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服务业信息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44178
  • 作      者:
    雷小清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山大学服务经济与服务管理论丛:服务业信息化研究》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横向比较分析与纵向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部分OECD国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服务业发展中的信息化效应,分析信息化对中国服务业和服务全球化的影响。
展开
内容介绍
  信息化改变了服务业的发展范式,催生了一大批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服务业,加快了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升级的步伐。《中山大学服务经济与服务管理论丛:服务业信息化研究》以信息化对服务业的效应为主线,系统地梳理了信息通信技术效应的理论文献,阐述了信息通信技术的概念和本质特征,论述了信息化对服务业的作用机制和服务业的技术-经济范式,实证分析了信息化对服务业的投入、产出、劳动生产率、就业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了信息化与中国第三产业、服务全球化的关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服务的可贸易革命
  一、信息化改变了服务的特性
  服务业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超过70%,但是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大约只有20%。其原因是,大多数服务具有无形性、非储存性和非移动性而被认为是“不可贸易的”。不过,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对服务业的渗透,这一情形正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服务变得可贸易。
  首先,从服务的无形性特点看,服务通常是没有空间形态的,它是无形的、不可视的。一方面,服务提供者通常无法向顾客介绍空间形态上的服务样品。另一方面,服务消费者在购买服务之前,往往不能感知服务,因为它还没有被生产出来;在购买之后,消费者也只能觉察到服务的结果而不是服务的本身。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些无形的服务已经变得“有形化”了,比如物化服务(embodiedseIv—ice)。物化服务的概念是加拿大经济学家格鲁伯和沃克于1989年提出的①②。物化服务可以理解为服务的实物化,或者是“无形”的服务“有形”化。实物产品充当着服务产品的载体,实物产品本身的价值相对于其承载的服务价值来说微不足道,其价值主体就是服务,如光盘可以承载着音乐服务、计算机程序服务等,这就是“无形”的服务“有形”化,或者说是服务的实物化。严格来说,这种物化的服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服务的“无形性”这一本质特征,服务并没有由于物化而具有像实物产品意义上的重量、体积等有形特征,物理介质只不过是一个外壳包装而已,要了解、观察服务的特性,往往只能通过其外壳包装的文字、图案等形式的说明来获得。当然,信息技术不是物化服务的唯一载体,服务可以物化在其他各种载体甚至是服务消费者当中,譬如机械修理服务物化在被修理的汽车中,运输服务可以物化在被运输的原材料和消费品中,医疗服务可以物化在接受治疗的病人身上,等等。物化后的服务贸易过程和形式大大简化了,与实物产品贸易几乎没什么差别,服务贸易与承载着相应服务的物理介质的实物贸易同时发生,随着介质实物产品跨越国界,意味着物化服务交付完成,服务贸易也因此而产生了。
  其次,从服务的非储存性看,服务不同于静止的实物,它是一种活动,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是活动形式的使用价值,它一旦被生产出来,事实上消费也同时开始了。服务不能储存,服务的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不可分离,生产一旦结束,服务也因消费完毕而不复独立存在。如果服务不被使用,也就没被生产。所以,服务产品没有生产过剩,过剩的不是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闲置的只会是服务的供给条件或能力,如开着餐馆没人光顾,飞机或电影院虚位以待等等,即服务生产的固定资产能力出现闲置服务不会发生。总而言之,服务产品不能在原使用价值形态上贮存;反之,能贮存的就不是服务产品。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一些服务可以以实物形式贮存,即将运动着的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实物化为某种带有服务内容的实物产品,并通过贮存这种实物产品的使用价值,保存与服务产品类似的使用价值。例如,通过录音、录像、摄影等方式,可以贮存文娱服务、导游服务、教育服务和技术服务等,一旦消费者需要,可以再现服务过程,使消费者享受服务。严格说来,这时的实物化的服务产品如歌曲录音带、电影拷贝、科教影片等,是一种实物产品,而非原来意义上的服务产品。这是服务产品向实物产品的转化①。服务的非贮存性的改变,突破了服务生产、交换和消费的同时性,使得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可以实现分离,大大提高了服务的可贸易性。一方面,服务的生产在时间上不会受到服务消费的严格约束,与工业产品生产一样根据服务市场需求预测,服务组织可以提前安排生产形成服务产品库存,可以随时应对国际市场的服务需求变化;另一方面,服务生产在空间上不会受到消费者现场出现的严格约束,可以集中组织生产,满足分散在世界各地消费者的服务需求,降低人员的流动,实现规模化经营,还可以对服务生产环节进行分拆。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四节 研究视角、内容框架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信息化对服务业的产出效应
第二节 信息化对服务业的就业效应

第三章 服务业信息化的机理和范式
第一节 信息通信技术的概念
第二节 作为通用目的技术的信息通信技术
第三节 信息化对服务业的作用机制
第四节 信息化对服务业的作用模式
第五节 服务业的技术一经济新范式

第四章 发达国家服务业信息化
第一节 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信息化
第二节 三大产业的信息化比较
第三节 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信息化

第五章 信息化对服务业产出和生产率的贡献
第一节 研究框架和方法
第二节 信息化对服务业产出增长的贡献
第三节 信息化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
第四节 信息化对行业劳动生产率差距的影响

第六章 信息化对服务业的就业效应
第一节 信息化对服务业劳动的替代和补偿作用
第二节 理论模型
第三节 服务业信息化的就业效应实证分析
第四节 信息化对服务业职业技能结构的影响

第七章 信息化与中国第三产业增长
第一节 中国第三产业信息化分析
第二节 信息化与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劳动生产率
第三节 信息化与中国第三产业就业
第四节 对策建议

第八章 信息化与服务全球化
第一节 服务的可贸易革命
第二节 服务的分解和分散
第三节 信息化推动服务全球化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