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国长期鼓励出口的政策引导
改革开放之后,面对经济落后、外汇储备严重不足的局面,我国开始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这一战略是指,政府把出口当作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对出口企业落实优惠政策,扩大出口,同时限制进口,确保实现顺差,以此来增加外汇储备。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政府对出口企业给予补贴、退税等措施,鼓励他们多出口多创汇。在1994年汇改之后,这一战略效果凸显。由于汇率实行了并轨,人民币贬值幅度很大,此时中国劳动力价格较低。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低廉的价格成本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这导致了贸易顺差的加大,从而引起外汇储备的增加。
在资本项目下,巨额的直接投资,在中国低廉的成本、广阔的市场以及优厚的政策的吸引下,纷纷涌人中国,造成了中国资本项目的顺差。20世纪9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了战略调整,将加工型企业转移到了中国,使中国加工制造业和工业产品出口都实现了迅速增长,又形成经常项目的顺差,这都为中国外汇储备增加做出了贡献。
200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情况有所不同。前述经济刺激政策及经济开放战略共同促进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账户“双顺差”的形成。同时,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也给我国带来很多深层次问题,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政府及各界也意识到不应该只依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实施消费、投资、出口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必然选择。然而,经济模式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我国长期实行的出口导向型战略仍然有很大的惯性作用,这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巨额积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