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剩仍是光伏产业的核心问题
从目前中国光伏整个产业链来看,无论是上游制造业还是下游电站开发,产能过剩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以来,国内光伏业产能达40GW,实际出货量仅11.5GW,这意味着结构性产能过剩状况依然明显。
纵然历经了2011年与2012年的调整,光伏行业所期望的兼并重组并没有发生,而深度调整也远未完成,产能过剩、价格下滑、并网问题等依然如雾霾般笼罩着光伏产业。苦苦挣扎的光伏企业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2013年5月,在上海举办了全球最大的光伏博览会SNEC(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暨展览会)。会议期间,欧盟对华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双反”再起波澜,欧盟或将对中国光伏产品再次征收高额临时关税。此举若最终实施,会让饱受过剩之苦的中国光伏企业雪上加霜。
事实上,自2012年起,欧美接连抡起了贸易大棒,对我国光伏产业发起了围追堵截,而这对于本就产能过剩的中国光伏产业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一时间,“大面积亏损”、“内外交困”成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史上的关键词。
可见,中国的光伏产业要反思,即反思光伏行业自身存在的根源性问题,只有解决这些亟须根除的问题,才能将光伏产业推向更理性的发展层次。
摆在光伏行业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其技术门槛低。一条硅片、电池、组件的生产线,少则几个月就可投产。业内人士也指出,由于晶硅传统技术成熟,很多设备厂家直接turnkey(交钥匙工程),有钱就能办起来。正是行业准入门槛过低才导致了产业低水平、低技术的重复建设。同时,也造成了国内封装产能过剩,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且产品附加值较低,组件企业利润微薄,竞争能力弱的局面。
另外,光伏行业的技术都固化在设备中,企业花钱从国外进口设备就能生产光伏产品。而对于光伏产业链中技术要求高的环节,国内很少有企业能够涉足,甚至有的环节目前仍然是空白。可见,中国的光伏产业如其他制造业一样,有着核心技术缺失之痛。
导致光伏行业过剩的第二大问题则是内需不足。资料显示,我国光伏产业排名前5位企业的产品几乎90%以上都是用于出口。从产业链下游电站开发来看,目前电站建设坐享如电价补贴和增值税减半等一系列直接财税利好,投资收益率能维持在10%以上水平,导致电站开发进入了井喷阶段。
另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披露的达成意向、签约以及正在开发建设的光伏项目达到130GW,甚至比国家新拟定的到2015年装机容量达35GW的“十二五”目标还要高出3倍之多,潜在产能过剩问题已凸显。
除了以上两点,光伏产业过剩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合理引导。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光伏还远未达到完全市场化阶段时,政府的政策扶植、有序引导和适时干预不可或缺。但是,地方政府毫无理性地提供优惠政策,让各地的光伏开发区、产业园遍地开花时,只能导致光伏企业一哄而上,而盲目建设、粗放扩张必然引发产能严重过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