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市:可以触摸的生活,可以分享的文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729043
  • 作      者:
    戴斌著
  • 出 版 社 :
    旅游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什么是旅游?城市如何发展旅游?游客的成长让旅游行业逐渐成熟,我们渐渐认识到,旅游的本质是生活,在一个远离故土的地方体验一段不同寻常的寻常生活。通过城市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构建出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生态新格局……
展开
作者简介
  戴斌(1967—),经济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全国旅游饭店星评委国家级检查员。担任《中国旅游饭店》等专业刊物编委,多家大型饭店管理顾问和独立董事。公开发表相关论文17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10余部,主持各级各类研究课题30余项。2004年入选“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百人计划”。
展开
内容介绍
  城市的开放要形成社会共识,并依赖普通市民的素质提升和专业服务的培训。一座优秀的城市还应当是尊重历史、尊重环境,并为子孙后代的分享而生生不息的城市。《国民旅游休闲讲稿(一):城市·可以触摸的生活,可以分享的文明》是作者多年来对城市发展旅游、民众地更好享受旅游生活的讲稿集。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座致力于国际化成长的城市,往往都是本着开放的精神,在吸引游客的到访上尽了最大努力的,并能够做到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到访者。由于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以及环境的陌生,游客到了新的城市往往会有不适应,甚至是不安全的感觉。如何尽快地使游客消除陌生感和不安全感,是旅游城市面临的首要挑战。在旅游发展的初期,旅游者,特别是入境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活动主要以团队的形式展开,而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以自助、自主为主要特征的散客游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消费模式,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发展更是加剧了这一变化。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分不清大街上走的哪一位是游客,哪一位是市民。在这种情形下,明确的交通引导系统、通行的图形符号和可以让游客放心消费的信号,往往成为城市开放的重要标志。在这方面,香港的地铁标识系统和各类商业机构的红帆船标识,可以说是成功的范例。我也很欣慰地看到国内一些重要的旅游城市比如北京在5月19日的“中国旅游日”和9月27日的“世界旅游日”两天面向游客开放市政府的部分区域,杭州甚至向国际游客开放民事调解、派出所、法院等公共机构,尽管还在试点,但是已经在往更多开放的方向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城市的开放不能只是停留在官方文件和执政者的演讲中,而是要形成社会共识,并依赖普通市民的素质提升和专业服务的培训。游客到访城市以后不可能都能够见到市长,但是一定可以见到市民。事实上,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自2009年以来连续开展的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表明,游客对城市安全感、步行道与自行车道、居民友好程度的满意度较为一般,而游客对于城市的卫生状况与公共厕所、开放程度,特别是出租车、公共汽车、地铁、餐饮价格等商业服务,以及旅游信息提供、政府旅游网站、旅游投诉系统,特别是突发事件应急系统的满意度还很低。①这就需要政府与民间,特别是商业机构形成旅游城市发展的合力。为此,我谨向各位建议在今后的论坛期间,要吸引更多的基层代表和旅游企业参与进来,并在市长论坛的框架下形成更加丰富高效的对话机制。
  一座优秀的城市还将是尊重历史、尊重环境,并为子孙后代的分享而生生不息的城市。城市重视旅游是件好事情,特别是在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方面所做的努力。在目的地接待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方面,自己更愿意看到城市整合现有的商业设施和市民休闲空间,向游客开放。至于新建项目和设施,除非是为了满足市民工作和生活所需,否则还是需要慎重地考虑周全,量力而行。比如广东连接城市之间的绿道建设,既是为了满足珠三角地区市民休闲生活的需要,又可以成为旅游景观,这就很好。北京的798艺术园区、南锣鼓巷、后海等所谓的旅游区,悉尼的情人港、高雄的香蕉码头等,我看还是自然生长的都市休闲区,旅游功能是整合附加上来的。成都的宽窄巷子则先是由本地居民的休闲需求支撑起来的。上海的新天地、北京的世贸天阶等城市综合体也首先是城市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现在的情况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历史文化名城俯首皆是,但很多古城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衰落了。于是我们就总想回到过去,总是想再造一个清明上河图、再造一座开封古城。对此,我深感忧虑。各位主政一方,是我小时候想见都见不到的大官。谨向各位郑重建言:曾经的辉煌已经过去,而历史是不可以复制的。
  ……
展开
目录
可以触摸的温暖,可以共享的文明
城市:生活的空间与旅游的价值
相互包容、彼此宽容与理性从容
百姓生活寻常心
万丈红尘最温暖
近处有风景
好山、好水、好生活
好的城市要经得起游客的寻常打量
发展城市旅游需要培育宽容、共享、现代的公共空间
苏式生活:现代化进程中的都市守望与空间共享
寻常生活客常来
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是国民旅游的战略宗旨
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坚持人本理念和平民视角,稳步提升大众旅游时代的
城市形象
城市游客满意度提升需要政府主导,更需要共同参与
让千千万万游客满意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题中之义
把提升游客满意度作为转变工作方式的重要抓手
旅游发展进程中的文化传承
人与自然的对话、政府与市场的协作
依托百姓生活,面向大众游客
春节:民众的日常生活与游客的休闲共享
民众的日常生活是最好的旅游宣传
构建游客与原住民共享的生活空间
培育游客与居民分享的城市空间
传统的积淀与现实的空间
旅游小镇:异乡的生活与共同的价值
把北海建设成为滨海旅游和国民度假的示范城市
见人、见物、见未来
一个人的休闲
以首都视角推进世界一流旅游城市建设
“故园之恋”与“他乡之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