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主要观点与刨新点
一、主要观点
(1)两岸关系发展已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阶段,根据区域经济竞争性(横轴)和要素互补性(纵轴)强弱程度差异组合,可将两岸农业与区域经济合作划分成友好型、互补型、竞合型和竞争型四种模式,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产业甚至同一产业不同环节间,其对台合作模式与策略措施应有所不同,以此拓展合作空间、提升合作层次,提高政策措施有效性与合作效率。
(2)农业现代化及其发展方式转变离不开示范园区的高效服务与引导、示范,“四大主体(政府、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家庭农场)”的功能转换与运行机制创新是园区成败关键,技术创新及其保障体系是根本。
(3)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基础较好,台湾地区“新农业运动”与闽台农业合作“先行先试”的经验值得研究借鉴,两岸间休闲农业和中医药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合作前景看好。
(4)海峡两岸现代农业与经贸合作已进入制度化、机制化发展阶段,近年来各地快速发展起来的各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即是这方面的有益探索与发展创新,亟须进一步总结与完善。
(5)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模式与实现途径多样,区域性和动态性较强,突出存在园区定位不够明确、农地流转“瓶颈”突出、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等方面问题,各园区应因地制宜“优化技术,创新产品,拓展市场”,努力打造两岸现代农业建设及其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
(6)台湾农民创业园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明显,建议健全两岸农业“大合作、大生产、大流通”的市场化园区运行机制及政府扶持与管理体系,更好地发挥试验、示范与带动作用。
(7)做大做强台湾农民创业园,需借助政府、市场、社会等多种手段及园区间协调运行,建议建立健全全国及省市一级的园区发展策略联盟,既合理布局,又发挥各自优势,避免过热和无序竞争。
(8)推进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既要构筑包括发展规划、社会化服务、金融服务和科技支撑等体系在内的政策支持保障体系,还要强化两岸农企(或家庭农场)的主导作用,同时发挥两岸农户的主体作用。
二、主要创新点
从近年两岸关系发展与产业分工日益深入,但也面临各种制约因素与“不确定性”等实际出发,以近年来海峡两岸现代农业交流合作的创新平台——创业园为切人点和落脚点,研究视角与选题具有创新性;同时,首次分析、总结出了两岸现代农业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四种基本模式与实现途径,提出相应策略措施。
(1)研究视角。以农业现代化及要素流动等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园区功能拓展和机制创新为目标,将创业园建设放在全球市场竞争加剧,大陆农业日益市场化、绿色化、现代化以及区域特色产业开发,尤其是两岸农业合作与EcFA顺利实施等现实背景下进行分析研究,符合园区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2)研究方法。综合应用当面访谈、问卷调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结构方程、CMS模型等实证分析方法,对园区建设进展、“四大主体”功能转换与激励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与比较研究,得出主要省区及代表性园区运行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3)结果应用。对全国主要台湾农民创业园基本特征及其运行绩效进行分析比较,揭示当前园区建设进展、主要症结及其优化模式与实现途径,并从战略和政策层面提出园区发展策略及配套组织制度安排,包括产业培育与发展、园区规划与管理、技术创新与支撑、技术推广与采用等,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强。
三、主要不足之处
首先,试验区和创业园是两岸现代农业交流合作的新平台、新模式、新途径,其发展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实地调查时仅涉及较有代表性的国家级和省级创业园,而未就大陆所有创业园进行调查分析,因此本研究对两岸现代农业合作的指导作用将受到一定影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