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证券公司风险管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377924
  • 作      者:
    宋国良[等]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清华汇智文库: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主要适用于我国证券公司及从事部分投资银行业务的相关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的高层管理者及相关业务人员,也可为监管经济金融行业的政府部门提供参考,可作为高等院校金融与经济管理类学者、研究生、专业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
展开
内容介绍
  《清华汇智文库: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从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出发,总结和反思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通过比较国内外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现状、深入剖析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和我国近年来部分证券公司衰亡的原因与教训,指出我国证券公司加强风险管理的迫切性,提出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层次,即治理、内部控制合规性与风险管理技术的三级风险控制架构,阐述如何围绕风险管理目标优化证券公司治理结构、改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机制。
展开
精彩书摘
  《清华汇智文库:证券公司风险管理》:
  萨班斯法案的其他条款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管理层造假的冲动:萨班斯法案第402节禁止公司给高层管理者或董事贷款;另外,要求公司管理层在买卖公司股票后立即告知SEC,缩短了公司内部人士买卖股票的申报时间,使管理层对公司股票的操作更加透明化;对违反证券法规而重编会计报表后发放的薪酬和红利应予退回;SEC有权对违反证券法规者担任公司的董事或管理人员采取禁入措施。在财务披露方面,萨班斯法案补充了对《1934年证券交易法》关于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资产负债表的表外业务,且不以误导方式编制模拟财务信息;要求公司高级财务人员遵循职业道德规则。
  《萨班斯法案》对美国上市公司(包括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影响不仅集中体现在企业增加成本、完善内控制度上,其实《萨班斯法案》真正的核心是对公司高管尤其是CEO和CFO施加的严苛刑事处罚和监督约束,它真正要改变的是社会对企业高管的态度。管理层得到的太多,但如果没有承担责任和风险,就容易使“委托”与“代理”关系失衡,即“代理人”将他们所需要承担的风险转移给“委托人”。《萨班斯法案》虽然从短期看使企业增加了成本,而这短期的成本不妨可以看作未来的“代理成本”——股东(包括公众投资者)的监督成本由于对上市公司(包括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有效性的信任而减少,管理层的守约成本也由于管理层的“信任报告”而减少,从而使上市公司(包括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长期成本减少。
  ……
展开
目录
第1章 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1.1 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概念及其风险特征
1.1.1 证券公司的概念界定
1.1.2 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含义
1.1.3 证券公司风险的特征
1.1.4 证券公司风险的分类
1.2 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1 国外对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研究
1.2.2 国内对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研究
1.2.3 国内外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的总结分析

第2章 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
2.1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理论
2.1.1 公司治理理论
2.1.2 内部控制理论
2.2 风险收益理论
2.2.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2.2.2 套利定价模型
2.2.3 期权定价模型
2.2.4 行为金融理论
2.3 风险调整的绩效评估理论
2.3.1 收益率计算
2.3.2 收益构成与比较分析
2.4 波动性分析理论
2.4.1 波动性风险测量
2.4.2 相关性分析
2.4.3 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
2.4.4 波动性风险测量中应关注的问题
2.5 流动性分析理论
2.5.1 流动性风险概述
2.5.2 流动性指标分析
2.6 VaR分析理论
2.6.1 VaR的发展历史
2.6.2 VaR的含义
2.6.3 VaR的计算方法
2.6.4 边际VaR、增量VaR、成分VaR
2.6.5 债券VaR的计算方法
2.6.6 VaR模型的后验测试
2.7 敏感性分析与压力测试
2.7.1 敏感性分析
2.7.2 压力测试

第3章 国外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经验与教训
3.1 国外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经验
3.1.1 美国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
3.1.2 美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组织构架
3.1.3 美国证券公司常见风险的控制措施
3.1.4 美国证券公司的风险监视模型
3.1.5 国外证券公司的合规性管理
3.2 金融危机与雷曼兄弟破产的教训
3.2.1 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3.2.2 雷曼兄弟破产的直接原因
3.2.3 雷曼兄弟破产对于风险管理的深层启示
3.3 美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与监管制度的反思

第4章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历史与现状
4.1 我国证券公司的历史沿革
4.1.1 早期阶段
4.1.2 快速发展阶段
4.1.3 规范治理阶段
4.2 我国近年来部分证券公司衰亡的原因分析
4.2.1 直接原因分析
4.2.2 内在机理分析
4.2.3 深层原因分析
4.3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4.4 中外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现状的比较分析
4.4.1 风险意识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差异
4.4.2 内部控制意识与合规性理念方面的差异
4.4.3 信息披露与市场监管方面

第5章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迫切性分析
5.1 加强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迫切性分析
5.1.1 创新业务推进要求证券公司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5.1.2 外部压力要求证券公司尽快完善风险管理体制
5.2 完善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三级控制架构

第6章 围绕风险管理优化证券公司治理结构
6.1 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6.1.1 证券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
6.1.2 证券公司的治理目标
6.1.3 证券公司的治理环节
6.2 如何优化我国证券公司的治理制度
6.2.1 确保股东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6.2.2 董事会的风险管理责任
6.2.3 建立对独立董事的法人约束
6.2.4 从根本上改革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
6.3 围绕风险管理完善证券公司治理模型
6.3.1 证券公司的有效治理模型
6.3.2 证券公司治理框架的优化与再造

第7章 改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的框架和路径设计
7.1 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内涵分析
7.2 构建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框架与结构设计
7.2.1 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模式
7.2.2 优化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框架结构
7.3 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运行流程和路径设计
7.3.1 风险管理的控制路线
7.3.2 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路线
7.4 证券公司合规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7.4.1 合规的含义
7.4.2 合规风险的含义
7.4.3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的含义
7.4.4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的重要性
7.5 我国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体系的构建
7.5.1 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
7.5.2 树立合规管理的新思维
7.5.3 完善合规管理的组织架构与流程
7.5.4 梳理各业务条线的合规要点
7.5.5 完善合规管理的制度规范
7.5.6 合规管理与其他内部控制环节的协调运行机制

第8章 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技术保障体系的构建
8.1 探索构建证券公司的市场风险预警机制
8.1.1 风险预警的积极作用
8.1.2 合理设计风险预警结构
8.1.3 科学划分风险预警等级
8.1.4 如何实现从风险预警到风险管理的过渡
8.2 有效实施风险计量和限额管理
8.2.1 开发以VaR为核心的风险计量工具
8.2.2 实施以VaR为核心的限额管理的重要性
8.2.3 合理区分风险限额的不同类型和层次
8.2.4 建立风险资本限额的计量和分配程序
8.3 建立实时风险监控机制
8.3.1 划分风险监控的前台、中台和后台
8.3.2 证券投资交易的风险实时监控
8.4 健全风险管理报告制度
8.4.1 必须合理地设计风险管理报告
8.4.2 风险管理报告类型
8.5 筑起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

第9章 建设风险管理文化与强化外部监管
9.1 建设风险管理文化
9.1.1 风险管理文化的主要特征分析
9.1.2 风险管理文化与公司制度环境的关系分析
9.2 强化外部监管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