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金融评论.2014年第4期(总第12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76444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新金融评论(2014年第4期·总第12期)》是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主办的经济金融类学术刊物,致力于发表权威、严谨、高标准的政策研究和基础研究成果,强调学术性和政策性的完美结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为本刊提供学术支持。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地方政府发债是规范透明、约束力强的融资机制
  从国际经验看,地方政府发债虽非唯一融资方式,但其公开性带来的市场约束,偿债来源和城镇化红利释放(土地房产增值、使用者付费和税收增多)形成的互动,以及对推动公共财政透明化、阳光化、健康化的好处,早已被实践广泛证明。其中一个典型做法,就是地方政府(通常是市、县、郡等市政当局)或由其委托特定机构发行市政债。从历史上看,市政债和城镇化进程关系较为密切。美国南北战争后到一战结束这段时期,城镇化快速发展,市政债发行规模超过国债。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这一时期地方债也大量发行。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市政债发行有过一些挫折,但经过20世纪80年代末的财政整治,违约风险大大下降。90年代以来,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捷克等转轨国家也大量发行市政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市政债或类似地方债占全球债券总额的9%,占政府债券的35%。大国经济体中,无论是财政联邦制还是单一制国家,市政债或类似地方债都在城市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
  市政债的广泛应用并非偶然。首先,允许地方政府发债融资,更能实现融资效率上的激励相容,经济学上的激励相容是指外部制度设计要与执行者的自我激励相一致。具体到地方政府发债融资的好处,主要有两条:一是事权主体与融资主体能够保持一致,即谁花钱、谁借钱、谁偿还,这样融资主体的融资可得性和偿债激励就能保持一致,就会形成举债的自我约束;相反,如果事权主体和融资主体分离,比如目前的平台负债、政府花钱模式,融资主体的激励和约束就会分离,作为城镇化事权主体的地方政府就倾向于过度负债。二是事权与偿债资金来源保持一致,即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的偿债来源主要依靠自身“红利”的释放,比如公共服务改善带来的产业、人口集聚和土地增值等,这样融资可得性就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挂钩。比如财产税(房地产税)作为国外市政债的一项重要偿债资金,其税源多少就直接与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改善程度有关,这样理论上地方政府就会尽可能将市政债资金用于改善当地公共服务。除财产税外,一部分具有使用者付费功能的(供水、供电等)公共事业之所可由社会资本提供资金,同样是基于税源(收入来源)和事权改善相一致的激励相容原则。
  其次,市政债等更能体现融资成本负担上的代际公平。城市化领域涉及的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权,大都具有一次建成、长期使用的特点,客观上容易产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代际负担不公问题,这类问题在以往主要通过税收为城镇化建设融资的做法下尤为突出,而金融机制特别是资本市场长期融资机制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即借助长期负债能够将城镇化的未来收益提到当前使用,将来逐渐偿还。正因如此,不少国家市政债期限长达20年以上,既能较好地满足城镇化建设的长期资金需求,也能在较长时间内分摊财务成本。相反,银行虽然也能发放中长期贷款,但囿于其资金来源以短期存款为主,过多发放中长期贷款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并且市政债发行后能够在二级市场转让交易,流动性强于贷款,能在更大范围内吸引保险资金、养老基金等长期稳定的机构投资者,在提供长期融资的同时,降低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风险。
  ……
展开
目录
改革实践
加快构建规范透明具有约束力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对策研究
“沪港通”对跨境资本流动的预期影响评估

CF40-PIIE-Bruegel中美欧学术交流会专题: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金融危机五年后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结构性因素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潜力的影响
——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
中国经济与金融风险
改革和重构之下的中国经济
不可轻言全球经济长期停滞
中国经济改革和增长前景
脱离债务:降低中国经济增长的信贷密度
欧元区经济增长的挑战及其政策选择
突破低通胀:欧洲央行的资产购买清单
IMF七十年:评估与展望

CF40-NRI中日学术交流会专题:中国房地产市场风险分析
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去泡沫化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是否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金融实务
银行同业业务与金融不稳定:传导机理与风险监管
互联网金融理论、实践与监管

宏观经济
从资源结构看中国经济转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