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济开放度、货币政策有效性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146389
  • 作      者:
    何国华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何国华,男,1963年6月生,江西九江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和宏观经济学。出版《国际收支调节论》、《国际金融理论最新发展》等学术专著,在《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学论丛:经济开放度、货币政策有效性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较为深入地论证了经济开放度不断提高条件下货币政策冲击对汇率、消费和产出的影响,即经济开放度变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并在总结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探讨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参加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必要性、原则和策略等问题。
  《经济学论丛:经济开放度、货币政策有效性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创新之处在于,在理论分析中始终以新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并使用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构建模型,整个分析立足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具有非常坚实的微观基础。在实证分析中,《经济学论丛:经济开放度、货币政策有效性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构建了包含贸易开放度和金融开放度的综合指标体系,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经济开放对一国宏观经济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个层次的含义是定性意义上的。这个层次意义上的概念等同于货币经济学中“货币是否中性”的命题,即货币政策在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和一定的制度条件下能否系统地影响产出、价格、利率及就业等真实经济变量。具体来说,它是在假设货币供给为外生的基础上,研究货币供给变化对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如果货币供给变化导致真实宏观经济变量(如实际产出)发生变化,则认为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如果货币供给仅仅导致名义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如名义产出、价格水平等),则认为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第二个层次的含义是定量意义上的。它是在承认货币政策有效的基础上,讨论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真实经济变量,以及在定量方面的货币政策效果大小问题。具体来说,这个层次的货币政策有效性主要是对各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货币政策操作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如利率、汇率、信贷、资产价格等)对总需求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影响,最终反映在价格水平的变动上。
  第三个层次的含义则是从实践的角度考察货币政策时滞。所谓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获得主要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问。如果货币政策时滞太长或难以确定何时收效,那么政策本身能否成立也就成了问题。货币政策时滞由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组成,内部时滞指的是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其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外部时滞又称为影响时滞,是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这段过程,它主要由客观的经济条件和金融条件决定。
  本书所讨论的货币政策有效性主要是指第一个层次的含义。
  二、凯恩斯以前的理论观点
  (一)古典经济学派:货币政策无效
  古典经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萨伊(1803)提出了“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的观点,并且认为要素价格完全具有弹性,市场会自动出清,因而经济运行不需要国家干预就能顺利地达成自动均衡,货币只是一种流通媒介,只是转移价值的手段,从而否定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古典货币理论中的货币数量论同样认为,在价格机制的白发调节作用下,实体经济活动可以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货币数量只影响一般物价水平,不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则一般物价水平与货币供应量成正比。因此,货币数量论排除了货币对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维克塞尔:钉住物价的利率政策
  瑞典学派的开创者维克塞尔(1898)否定了“萨伊定律”和货币数量论。在维克塞尔的理论体系中,金融体系运行的重要性是通过货币的均衡来实现的。他认为,货币并非一层“面纱”,而是影响真实经济的重要因素。既然个别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它的供给与需求,那么一般价格水平也就该决定于全部商品的总供给与总需求。货币对实际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主要是由于货币在资本形成和资本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货币经济中,生产仍以实物形态进行,但资本借贷及利息支付采取货币形态。这样利率的高低就会直接影响储蓄的供给和贷款的需求,影响一般物价水平,影响生产的扩张和收缩。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经济思想史上货币政策有效性与无效性的争论
一、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内涵
二、凯恩斯以前的理论观点
三、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争论
四、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争论

第二章  传统的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一、M-F模型
二、M-F-D模型
三、卢卡斯模型

第三章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一、新开放宏观经济学Redux模型
二、新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扩展
三、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简评

第四章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基础模型
一、垄断竞争市场模型
二、模型的稳态均衡分析
三、模型的短期和长期均衡分析
四、货币政策冲击效应

第五章  经济开放度指标体系
一、贸易开放度指标
二、金融开放度指标
三、经济开放度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六章  经济开放度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析
一、相关文献综述
二、引入贸易开放度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三、引入金融开放度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四、引入经济开放度的货币政策有效性模型的均衡分析
五、经济开放度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模拟分析

第七章  中国经济开放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一、中国经济开放度与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二、中国经济开放度与货币政策传导
三、中国经济开放度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四、实证分析结论

第八章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理论基础
一、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动因
二、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是否必要的经济学争论
三、影响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收益的因素分析
四、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实现途径
五、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研究的最新进展

第九章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一、金本位制下的国际货币政策协调
二、金汇兑本位制下的国际货币政策协调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政策协调
四、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七国集团机制
五、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二十国集团机制
六、当前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主要特征

第十章  中国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
一、中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二、中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现实意义
三、中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原则
四、中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对策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