变中国,也将改变世界。

  ——《经济学人》

  ★下一个世界首富可能会是中国的马云。

  ——比尔·盖茨

  ★阿里巴巴在英国很有名,他们正在改变全世界做生意的方式。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

  ★马云先生年轻有为。对我们民族来说,最重要的是代代有杰出企业家,能够投资社会,推动社会进步。见到成功的中国企业家,我内心只会为他们鼓掌打气。就如朋友打高球时又远又准,我们也会高叫一句:好球﹗

  ——李嘉诚

  ★在中国,技术专家担心该国无法孕育创新颠覆者。阿里巴巴集团CEO马云则是个例外,他同样具备一些乔布斯的特质。

  ——《华尔街日报》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成功企业都是照搬国外的模式,唯有马云是一个真正的创新者。他同期的人大多数只是创造了一批“中国的谷歌”或“中国的推特”,但马云于1999年在其寓所创立的B2B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却是全球同类网站的先例。

  ——《金融时报》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十一章 上市之后,阿里会给世界带来什么?
  谁都不能否认,于阿里巴巴而言,马云就像一个精神教父。尽管他不懂技术,不是专业管理人才,但是,靠着自己对互联网的直觉,他带领阿里巴巴走过了15年的历程,并且下定决心要走102年。马云要让阿里成为“幸福指数最高”的企业,并且他坚定地相信合伙人制度是最佳保障,尽管它一再遭疑甚至导致阿里香港上市受挫。
  如今,随着阿里巴巴在美国整体上市,阿里将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当初那个“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想法还在惠及千万中小企业,“推动新商业文明”这一更大的使命又让马云和阿里走上了更远的征程。
  第一节。“马云式文化”:阿里的成长基因
  阿里巴巴为什么能被评为“最佳雇主”?
  马云为什么说“阿里是幸福指数最高的企业”?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既已惠及千万中小企业,为何又要提出“推动新商业文明”这一更大的使命?
  “开放、分享、透明、责任”这一阿里人的信条将如何影响阿里成长?
  这些疑问其实最终都要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阿里文化。
  1.马云:“阿里是幸福指数最高的企业”
  任何人都明白,透明的空气可以让工作充满创新;开放和分享会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增强员工的幸福感。阿里巴巴已经在这样做了。马云说:“我们把公司做小,把服务做大。要让员工开心,员工开心了,有创意了,才会有艺术感。”
  2009年9月,在阿里巴巴10年庆典的演讲中,马云提出在2010年阿里巴巴将打造阿里员工的“幸福指数”,并表示阿里巴巴的三大愿景之一是成为最具幸福感的企业。具体地说,就是:不仅仅满足创造更多的百万富翁,还要认真关注员工的幸福感;希望自己的员工不仅仅在物质上富有,更要在精神上富有;不仅仅要让员工在承担使命中获得成就感,被社会认同和尊重,更要使员工能从每一天的工作中都获得快乐。
  对于“幸福指数最高的企业”,马云的理解是:“假如我们为社会创造了很大的价值,员工的生活得到改善,同时股东也赚钱了,那么我相信我们的企业就是幸福指数很高的企业。”
  此后,马云亲自前往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不丹等地考察学习,相关人员也用各种方式在各自的渠道摸索。
  半年后,阿里巴巴成立了幸福指数小组,专门从事幸福指数的研究和实施。阿里经历了内部员工的讨论、外部相关领域的学习,逐渐形成了一些共识和思考:“一方面,我们觉得不同的行业、不同阶段的企业以及创始人秉持的不同追求,都会对员工的幸福感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我们并不认为企业是幸福感的主体,主体应该是企业中每一个成员的幸福感受,这是企业幸福指数的核心。”
  一个组织健康的企业平台,融入创业的激情,加上竞争的机会,会使得普通的人都成长得很快。对员工的幸福感,阿里巴巴曾有具体的诠释:①幸福感的基础层级是:保障个体和家庭安居乐业。②幸福感的第二层级是:帮助员工找到并实现其自我价值。③幸福感的第三个层级是:群体的使命感。
  除了组建阿里巴巴幸福小组团队,他们还搭建了幸福指数平台,帮助员工进行幸福自测等,因为他们坚信“幸福,是有机会被创造出来的”,而“不以幸福之言来说幸福之事,而是将对幸福的追求融合在组织行为的方方面面,融化在每一个人的信仰中”则成为他们的工作目标。
  阿里巴巴最早的价值观用“可信、亲切、简单”便可概括:“阿里巴巴是个不穿衣服的公司,没有别的公司一层层的框架外套,剥开一层还有一层,我们这儿一眼看到底。”难怪,不管是在互联网行业,还是在国内众多公司中,阿里巴巴的员工都显得“最快乐”。也难怪“2005CCTV中国年度雇主调查”,以阿里巴巴公司为首的国内10家企业被选为年度最佳雇主,马云多年缔造的“快乐工作”企业文化为自己赢得了高分。而得奖之后,马云笑呵呵地说:“在阿里巴巴,员工可以穿旱冰鞋上班,也可以随时来我办公室,总之一定要让员工‘爽’。”有报道称,在阿里巴巴,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都像同学一样相称,除了中英文名之外。而马云“风清扬”这一“花名”也早已是家喻户晓。曾有一名青年员工称:“马云和所有的人都没有距离,这是让人最吃惊的,马云和所有的人都是零距离。”马云每次告别时会坚持和每一个员工一一道别。而对于每一位新来的员工,马云也都会主动地找其谈心。
  在阿里巴巴,流传着“一年香,三年陈,五年醇”的人才培养原则:对于“一年香”的新人来说,这只完成了成为一名阿里人的洗礼;“三年陈”,有阿里人的味道;直到第五个年头,才能真正成为阿里人。阿里巴巴分别对入职一年、三年和五年的员工派发小礼物,其中五年员工赠送的是一枚铂金戒指,也因此,“授戒仪式”被多人所向往。
  之后,在2013年6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与17所高校组织的一场研讨会上,阿里巴巴(中国)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张霞曾有这样的发言:“我们希望每位员工都将自然界中存在的最美好的力量带进阿里巴巴,从而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什么是爱,什么是开放,什么是勇敢,从而不虚伪、更真实地做自己;我们希望员工做一个心灵健康的人,这是阿里巴巴最重视,也是未来10年最重要的目标——打造最具幸福感的企业。”
  文化建设一直是阿里巴巴发展的重中之重。2001年,“简单、激情、开放”等价值观在阿里内部被奉为圭臬;2003年,阿里巴巴更是“争议性”地把价值观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来,而且占到50%的权重,甚至有时候会更加畸重。在阿里的招聘历史上曾多次出现由于价值观而把一些精英人才拒之门外的案例,原因就是“如果跟我们价值观不相吻合,一个人能力越大,那么进来之后对组织的破坏力也就越大”。
  阿里巴巴试图打造与互联网的基因一致的文化,就是开放、分享,以应对由于业务持续庞杂所可能引发的“大组织病”,而且能够保证一些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先进制度得以真正实施。
  这种面向未来的企业形态的构建,完全有别于现有的组织模式,而得以有效运转的关键还在于开放和分享的企业文化。“这是永远不会变的,其他的都是方式方法、战术层面的东西,后者是需要不断创新的,但是文化的根是固定的。”
  把虚事做实,通过各种形式设置、各种程序动作使员工能够看得见、感受得到、理解得到,这是阿里企业文化的另一个层面。
  2009年7月阿里巴巴集团新内网阿里味儿网站正式上线,通过Web2。0的互动方式搭建了一个公开、透明的无障碍沟通平台。在上面,员工可以直言部门主管的待遇不公,可以质疑公司的某项政策规定,甚至是集团高管走马上任也会被反对“围攻”。用阿里一位员工的话来说,可以讨论任何事情而不论层级,可以发表任何观点而不论对错,即便是高管的观点也经常被员工“减芝麻”(即表示不同意)。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还有open信箱、圆桌会议、企业内刊《阿里人》、员工满意度调查、内网留言板等多种多样的高效畅通的沟通渠道,保证员工和管理人员的透明交流。
  这样的例子随时随处可见。在阿里的历史上,一位被高管辞退的员工发帖历数前者的不公正,帖子发布后引发了大量同事“一面倒”的声援,但随后高管及时回应,说明原因和意见,也获得了跟帖支持,最终在两方意见针锋相对的情况下,由CEO陆兆禧出面,把HR负责人、当事员工和主管都叫到一起公开讨论,而且现场情况同步直播给所有员工。
  因此,马云能够信心十足地说:“我们的内网在公司内部是完全开放的,两万名员工只要你敢问,我们就敢回答!”在股东大会上,他也对数百名股东说:“公司里的任何制度,只要你敢问,我就敢答,没有任何隐瞒。”他更进一步表示,再经过三年努力,阿里巴巴企业内网要向全社会开放,让全社会了解阿里巴巴的产品研发进度和公司管理状况。
  在阿里的另外一个安排中,项目推进以“共创会”的形式进行,“可能老板本身就有想法了,但还是要先把问题抛出来,让大家共同参与。经过几轮讨论之后形成的结论,有可能跟老板最初的设想相同,也有可能优于其最初的想法”。由此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由于是大家共同参与得出的结果,因此员工理解项目,而这样项目未来的执行上就更顺利。
  也正是这些做法使得阿里开放、透明的企业文化被员工真正地接纳和吸收,有效地激发了员工的创新能力。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阿里巴巴:一个时代的符号
第一章 阿里帝国,商业传奇缔造者
第一节 阿里巴巴:问鼎全球最大网贸市场
第二节 淘宝网:交易量最大的网购中心
第三节 支付宝:电子商务的一个里程碑
第四节 整体上市:创美国迄今规模最大IPO
第二章 马云其人其事
第一节 “东方拿破仑”:《福布斯》封面上的中国企业家
第二节 “互联网之父”:中国的“MrInternet”
第三节 “网络媒人”:“热心做媒,撮合百万意中人”
第四节 “草根英雄”:一个“不懂网络的网络精英”
第五节 “下一个比尔·盖茨”:“世界首富”还是“丐帮帮主”?
第二部分 穿越战火的奇迹:马云的五大战役
第三章 艰难起步:阿里巴巴横空出世
第一节 偶然触网,一意孤行要做中国黄页
第二节 进京“布道”,那叫一个“九曲十八弯”
第三节 好汉坡上的宣言:“我们要做一家让中国人骄傲的公司”
第四节 阿里巴巴横空出世
第四章 寒冬之战:跪着也要找到出路
第一节 触角伸向海外,马云烧钱的节 奏
第二节 如梦初醒,悬崖勒马
第三节 纳斯达克“丧钟”长鸣,跪着过冬
第五章 eBay之战:“小”逻辑让淘宝绝处逢生
第一节 “Jack,你疯了吗?”
第二节 eBay放狠话:“18个月内灭掉淘宝!”
第三节 支付宝“抢跑”,有安全才有未来
第六章 打假之战:马云也发飙
第一节 “诚信门”危机,卸磨杀驴?
第二节 淘宝商城规则变化始末
第三节 假货难题:打假还是打淘宝?
第七章 “阿Q”之战:移动互联网之争
第一节 来往VS微信:即时通信的较量
第二节 嘀嘀VS快的:叫车软件的较量
第八章 余额宝之战:让巨头战栗的“小宝宝”
第一节 余额宝诞生
第二节 四面楚歌
第三节 “宝宝们”争宠记
第三部分“世界第一”:背后的阿里
第九章 阿里雄心:从“大”走向“伟大”
第一节 重构阿里生态系统
第二节 大淘宝:探索电商新业态
第三节 大平台:菜鸟物流缘何还是“菜鸟”?
第四节 大数据:“从云打到端”
第五节 大金融:来一场金融的革命
第十章 困境与挑战:唯有突围方能生存
第一节 树大招风:阿里遭遇围攻
第二节 政策之争:和政府“谈恋爱”这件事
第三节 疯狂的资本:阿里投资的得与失
第十一章 上市之后,阿里会给世界带来什么?
第一节 “马云式文化”:阿里的成长基因
第二节 合伙人制度是创新还是倒退?
第三节 中国企业征服世界之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