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资源开发与中非能源合作安全研究丛书:非洲农业与农村发展·非洲九国野外实地考察研究》:
由于西方传教士的影响,大部分非洲人信奉基督教,但仍有几百万非洲人信奉非洲的传统宗教。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南非各族人民已有自己的传统宗教,尤其是在乡村社会,长期的保守性使古老的信仰易于保留。非洲传统宗教建立在整体宇宙观之上,没有明确的经文教义、教规和组织,主要表现在家族文化和部落传统习俗、宗教礼仪、忌讳等日常生活准则之中,强调并加强教徒与自己、家庭、社会、环境、精神世界、善恶,最终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传统的宗教仪式一般在耕耘、播种、收割和牲畜配种等期间举行。当发生自然灾害、战争或是瘟疫等流行疾病时,人们尤其要在祖先面前作集体祈祷,以祈求上苍的帮助和庇护。在个人婚配、丧葬或进入成年等时机时,也要举行相应的仪式。
目前南非传统宗教的信仰者占总人口的17%。其中文达人信徒最多,占其人口的70%;布须曼人的图腾信仰是瞪羚和公牛,不准族人打死或食用此类动物;在斯威士人中,传统宗教也广为流行,如信奉造物主和先人的神灵,使用草药,求助于占卜师;在班图语各族的传统宗教中,祖先崇拜占突出地位,把雨水、收获和其他福祉的降临与祖先联系在一起。家园领袖和酋长掌管祭司,成为人与神的中介,具有很高的权威。此外,还有巫师等专门传授神的知识和相关技艺的人员。每个班图部落遇有重要事情,都要以牺牲供品的洒浇油来祭奠祖先,以求祖先保佑赐福。他们还对上苍有一种模糊观念,把打雷、闪电、暴风雨等自然现象视为上苍神灵的表现。班图人信仰的精灵,有山林魔鬼,也有河塘水妖及动物精灵。他们把这种观念同祭祀祖先结合起来,各部落赋予其不同的名称。
南非是一个迷人的复杂综合体,种族众多,社会文化多样,南非黑人传统文化极具代表性的一面集中体现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首先是其独立性与封闭性。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人传统文化是一种相对封闭、独立发展的文化形态。南非各民族在自己所处的特殊的热带自然生态环境中,创造发展了自己有别于东西方的、独具形态的热带大陆黑人文化,近代又经历了白人殖民者的侵略和统治,经受过种族隔离制度的镇压。在这些独特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过程中稳定和沉淀下来的黑人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思维特征、行为方式、心理结构、宗教情感、伦理习俗和价值观念,是黑人存在于世界的独特方式。此外,由于有形的地理屏障和无形的文化屏障,各部落之间、部落与外界之间往往没有足够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信息沟通。这种与传统部落生活息息相关的黑人文化,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和封闭性特征。其次是口传性与部族性。对非洲黑人来说,语言不仅是日常的交流手段,同时也是保存先人智慧的基本手段,而口头传说则被理解为一代人用口头方式传给下一代人的口证。南非黑人的口传文化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包括神话、传说、祷词、民谣、故事及谚语等,主要根植于各部落种群中,涵盖了生产生活和精神领域的各个方面,既有历史的记忆,也有经验的传承,反映了各地居民的风俗文化和日常生活,并且相互渗透、浑然一体,在潜移默化中把传统宗教、信念、价值、习俗、禁忌等承续下去。保存和传递这种文化的人,一般是祭司、巫师或秘密社盟的组织者,或村社长老,或说唱艺人。传统文化的口述特征一方面具有生动性、经验性和示范性,另一方面也具有神秘性、暂时性和某种不确定性。祖鲁歌谣唱道:“脱掉你的帽子!/你叫什么名字?/你的父亲是谁?/你的酋长是谁?/你在哪个地方交税?/你在哪条河里饮水?/我为我的祖国哀痛!”整篇歌词朴实无华,逐字逐句地记述了南非通行证法施行以来,黑人在警察局遭到的盘问和对待。而作为口述文学组成部分的谚语,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南非黑人各族的文化风貌提供了一条别具特色的途径,在聪加人看来“财富是露水”,而祖鲁人则说“鸡貂嗅不出自己身上的恶臭”,索托人则认为“没有人民,就没有酋长”。至于部族性特征,则表现为在南非的广大农村地区,依旧是以一定血缘关系作纽带联结在一起的部落为基本单位,保持着传统的社会结构体制,部落色彩浓重,因而导致传统的部族思想仍占据主导地位。
此外,在南非现有原住民族的九个部族之间,就其文化个性、文化传统来说,仍具有高度异质性,并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和地域差异性。“许多具有相似文化特征的孤立文化相互分割,平行发展,黑非文化一词更多地是个地理上的概念,而不是一个有机的历史文化实体。”由于各部族所处地区不同,自然条件、经济生活、政治结构以及宗教、语言也不同,彼此之间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
总之,尽管南非在20世纪末废除了种族隔离政策,黑人获得了与白人一样的政治权利与地位,但是广大黑人的经济地位并没有明显改变,黑白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文化价值的不同取向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要解决这一矛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至少需要好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值得注意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不容忽视,这是南非走向民族矛盾和解与社会经济繁荣的唯一路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