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部门与人民币发行的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计划部门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各个经济部门都按照国民经济计划所规定的要求安排自己的工作,进行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与消费。既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活动都必然引起一定的货币后果,因而,计划部门所制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各种比例关系,都决定着人民币的发行,都决定着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国民经济的各种比例关系的正确确定,是稳定货币流通的重要保证。离开正确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就不可能有正常的货币流通。计划部门制定的各种比例关系偏高偏低,都要影响市场货币流通量的过多或不足,影响正常的货币流通。下面,我们举出几个重要的比例关系来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部类与第二部类的比例关系,农轻重的比例关系,这是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比例关系,因而它对货币流通的影响最大。整个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第二部类生产消费资料。两大部类的生产都要垫支资金,都要支出货币,例如,都要支付工人工资,都要支出企业经营管理费用,都要购买原材料等。但是,第二部类生产的产品,是直接意义上的商品,它可以在市场上销售,收回原先垫支出去的货币;而第一部类生产的产品并非直接意义上的市场商品,不能收回原先垫支到市场中去的货币。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要求第一部类与第二部类之间有一个适当的比例关系:既要保证优先发展第一部类生产,以便满足两大部类的扩大再生产的生产资料需求;同时又要保证一定比重的第二部类生产,以满足两大部类的生产工人所需用的消费品,收回因生产两大部类产品而投放到市场上的货币。因此,只有确定了两者适当的比例关系,才能够保证市场上的货币投放出去、回笼回来,回笼回来,再投放出去,进行正常的周转。如果第一部类生产的比重定得过高,原先垫支出去的货币,就会没有相应的直接意义上的商品保证它们的回笼。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货币流通量就会感到过多,就会产生市场物资供应紧张的情况。反之,如果第一部类生产的比重定得过低,不仅不利于两大部类的扩大再生产,而且由于市场商品供应超过社会购买能力,又会产生商品滞销与流通不畅的情况。与此同时,由于两大部类产品的生产都是在具体的某个生产部门里进行的,例如,消费品主要是由农业和轻工业部门生产,生产资料主要是由重工业部门生产,因而,两大部类的生产,又必须进一步地具体化分为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生产。从而,农轻重的生产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对于稳定货币流通更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道理同上所述。
下面再说说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这是分配国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比例关系,它对货币流通影响极大。社会主义国家积累的用途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主要部分是用于基本建设,此外,还有一部分用于增拨流动资金和贮存后备物资与外汇基金。而基本建设是这样一种事业,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它会长期间地占取相当数量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但不会在短期间内提供任何有效的生产物。不问可知,积累部分多了,就会抽去过多的物资用于短期内没有收效的事业,因而就减少了市场上回笼货币的商品;另一方面,扩大基本建设,又会抽去过多的劳动力,减少其他企业部门的产品生产,投放出过多的工资支出,其结果自然也是可想而知,它必然就要引起人民币的过多发行。反之,积累部分少了,就意味着把过多的产品物资都用于当年消费,其结果必然是缩小扩大再生产的规模。这不仅不利于国民经济高速度的发展,也不利于组织正常的货币流通。因而,确定合适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对于稳定货币流通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