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北京新城发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028523
  • 作      者:
    袁蕾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袁蕾,女,生于1981年2月,山东茌平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城市经济与区域发展的研究,主持或参与北京城市发展相关课题2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论文集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北京新城发展研究》以“新城在北京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定位和实现路径”为主题,结合经典新城理论与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构建基于城乡一体化的新城理论分析框架,从促进中心城疏解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两个角度对北京市新城作用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进而从提升新城综合承载力和促进要素有序流动两方面提出了新城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依此路径对三类新城进行了案例研究,最后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北京新城发展研究》可为相关部门就新城发展和城市空间结构调 整优化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同时可为从事城市科学研究的高等院校师生和科研机构人员等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北京新城发展研究》:
  4.2.2.4 新城地区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发展仍然延续城乡二元模式,亟须向农村延伸
  新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仍然延续城乡二元分割的建设管理模式,以规划区域为供给边界,而没有向周边镇村进行延伸,有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
  仍以亦庄新城为例,基础设施方面,新城未规划建设与周边镇村的连接道路,导致与其空间相接的长子营镇和青云店镇与新城间交通联络不畅,距离较远的镇村进入新城更加困难;镇村道路交通系统不完善,道路工程建设各自为政,相互之间对接不顺畅,影响了道路系统的完整性和使用效率;供排水设施由乡镇自建,容量较小,难以保障水质;供变电设施未向周边配置,不能满足镇工业区用电需求;天然气与供热管道尚没有延伸到镇区。城乡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进程尚未起步。
  亦庄新城周边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同样匮乏。文化体育设施方面,长子营镇至今没有一处文化设施,除采育镇之外,其他镇都没有体育场馆;医疗服务低水平。周边每镇有一处卫生院,均为一级甲等,人均病床数为1.25张/千人,远远低于北京全市5.09张/千人的平均水平。农村地区急救公共服务匮乏,尚无急救站点和急救装备配置;教育设施方面,四镇的中小学基本能够满足全镇适龄青少年九年义务教育需要。但一些设施由于年久失修,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有些村庄与中、小学距离较远,特别是小学 ,给家长和学生带来不便。除采育镇之外,其他镇都只在镇区设置了一所幼儿园,不能满足全镇尤其是农村幼儿教育的需求。
  4.2.3 问题与结论
  北京新城的开发建设通过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提供更高品质服务给周边地区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但是,这种积极作用是任何城市在发展中所必然具备的正外部性。换言之,无论是被动城市化还是被动转移剩余劳动力,周边农村均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其起点和初衷都是城市的成长发展。
  而在“主动”统筹周边地区发展方面,北京新城尚未破题。统筹城乡发展是一场革命性、系统性突破城乡分割制度,在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几乎所有领域有序推进的变革。然而在北京新城规划建设的各个层面,都依然存在城乡二元分割的路径依赖,城乡规划不协调脱节、城乡产业彼此孤立发展,城乡要素市场分割、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以城为壑未向农村延伸。
  因此可以说,北京新城发展仍然沿袭传统的城市化道路,并没有以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为指引和发展目标。如果这一发展思路不加以调整,新城必然难以发挥在城乡发展中的节点作用,繁荣的城市和落后的农村二元并存的局面将依然存在。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国内外新城规划与实践回顾
2.1 国外新城规划与实践
2.2 中国新城发展实践
2.3 北京新城规划历程与发展现状

第3章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新城理论框架
3.1 从田园城市、卫星城到新城——新城发展理论沿革
3.2 城乡一体化对新城规划发展提出严峻挑战
3.3 创新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新城发展分析框架

第4章 北京新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效与问题
4.1 北京新城疏解中心城的成效与问题
4.2 北京新城统筹周边地区发展的成效评价
4.3 北京城乡一体化水平的评价

第5章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北京新城发展路径
5.1 北京新城发展评价——综合承载力与发展效率
5.2 新城未能有效发挥城乡一体化节点作用的深层次原因
5.3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新城发展路径

第6章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三类新城发展案例研究
6.1 产业新城发展研究——以亦庄为例
6.2 居住新城发展研究——以通州为例
6.3 生态新城发展研究——以密云为例
6.4 三类新城发展模式小结

第7章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新城发展制度改革与政策建议
7.1 全面构建新城法规支撑系统
7.2 深化政府改革,构建服务性政府,提升服务质量
7.3 以城乡一体化规划统揽发展全局
7.4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市场机制与制度基础
7.5 提升新城经济承载力的产业引导政策
7.6 提升新城社会生态承载力的公共服务政策
7.7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数字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7.8 深化新城流动人口制度改革

第8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