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科研精品文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研究》是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研究”课题组的结项报告。本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深化改革为主线,围绕构成发展活动的若干基本要素,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地研究。
一、我国传统发展动力系统的利弊分析
一个国家发展动力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国家政治和经济制度、发展宗旨和目标的确立、体制机制的运转、国民文化和教育素质、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各种社会和人文环境等。为此,我们把这些对发展动力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综合因素及其相互的作用关系称为发展的动力系统。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由于社会制度、发展目的、体制机制以及其他国情的不同,其动力系统的构成及动力产生的方式是有不同的。但是,如果就其主要特点来说,基本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一是市场型或称自发型,二是计划型或称调动型,三是结合型或称改革型。
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加之在思想意识上崇尚所谓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其发展的动力系统构成和动力产生方式基本属于市场型。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其发展的主体主要是生产资料或资本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发展的目的主要是追逐最大的利润或剩余价值,发展的调节力和推动力主要靠市场机制,其中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而政府在正常情况下,除了行使一定的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外,则尽量减少对发展,特别是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干预。这种发展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智慧,有利于不断地创新和效率、效益的提高,从而使发展建立在比较客观和实惠的基础上。其缺陷则是过分地依靠市场的自由竞争、优胜劣汰,容易造成贫富两极分化,加剧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甚至产生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改革开放前,包括我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政府高度集中、包揽一切,既配置资源,又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既决定生产,又干预消费。因此,可以说政府既是各种计划制定的主体,也是具体推动和指挥各项事业发展的主体。而广大人民群众,则只是发展的参与者和劳动者。他们既没有条件投资,也不允许创业,而只能被动地等待各级政府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此,仅从发展的动力角度来说,我们把这种发展模式既可称为计划型,也可称为调动型。客观地说,在特定时期、特定情况下,这种发展模式也有其一定的优越性,例如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