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社区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博士智库社区经济蓝皮书:on commun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7700531
  • 作      者:
    严陆根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我国社区经济发展的蓝皮书,回顾历程,展现成就,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今后社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融合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兼具理论与实用双重价值,是中国社区经济发展领域的教科书和重要参考资料。
展开
作者简介
  严陆根,男,1956年出生于南京,无党派人士,20世纪70年代为知识青年,80年代为地质队员,90年代为职业记者,21世纪融入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创办南京利源集团,旗下20多家公司涉及城市建设、房地产、旅游度假、文化艺术、科技园区等多个领域。他带领团队打造的“百年湖”博物馆,收藏了毕加索、莫奈、罗丹、德兰、德加、摩尔等一大批世界艺术大师的作品,被国际著名机构认定为中国最优秀的博物馆。他在实业上成就斐然,荣膺中国侨商会副会长、香港侨界社团联会永远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协江苏省委员会特邀委员及南京市委员会常委、江苏省南京市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江苏校友会副会长等多个职务。他热爱读书、思考和研究,在学业上孜孜不倦地追求,年均读书百余部。先后完成了中国行政学院、国立南澳大学MBA、清华大学EMBA、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学博士、法国马赛商学院DBA(博士)的学业。在学习之际,潜心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和运行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领衔编著了这套“社区经济丛书”,期望能为我国社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社区经济发展报告》在立足实践的基础上,密切联系理论,立体展现的同时遵循易操作和实用性原则,详尽阐述了中国社区经济的发展。
  全书首先对我国的社区经济发展进行了回顾,包括发展的历程、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的同时,对未来的发展予以展望,承前启后;接着分三个专题:中国城市社区经济发展、中国集镇社区经济发展和中国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更加细致地解构我国社区经济的发展,有基本情况的概述,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发展的突出特色,更有典型案例的分析,有理有据地透彻解析;第三,从市场角度出发,讨论了我国社区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由内及外,由一般到特殊,准确而全面;第四,分析了中国社区经济的管理模式,各种代表性模式配合现实的城市实例,形象而立体;最后,综合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社区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为今后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社区经济发展报告》基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兼具理论与实践双重价值,全面阐释了中国社区经济发展这一课题,既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课程教材,又可作为我国社区工作人员及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

展开
精彩书摘
  存在问题:发展不平衡与高端要素匮乏并存
  1978年至今,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式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之一就是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出现了社区这一全新的人居生活模式。在社区发展和探索社区实践的过程中,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重要的现实难题和困境。
  1.社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很突出
  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国外的舶来品,社区概念也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兴起的名词,社区如何定位和如何发展问题还没完全理清思路,社区组织在经济管理和协调方面缺乏应有的能力。组织管理方面的差异加上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大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城乡之间、各地区间、甚至同一城市的不同社区的经济发展程度都不一致。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社区经济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社区设施和服务功能相对完善,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居家服务到更高级别的享受娱乐服务一应俱全;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和一些小城镇,特别是乡村地区,人们对于社区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概念层面,离社区经济的真正起步还有较大距离。
  社区经济结构是社区的一个功能系统。由于我国社区经济的起步晚,缺乏社区建设的理论和社区发展实践的经验以及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导致社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发展不平衡和许多结构性问题。例如在以往的经济发展战略中,过度重视重工业,却忽视轻工业,从而也助长了“重积累而轻消费”之风。受“重速度而轻效益”,“重视生产用品而轻视生活用品”的影响,使得传统的社区经济结构挂着“畸重畸轻”的印记。许多城市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社区超越自身所拥有的客观条件贪大求全,舍本逐末的现象蔚然成风,如放弃自身的固有优势而盲目追求自成体系;看中眼前的短期利益而不顾长远的发展战略,这些都导致了生产结构的失衡、消费供不应求、资源浪费、生产滞后,从而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不到提升,技术结构的落后,仍停留在较低水平,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的不协调发展,总之这些都背离了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和要求。
  2.我国社区管理仍存在自我认识不清、保障机制不足等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区管理体制一直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但由于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并未完全剔出,社区建设的时间相对较短等因素的存在,时至今日,依然存在定位不清、分工不明、立法滞后、观念滞后等诸多问题。
  (1)社区定位依旧不是十分清晰,监管环节较为薄弱
  社区是最基层行政机关(街道办事处)的下属机构。看似是政府,是因为它经常性的负责实施政府(街道办事处)下派的一些行政性工作;但又并非政府部门,是因为社区被“冠名的商标”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并且其主要工作应该是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生活保障和服务。而社区又作为沟通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主渠道,涉及的工作范围方方面面而琐碎,只有通过社区才能更加能够真实的了解到百姓的呼声和需求,才能直面群众当前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更重要的是,所有问题和呼声通过社区的整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某一时期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亟需改善的问题,从而向有关的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提出意见、参与咨询,进而影响政府的决策,以便政府政策的科学制定,提高政府依法执政的能力。社区工作模式应该包括社区发展、社区组织、社区计划、社区行动、社区照顾、社区教育等各方面。而在我国社区,大多数社区都没有做到以上几项,追根溯源,是由于国家和政府所指定的条例有所疏漏,不仅没有最新的、系统的、规范的机制引导社区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在很多细节上没有照顾到社区工作和社区工作人员本身,影响了社区工作开展的进度,打击了工作人员们的积极性。
  上至政府机关,下至基层政权街道办事处,甚至是社区对社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系统,缺乏总体思路和规划。政府各职能部门,尤其是街道办事处与社区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对社区角色的定位也不明确,这样使得社区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科学的指导,而且街道办事处承担着管理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等职能,又下派行政任务和一些繁琐的工作给社区,对社区的干预过宽、过广,并没有真正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城市管理格局;也不排除一些社区单位和领导班子尚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思维,尤其存在于大院社区,他们对社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规律缺乏实证的调查和前瞻性研究分析,对社区经济的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缺乏探索和思考。
  (2)社区的组织架构行政色彩浓重,各部门之间分工不够明确
  我国现行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然延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其历史局限性随着城市城建设市场化的加快而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首先,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是我国社区的主干部分,它们基本上负责管理和反应辖区范围内的人和事。其中街道办事处是具有政治性和区域性的政府行政组织,是连接群众与政府的重要纽带,既要保证政府的政策方针及时有效地传达给社区居民,又要及时地反馈和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其工作任务也是相当繁杂的。近年来,街道办事处发展趋势越来越带有“行政化”的色彩。其次,行政执法机构冗杂,行政执法职能交叉和行政处罚权的分散。这种体制带有明显的政府统包、统管、多头执法的特点,对相关工作带来的弊多利少。特别是有些执法主体往往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开展工作,对自己有利的事情都争着去管,而对于那些无利可图的事则互相推诿;还有一些部门愿意管且能管好的事却无权去管,等到问题成堆、群众反映强烈的时候,只好由政府领导出面,组织集中突击整治,但这种方式又无法巩固整治的成果。再次,政府工作重心不断下移,使很多原本归属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下沉到了社区,使得社区工作量大幅增多,加重了社区负担。社区居委会在一定程度上受街道办事处监督,故而社区也就承担了街道办事处一定的行政工作。比如承办政府委托的围绕居民的切身利益的事项,包括:低保的申请和审核,涉及到优抚救济、计划生育,公共卫生,社会治安,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站等职能。但是,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基层自治组织,承担如此繁重和重要的工作,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和社会地位。此外,政府部门也给社区下指标、定任务、重考核、抓评比,却没有下放相应的权限给社区,为社区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为社区办公提供足够的经费,出现了工作和报酬“倒挂”的现象。在监督上,没有法律法规明文规定和规范社区居委会工作应该做到何种程度。为了考核和评比,导致社区重视街道办事处的工作要求,忽视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站这样的有选择性的工作。在选举和考评制度上,按照《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向居民会议负责,居民会议有权撤换和补选居民委员会成员。但在实际运作当中,有关职能部门却对居委会正副主任和其他居委会委员的工作内容和标准进行了规定,这相当于把居委会视作本部门的下属机构,把居委会成员作为职能部门的员工看待,反映出这些政府职能部门法制意识还有待强化。我国社区经济发展传统行政方式依然占主导,市场行为不足。
  由于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弊病,行政化色彩越来越重,社区经济发展通常既要考虑到当地政府的行政指令、财政收支状况,又考虑到社区自身的评比和考核指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区自主性的创造与发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市场作为经济活动的最大的主体承担了更多的经济发展的责任,将资金真正下放到社区,通过充分发挥社区自主作用来解决自身的经济发展目标和经济需求,将当地政府的财政作为补充,进而解决社区发展过程中减少社区的过度依赖财政和政府支持的问题,也给其自主经营注入生机和新的活力。目前,社区办公经费少,没有收入来源,许多程序性、事务性工作进入社区,并且社区的居民都有公共的需求,但这些工作和需求的经费来源都未进入社区,社区居委会不仅要忙着为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撑,还要满足社区居民的公共需求,如社区活动、社区娱乐、节日慰问等等,这些都是社区的经济负担,致使社区工作因经费而受限。还有一些单位联系社区有名无实,使得社区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社区的纵向联系传统化。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政府虽然对社区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束缚和限制了社区的自由发展。在这种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很明显,我国社区缺乏社会资本积累的动力。而当计划经济转轨时,随着产权制度的改革,社区内的企业从社区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法人组织,而社区居委会便成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从此社区与企业保持着互动合作的关系。但目前一些地方的社区,仍然固守传统的思想和体系,滞后于形势发展,过分地依赖于政府,实行“等、靠、要”的战略方针,使社区的发展跟不上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甚至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一些社区及其组织单纯依靠政府获得“首长项目”以获取财政支持,在实施时却又缺乏行动力。
  社区的横向关联程度低。我国目前城市社区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密切保持与政府的联系为主的发展模式,这种联系是封闭的、传统的,而轻视社区及其产业之间的发展和联系,导致社区经济发展的效益低下。一个城市社区的经济发展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需要发展多方联系渠道,实行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以节约交易成本,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社区的社会联系弱化。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一个城市社区经济的经营者和组织者的自身素质和受教育程度影响了其社区经济的社会资本量,可以说这二者是成正比的。从我国城市社区目前的人员状况来看,他们的受教育程度较低,甚至领导层也没有达到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高层次人才少,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在多数,掌握经济知识和灵活运用信息产业来发展社区事业的人才不足。由此可以说,社区管理层的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导致社区管理水平不高,社区与社会的联系也很少,有时甚至处于市场信息失灵的状态,这些都影响着城市社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进度。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中国社区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 1
一、历程回顾:我国社区经济曲折发展三部曲 2
(一)艰难起步阶段:城市单位制的确立(1949-1978年) 2
(二)转型过渡阶段:由单位制转向街居制(1978-1986年) 3
(三)稳步发展阶段:从街居制走向社区制(1986年至今) 3
二、发展成就:总体实力快速提升,内在机制逐步形成 5
(一)我国社区管理体制逐渐成熟,组织机构不断完善 5
(二)社区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功不可没 8
(三)社区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有效满足了社区居民生活需求 9
(四)社区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和谐社区建设稳步推进 10
(五)社区工作者数量增加和素质提升带动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1
(六)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探索创新,多样化格局基本形成 12
三、存在问题:发展不平衡与高端要素匮乏并存 15
(一)社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很突出 15
(二)我国社区管理仍存在自我认识不清、保障机制不足等问题 15
(三)社区发展所需资金与高层次人才队伍依然不足 21
(四)社区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依然制约社区经济的发展 22
(五)我国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未能有效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24
四、未来展望:更加重视人文精神、居民参与和利益平衡 25
(一)中国社区建设将更加重视人文精神建设 25
(二)可持续发展观念将成为社区规划与建设中的重要思想 25
(三)居民自治应将成为中国社区组织模式发展的趋势 25
(四)社区建设将更加注重平衡社区相关利益群体间的关系 26
(五)社区建设将加大发挥非营利性组织的潜能的力度 26
第二章、中国城市社区经济发展专题 29
一、基本概况:社区建设快速推进,社区经济稳步发展 30
(一)城市社区建设稳步推进,社区经济发展基础逐步完善 30
(二)城市社区经济逐步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影响力日渐扩大 33
(三)城市社区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多元化格局显现 34
(四)城市社区经济尚于发展初期,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36
二、城市社区经济服务保障机制改善,观念仍需更新 39
(一)我国城市社区服务领域发展成果显著 40
(二)城市社区服务平台和保障机制建设加速 41
(三)城市社区信息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42
(四)城市社区服务理念仍需推陈出新 43
三、城市社区经济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居民参与待提高 46
(一)我国城市社区自有资金和外部投入都很有限 46
(二)城市社区人才数量和素质都有待提高 46
(三)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滞后影响了经济发展质量 48
(四)城市社区居民支持度还需要大幅度提升 49
四、案例分析 52
(一)上海模式——城市社区商业模式的标杆 52
(二)沈阳模式——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典范 57
(三)南通主城区社区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62
第三章、中国集镇社区经济发展专题 69
一、基本状况:社区经济发展程度不高,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70
(一)我国集镇建设稳步推进 71
(二)我国集镇社区经济规模不大,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72
(三)我国集镇社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强烈的地域性 72
(四)人口较多,但是吸纳人口能力较弱 73
二、政府缺位依然是制约集镇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74
(一)政府工作重心偏重城市化,集镇社区缺乏有效规划 74
(二)我国集镇社区基础设施配备程度较低 75
(三)集镇社区建设和发展中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76
三、集镇社区经济多样性更强,对农村发展引领作用更突出 77
(一)地理位置上连接着城市和农村,功能上成为了中转站 78
(二)容纳性强,经济发展中展现出较强的广泛性 78
(三)集镇的居中属性导致人口流动性十分突出 80
(四)集镇社区经济发展在一定区域内引领着大部分农村 80
四、文化因素在集镇社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81
(一)城乡两种文化在集镇中融合交融特征突出 81
(二)集镇居民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消费水平居于农村和城市之间 82
(三)集镇居民的社区意识体现出更多的独立性 82
五、典型案例分析 84
(一)淅川县集镇社区案例 84
(二)东乌珠穆沁旗集镇案例 87
第四章、中国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专题 95
一、发展概况: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社区建设相对滞后 96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仍存在结构问题,但整体发展速度较快 96
(二)我国农村社区建设虽然相对滞后,但整体仍呈现新格局 97
(三)产业基础差仍然是我国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98
二、我国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正稳步推进 100
(一)以突破二元结构为方向的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启动 100
(二)体制改革使村委会职能日渐清晰 100
(三)新型的农村社区建设体制正逐步形成 101
三、政策支持推动农村社区居民收入快速提升 102
(一)农村社区建设改革的理论探索 102
(二)农村社区建设改革的实践探索 103
(三)近年来我国农村社区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增大 104
(四)我国农村社区居民收入性质多样化带来的效益显著提高 105
四、典型案例分析 107
(一)石牌村经济发展案例分析 107
(二)寒亭“农村社区经济圈”案例分析 111
(三)山东省莒南县相沟乡农村社区建设 112
第五章、中国社区经济市场需求分析 115
一、社区经济需求的影响因素 116
(一)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 116
(二)总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影响社区的规模与需求重心 119
(三)城市化水平影响社区的需求量 120
(四)民族文化与教育水平影响社区个性化的需求 121
(五)社区居民的支付能力与服务产品价格影响居民的购买需求 123
(六)社区所提供产品及社区居民偏好双向影响社区与居民的需求 124
7.社区居民预期水平影响一定时期内社区经济的需求 125
二、全国层面的公共需求 125
(一)一般家居生活服务需求是社区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 126
(二)社区环境综合治理服务是社区居民对生活环境的普遍需求 126
(三)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是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 126
(四)社区少年儿童服务需求集中在教育与托管等方面 127
(五)社区生活服务需求体现出社区居民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 127
三、特定社区的特殊需求 127
(一)社区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集中在养老方面 128
(二)社区残疾人的服务需求需要足够的保障措施 131
(三)社区优抚对象服务需求应该物质与经济并重 135
(四)社区特困家庭需求从授鱼逐渐转向授渔 136
第六章、中国社区经济市场供给分析 139
一、影响社区经济供给的因素及其发育状况 140
(一)政策因素对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影响不尽相同 140
(二)经济的发展水平会对社区供给产生很强的影响 141
(三)社区地理位置的影响体现在交通和地区文化上 142
二、公共层面的公共供给 142
(一)为社区提供规划性的总体建设 142
(二)政府在产品上的供应会面对所有居民进行 145
三、市场层面的特定供给 145
(一)市场化的社区建设更加贴近居民的心意 146
(二)市场化的产品供应更符合市场规律 147
第七章、中国社区经济管理模式分析 149
一、构建社区经济新型管理体制急需解决的问题 150
(一)人们的社区意识淡薄,对社区事务参与程度低 151
(二)社区经济管理体制仍未理顺,社区管理条块分割状况依然严重 151
(三)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方式需进一步改进,社区功能有待完善 151
(四)居民小区管委会代行政府职能产生诸多问题 151
(五)社区内诸多服务业呈现出多头审批,多头管理情况 152
(六)社区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152
二、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现状 152
(一)“三二模式”构成我国社区管理的体制基础 153
(二)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和服务站构成社区组织基本架构 154
(三)社区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基层社会格局进一步形成 155
(四)传统型管理模式特点显著,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157
(五)创新性管理模式更适用于社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157
三、行政主导型管理模式 158
(一)模式内涵及特征分析 158
(二)案例:哈尔滨市南岗区 158
四、半行政半自治型管理模式 159
(一)模式内涵及特征分析 159
(二)案例:上海市卢湾区五里桥街道 159
五、自治型管理模式 160
(一)模式内涵及特征分析 160
(二)案例:沈阳市春河社区 160
六、“居站分设”管理模式 161
(一)模式内涵及特征分析 161
(二)案例:深圳市社区发展 161
七、“邻里中心”管理模式 162
(一)模式内涵及特征分析 162
(二)案例:苏州工业园 162
第八章、中国社区经济发展建议 163
一、发达国家社区经济发展启示 164
(一)社区经济要顺应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164
(二)社区经济的发展以政治经济实力为依托 167
(三)高度自治、多方合作是社区经济的有效推动力 168
(四)优厚的社会福利制度是社区发展稳定的必要因素 171
(五)市场化的运营加快社区经济发展 174
二、社区经济活动不同主体的角色定位 174
(一)政府是社区经济的主导者 174
(二)社区是整个社区系统的纽带和桥梁 176
(三)企业是社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176
(四)社区居民是社区经济发展的本源 177
三、完善社区法律制度,加强经济体制建设 178
(一)加快完善社区法律制度,使社区法律落实于民 178
(二)加强建立社区服务体系,让服务体系造福于民 179
(三)营造良好社区环境,提升社区信息化水平 181
四、政府的财政金融调控与政策支持 182
(一)关注财政收支,保持社区经济平衡 182
(二)强化社区金融制度,提高经济增长效率 183
(三)引导和扶持社区非政府组织的快速发展 183
(四)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优化社区人才队伍 184
附录:部分社区经济发展法规文件 185
参考文献 23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