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找到中国城镇化的特殊规律。
三是认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要求。
四是根据以上认识,作出相应的决策,包括战略、规划、政策和措施。
五是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践经验不断深化认识和改进操作。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新事物,没有现成的套路可以照搬,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前进。
本着为新型城镇化作出一份贡献的宗旨,特编辑出版了这套“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丛书”。
一、世界城镇化进程基本规律
世界城镇化已经有了260年的历史,贯穿了人类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整个历程。其内在基本规律可以概括如下:
城镇化的基本矛盾是要素整合和空间配置的关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靠要素整合,而要素整合离不开空间配置。要素整合和空间配置的互动互促,是城镇化的实质。
(一)六个要点
由此基本矛盾派生出城镇化基本规律的六个要点:
一个根据。劳动生产率。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因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工业靠人口的城镇聚集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靠减少农村人口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城镇化的基本根据。
二力协调。工业的拉力和农业的推力。农村人口转移是靠一拉一推实现的。而且,拉力和推力必须协调,两力不协调就会出现问题。
三个要素。人、业、地是城镇化的三个基本要素。人是核心,业是支撑,地是载体。所谓城镇化就是恰当运作这三个基本要素,以达到社会进步的目的。
四类主体。政府、企业、居民、智库。城镇化是这四类主体协作参与的社会工程。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则下,由政府统领,这四类主体各就各位、各尽所能、互相协作、形成合力,才能顺利推进城镇化。
五种杠杆。资源、资金、技术、文化、谋略。这些杠杆要素在城镇化的实施中,分别起着依托、融合、提升、活力、统筹的作用。
一个成果。现代化城镇体系建设。城镇体系包括宏观体系、中观体系、微观体系。城镇体系也包括实体体系、关系体系、文化体系。
(二)五项原则
分析世界各国城镇化经验教训,可以总结出五项原则:
1.有序原则。城镇化基本按照“地点转换,职业转换,身份转换”的顺序进行。
2.同步原则。城镇化进程要与产业支撑同步发展。
3.渐进原则。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4.匹配原则。城镇化的模式要与国情相匹配。
5.持续原则。城镇化进程要可持续,城镇发展要可持续。
六个要点和五项原则,可以成为对城镇化规律的基础性认识。
二、中国城镇化历程
中国城镇化的伟大历史进程已经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过去65年,中国城镇化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
1.新中国成立初期10年。新中国成立初期10年,城镇化启动,城镇化率从1949年的10.6%提高到1957年的15.6%。
2.1958—1978年。1958年以后进入停滞期,到1978年,城镇化率达到17.9%。20年的时间城镇化率只提高2.3%,城镇化速度年均0.1%。
3.改革开放以后至2013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13年已上升到53.7%,年均城镇化速度在一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常住人口从1978年的1.7亿增加到2013年的7.3亿,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制镇从2173个增加到20113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初步形成,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焕发出新面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