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清代湖南的矿业:分布·变迁·地方社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104036
  • 作      者:
    林荣琴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林荣琴,1973年生,浙江长兴人。1998年获西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专业为历史地理学。2004年至上海海事大学任教至今,现为副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航运地理、航运公共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在《西北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历史地理》、《中国史研究动态》、《中国经济史研究》,以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十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一项,参加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多个项目。
展开
内容介绍
  《清代湖南的矿业:分布·变迁·地方社会》是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索,所以首先是研究清代湖南矿业的分布,以当时铜、铅、锌、锡等铸币原料矿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形成以郴州-桂阳州为中心的三个层级的地区分布格局。其他矿产的开发,都有各自的中心,形成了全省矿业开发的综合地理格局。这种分布格局,既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原因。由此为读者提供了清代湖南矿业的基本概貌;其次是研究这些矿业兴起、繁荣、衰落的过程,此为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必然之义,亦为《清代湖南的矿业:分布·变迁·地方社会》的重点所在;其三是对矿业生产、经营、管理上问题的探索。在传统社会里,朝廷、地方士绅、民众在矿业生产上各种利益的博弈,以及矿业生产对地方治安、社会风气、自然环境上的种种影响,反映了传统社会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的艰难历程;其四,晚清湖南矿务总局的成立,是为湖南矿业发展的转折点,然在旧传统、旧制度的影响下,仍然步履艰难,成为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最后两个附表,是收集大量原始资料做出的统计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二)矿产资源及其分布特征
  矿种比较齐全,单独矿产少,共(伴)生矿产多。有色金属在湖南十分发育,矿种和矿床类型多且以内生和层控矿床为主,这就决定了湖南的矿产资源共(伴)生多这一重要特征。重要的有色矿产基地宝山、柿竹园、东坡、大顺窿、黄沙坪、水口山、野鸡屋等,共(伴)生矿产达10种以上,其中柿竹园钨、铋、锡、钼矿共生有益组分高达15种。这对于现代以矿业为基础的工业来说,在目前的使用条件下配套程度较高。
  矿产产地多,储量相对集中。有色金属矿产中,占矿床总数10%的大型矿床集中了50%以上的储量,如柿竹园多金属矿分别占全省钨、钼、铋、萤石总储量的46.19%、53.23%、89.83%、79.85%。这一特征,有利于矿产资源的统筹规划、重点开发和规模经营。
  成矿时代多,空间分布广,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湖南大部分地层层序完整,沉积类型多,横向变化明显,为沉积和层控矿产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不少矿产具有地层时代的成矿专属性。在地域上主要受三个成矿构造单元的控制:一是八面山褶皱区,地处湘西自治州和常德地区的西部,主要矿产有磷、铁、汞、铅、锌、锰、煤等;二是雪峰隆起地区,主要矿产有磷、岩盐、芒硝,石膏、萤石、金刚石砂矿、钨、锑、铅、锌、铜等;三是湘中、湘东南褶皱区,主要矿产有铅、锌、铜、钨、锡、钼、铋、锑、金、银、稀有、稀散元素、矿煤、石墨、高岭土、石膏、石灰石、硅灰石、岩盐、芒硝、耐火黏土以及工业用石灰岩等。这种分布决定了历史时期全省范围内大部分地区均有矿产开采的事实。
  矿种多,分布不均衡。钨、锡、钼、铋、铅、锌、石墨主要集中在郴州、衡阳地区;锑矿主要集中在湘中地区;汞矿主要集中在湘西地区;金、银主要集中在衡阳、长沙、怀化、岳阳、郴州地区;铁矿主要集中在衡阳、株洲地区;锰矿主要集中在湘潭、湘西、怀化地区;盐矿主要集中在衡阳和常德地区;石膏主要集中在常德和邵阳地区;磷矿主要集中在常德、长沙和怀化地区;煤矿主要集中在娄底、郴州、衡阳、邵阳、长沙、湘潭等地区。这种分布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历史时期湖南矿产出产的空间差异。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的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对象、方法与资料的运用
四、研究的主要问题、目标及基本框架

第一章 背景分析
第一节 清代湖南政区和自然地理概况
一、政区
二、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节 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
一、地质条件
二、现代矿产资源
第三节 清代以前湖南的矿业开发
一、先秦至隋代湖南矿业的缓慢发展
二、唐代湖南矿业的大发展
三、宋代湖南矿业的繁荣与曲折
四、元代湖南矿业的分布
五、明代湖南矿业的继续发展
第四节 矿业再度兴起的社会经济条件
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人口的增长及其影响
三、灾荒对社会经济的破坏
四、开发矿产的需要
五、矿禁的放开及其在湖南的实施

第二章 清代湖南矿业开发的空间分布(1644-1874年)
第一节 清代湖南矿产资源的种类及分布
一、矿产及其分布
二、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在利用上的优势
第二节 铜、铅、锌、锡矿开发的分布与地区差异
一、铜、铅、锌、锡——铸币原料矿开发的空间分布
二、影响铜、铅、锌、锡矿开发分布与差异的因素
第三节 煤矿、铁矿开发的分布
一、煤矿的开采与封禁
二、铁矿的开采与封禁
第四节 金、银、硫磺、硝土和其他矿产开发的分布
一、金矿开发的分布
二、银矿开发的分布
三、硫磺和硝土矿开发的分布
四、其他矿产的开采
小结:全省矿业开发的综合地理格局

第三章 清代湖南矿业的发展与兴衰(1644-1874年)
第一节 铸币原料矿——铜、铅、锌、锡矿开发的盛衰
一、各时期在采矿厂(点)的数量变化与矿业盛衰
二、产量的变化与矿业盛衰
三、宝南钱局铸炉数量的变化与矿业盛衰
第二节 各时期铜、铅、锌、锡矿业的发展与空间分布
一、康熙、雍正预备徘徊期
二、乾隆至嘉庆初繁荣期
……
第四章 矿业生产中的经营管理和产销
第五章 矿业开发中的冲突与调适
第六章 矿业开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七章 晚清湖南新式矿业的出现及其命运
附表1 清代湖南矿产出产与开发的分布统计表
附表2 康熙至同治年间湖南铜、铅、锌、锡矿在采矿厂(点)统计表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