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农村发展中土地资源保护机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70525
  • 作      者:
    曲福田等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普通高等学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或资源环境经济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硕、博士生及相关研究人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显现,其中土地资源的退化问题尤为突出。本书应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了我国土地资源退化与政策间的关系的分析框架,揭示了耕地资源、草地资源和林地资源等农村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政策环境、经济行为与农地资源退化的内在机理。本书分别应用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非农化的生态-经济变化与补偿机制;应用农户调查数据检验了自然资源管理政策与农户土地资源保护行为之间的关系。基于上述实证分析,探寻基于政府管理决策和农户行为决策分析的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机制,为解决农村发展、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可靠的途径,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根据以上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观察,本书提出以下三点假说。
  1)新疆农村承包地和荒地的产权与水权制度安排存在差异
  从正式的产权制度来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在承包地上推广,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承包地的流转开始的比较早。而对于荒地资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将家庭联产承包制引入“四荒”治理上,另外,新疆的荒地的初始获得不同于中部其他省份推行的转让、拍卖、人股等形式,而是农户自行开荒获得,得到村委会的认可和其他农户的默认,这种非正式的产权形式与承包地存在较大差异,且“四荒”土地流转的制度设计主要体现在《农村土地承包法》之中,许多流转原则和方式都参照了承包地流转的制度设计,没有体现“四荒”资源的特殊性,制度安排上较为粗糙。
  新疆的已经转为耕地的大部分荒地都是由较强经济实力的农户早期自行开荒而来的,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具有法律效力的认可证书,但却得到当地村委会的认可,而且由于是自己开荒而来的,开荒农户自身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也自然认为其自身拥有荒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同时他们要为自己所经营的荒地向村集体缴纳一笔费用。这种产权的获得有别于承包地,承包地对于农民而言,只要他是特定社区中的一员,其集体土地的享有权就与生俱来而不需要支付任何代价。因而,农户对于承包地和荒地的产权认知是不同的。
  此外,具体到两种土地的水权安排也有显著差异。由于新疆地区十旱少雨,水资源严重短缺,农田用水量决定着土地的产出,而承包地无论从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还是按照当地的习俗,都比荒地表现出较安全和明晰的产权特征。附着于产权之上的水权制度安排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承包地通常比荒地的用水有较高的保障程度。现实的情况是,村委会通常会优先保证承包地种植作物的用水量,在承包地得以有效灌溉之后才会放水给荒地。一些自行开荒的企业和大户,在与村委会签订承包合同的时候,村委会也不会承诺对其用水实施保障,只能自行想办法解决荒地开发的用水问题,比如,打机井或租用他人的机井进行灌溉等。所以,由于承包地和荒地的产权存在差异,其水权也存在很大不同。
  2)新疆农村承包地和荒地流转存在差异
  新疆农村承包地、荒地的产权和水权制度存在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到承包地和荒地在土地流转市场的参与程度。通常认为,产权和水权较为安全的土地,其流转的期限一般较长,谈判以及合同的签订成本也相应较低,并且不需要诸如村委会第三方的介入,从而降低了监督成本;产权明晰、水权保障程度高的土地,其租金水平会相应提高。这样的土地不用担心有被村集体随时收回的风险,并且农业生产用水可以得到保障,土地的经济收益必定较高。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农村土地资源退化研究背景及框架
1.1  农村土地资源退化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农村土地资源退化研究框架

第2章  土地资源退化的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
2.1  土地资源退化表现及演变特征
2.1.1 土地资源退化的界定及表现
2.1.2 土地资源退化的演变特征
2.2  农地非农化驱动因素
2.2.1  社会因素
2.2.2  经济因素
2.2.3  制度因素
2.2.4  本节小结
2.3草  地退化驱动因素
2.3.1 自然因素
2.3.2  经济因素
2.3.3  社会因素
2.3.4  制度因素
2.3.5  本节小结
2.4  林地退化驱动因素
2.4.1 自然因素
2.4.2 经济因素
2.4.3  制度因素
2.4.4  本节小结

第3章  农地非农化与生态—经济变化及补偿机制研究
3.1  分析框架:“两主线—重点”
3.2  农地非农化与生态—经济变化分析——全国层面的判断
3.2.1 中国农地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判断
3.2.2 我国农地非农化碳收支测度——系统动力学分析视角
3.3  农地非农化补偿机制——典型矿区的案例分析
3.3.1  分析框架与理论解释
3.3.2  实地调研与样本分析
3.3.3  农户对矿区农地损失的基本认知
3.3.4  补偿测度——以庞庄、坨城、柳新煤矿开采为例
3.3.5  结论与讨论

第4章  产权制度与农户耕地资源保护行为研究
4.1  土地产权与农户土地投资行为研究——以江西东北部为例
4.1.1  农地产权制度对土地投资影响:文献分析
4.1.2  现阶段农地产权制度对土地投资影响:经验检验
4.1.3 本节小结
4.2  土地产权与农户旱地种植行为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为例
4.2.1  农地产权制度对农户种植行为的影响:文献分析
4.2.2  现阶段农地产权制度对旱地种植行为影响:经验检验
4.2.3  本节小结
4.3  水土产权安排与土地流转行为研究——以新疆阿瓦提县为例
4.3.1  水土产权制度对承包地和荒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文献分析
4.3.2  水土产权制度对承包地和荒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经验检验
4.3.3  本节小结

第5章  国家林果计划与农户种植选择行为研究——以新疆阿瓦提县为例
5.1  农户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文献分析
5.2  农户果树套种行为实证模型构建与分析
5.2.1  模型选择
5.2.2  样本区域选择与数据介绍
5.2.3  农户种植决策行为模型构建与分析
……
第6章  牧户行为对草地退化的影响研究——以环青海湖地区为例
第7章  农业产业化与农户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以甘肃省民乐县为例
第8章  农地资源保护的制度安排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