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融科技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0.00     定价 ¥ 6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022710
  • 作      者:
    [美]希拉里·J.艾伦
  • 译      者:
    赵大伟,等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希拉里·J·艾伦(Hilary J. Allen)是美国大学华盛顿法学院(American University Washington College of Law)的法学教授和副院长,她主要教授银行法、证券监管和商业协会相关课程。艾伦教授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ydney)获得法律学士学位,在乔治城大学法律中心(Georgetown University Law Center)获得证券和金融监管法硕士学位(她因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而获得Thomas Bradbury Chetwood,S.J.勋章)。在进入法学院工作之前,艾伦教授在伦敦、悉尼和纽约知名律师事务所的金融服务集团工作了七年。2010年,她与美国国会任命的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合作,共同研究了2007—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艾伦教授是国际公认的金融稳定监管和新金融技术专家,曾受邀与美联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英格兰银行、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以及金融稳定委员会等组织分享研究成果和专业知识。艾伦教授撰写了超过15篇法律评论文章,涉及从金融机构结构和科技能力、气候变化、金融科技带来的金融稳定威胁等问题。

译者赵大伟,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曾获中国人民银行重点课题二等奖(2021)、中国人民银行青年课题一等奖(2019、2020)、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2017—2018人民银行金融科技研究课题”一等奖、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金融科技青年论文”一等奖(2018)、二等奖(2022)、三等奖(2019、2020)。该同志长期关注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中文专著《矛与盾——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中国家庭金融相关问题研究》,英文专著Artificial Financial Intelligence in China,编译《金融科技公司、大型科技公司与银行——数字化及其对银行商业模式的影响》《资产管理和投资公司的人工智能应用——以公司战略为视角》,主编《智能金融时代》《科技驱动创新——私募股权投资转型发展之路》《科技重塑金融——FinTech实践与展望》《“链”通未来——区块链原理、实践与案例应用》《智慧金融》等。

译者黄琦,经济师,管理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曾获中国人民银行重点研究课题三等奖(2019),中国人民银行重点研究课题优秀奖(2020),中国人民银行青年课题三等奖(2019、2020)、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一等奖(2019)等。该同志长期关注区域金融和金融科技研究,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中国管理科学》《金融经济学研究》《改革》《金融论坛》《经济体制改革》《金融理论与实践》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普惠金融的理论思考与兰考实践》等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数字科技在金融行业的广泛普及和深入应用,金融科技行业应运而生。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于增强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改善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大有裨益,但是也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新型金融稳定风险,也增加了应对和处置金融风险的难度。本书在系统梳理数字科技在金融行业应用的基础上,厘清当前科技应用到底给金融行业带来哪些风险问题,并探讨金融科技时代下金融稳定监管框架设计所面临的实际难题,分析金融监管机构在应对新金融创新时所面临的挑战,总结金融监管机构迄今为止在金融科技监管方面所采取的方法。最后,基于金融监管机构的角度提出一些创新的监管方法,以应对金融科技发展给金融行业带来的各种金融风险。此外,回顾一些关于金融和科技的争辩,并思考如何将这些争辩与本书关注的金融稳定问题进行相互印证。

展开
目录

目  录

引言1 

金融科技简介2 

对金融科技的批判3 

“金融科技”与“金融稳定”的概念界定5 

“金融稳定”的定义5 

“金融科技”的定义7 

关于研究对象的说明11 

本书内容简介12 

第一部分 为什么要实施预防性监管

第一章 实施预防性监管的理由17 

交易的不确定性17 

什么都不做的代价18 

预防性监管包括哪些内容? 23 

其他领域的预防性监管措施24 

预防性监管的成本27 

创新并不总是“好”的28 

假如信用违约互换是加密资产31 

预防性监管是以过程为导向的监管方式35 

把握好时间窗口的重要性37 

小结38

第二部分 金融科技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第二章 金融科技与风险管理41 

什么是风险管理? 41 

机器学习出现之前的风险建模43 

机器学习与风险管理44 

编程错误和数据问题48 

“神秘”的模型和自动化偏差51 

加强协调和相关性54 

智能投顾58 

贝莱德集团的阿拉丁资管系统61 

机器学习与保险63 

小结65 

第三章 金融科技与资本中介67 

资本中介的基础67 

银行与银行挤兑69 

影子银行70 

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74 

网络借贷平台76 

高频交易80 

加密资产84 

挤兑、甩卖和加密资产90 

自我执行的问题92 

脸书的加密货币Diem 95 

加密资产和货币政策97 

小结98

第四章 金融科技与支付99 

支付体系是如何运转的? 99 

支付系统是如何失效的? 101 

支付监管104 

复杂系统中的操作风险106 

移动支付110 

分布式账本与支付113 

支付的替代方案116 

其他金融基础设施119 

关于支付服务供应商的说明122 

小结124 

第三部分 金融科技监管与金融稳定

第五章 金融科技和金融稳定监管现状127 

什么是监管? 127 

为什么创新难以监管? 129 

为什么监管金融创新尤为困难? 131 

监管机构对创新的支持133 

监管沙盒135 

以“创新者为中心”的监管策略是否合适? 138 

金融稳定监管概述140 

金融科技是如何破坏金融稳定监管的? 143 

合规科技对金融行业的重要性147 

监管科技带来的挑战151 

小结154 

第六章 金融科技的预防性监管155 

信息的必要性156

监管实践与文化158 

金融监管权限———法律授权161 

新技术的预防性监管策略164 

风险管理算法的预防性监管166 

针对机器学习的监管科技干预168 

操作风险的预防性监管171 

许可证制度的管辖范围174 

许可审查流程176 

针对智能投资的许可证制度178 

针对加密资产的许可证制度179 

小结182 

第七章 与金融科技发展相关的其他议题183 

公共部门的创新184 

创新、专业知识和“允许失败” 186 

金融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190 

国际边界和网络边界192 

美国的金融稳定监管195 

竞争与科技金融197 

竞争与小型金融科技公司201 

数据与隐私203 

网络安全206 

小结208 

结论20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