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小米模式:互联网经济下超速崛起之道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633932
  • 作      者:
    赵文锴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赵文锴,知名财经作家,与众不同的经济问题思考者。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工作,曾任北京世纪鸿蒙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首席咨询顾问,多家研究院所特约研究员,证券日报等财经媒体记者、编辑等职。其主编或策划写作了《每天学点经济学》《每天学点投资学》《金融风暴启示录》《中国经济大趋势1》《中国经济大趋势2:生死转型》《中国经济大趋势3:萧条还是重生?》等多部畅销书,部分作品畅销港台地区和韩日等国家,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
展开
内容介绍
  是什么让小米公司在4年的时间里就创造了中国互联网手机发展的奇迹?是什么驱使小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取得令人惊叹的销量?小米是如何通过全面立体的标杆学习,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小米模式:互联网经济下的超速崛起之道》通过梳理小米公司4年来的发展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小米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战胜强大的同行竞争对手,以惊人的举措迅速古据中国手机市场的成功之道;揭秘了小米成长过程中鲜为人知的内幕……
展开
精彩书摘
  互联网思维——小米核心团队的集结号小米第一次做手机,一家创业公司,短短几年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但小米创立之初,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默默无闻地发展着。但从2011年8月16日小米的第一款手机发布开始,小米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迅速占领了智能手机的高地。
  在2010年的时候,对小米这家公司,业内有许多传闻,但是大多数传闻都是这个样子:“雷军从谷歌、微软这样的大公司,挖来了很多厉害的工程师,所有的人都在玩命地干,相继做出了许多软件。”但是真正了解小米的人却很少,对于小米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它未来会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和软件上大展拳脚。
  小米公司豪华的联合创始人班底,绝大多数是做软件出身,用一个夸张的说法:小米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流淌着互联网思维。这也能理解为什么业界对小米的猜测会是如此了。谁都没有想到,小米会往手机方面发展。而事实上,这样的一批人要做手机,特别是要想把手机做好,是必然会走一条很长的路。
  2007年底,第一款iPhone现世,在市场上引起了一片哗然,而iPhone的出现,同时也为雷军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热情。当时,他买了很多部iPhone,送给了许多朋友。本来就是雷军偶像的乔布斯,这下更让雷军对他崇拜万分了。但是,雷军在崇拜乔布斯之余,还是一直在给乔布斯的产品挑毛病:电池续航时间短、不能转发短信、设计不合理、信号不稳定,等等。后来,雷军在一次采访中说道:“我就搞不懂,手机为什么能卖那么贵。电脑行业5%~10%的毛利就已经很不错了……我对移动互联网已经非常了解了,iPhone使我对做手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软件、硬件和互联网结合的趋势让我开始琢磨怎么做手机。
  ”机缘巧合之下,在2010年4月,雷军的一个师弟李华兵给雷军发来一封邮件,推荐一个从德信无线出来的无线业务团队,这个团队拥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能做出一款独立的手机硬件。这样的想法让雷军肯定了自己的梦想。于是雷军大力支持了他们,随后这个团队被更名为“小米工作室”,这就是小米公司的前身。
  在这个无线业务团队的基础上,雷军开始广纳贤才。2009年10月,雷军向一直保持密切联系的林斌发出了邀请,希望能够与他共同创业。雷军的邀请着实让林斌大吃一惊,林斌原以为雷军只是要他投资而已。此时的林斌过着舒适的外企高级职业经理人的生活,职业和生活都处于非常稳定的状态。对于林斌来说,现在如果创业的话,无疑是一件机会成本很高的事情。
  但是很快契机就来临了。2009年9月,林斌的顶头上司李开复宣布辞职。2010年1月,谷歌正式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在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市场之前,林斌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答应了雷军的邀请。当时,林斌反复问了雷军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你什么都有了,创业图什么?”第二个是:“你有没有雄厚资金支持?”雷军仅仅用了一句话就让林斌打消了顾虑,加入到小米的团队当中来。雷军说:“如果拿不到钱我自己出,我就有这么多。”雷军和林斌结成队伍之后,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找到一个做移动互联网的强势团队,势必要保证在移动互联网的工程、产品和设计三个层面上,都要有一个高手坐镇。两人经过商量,最终分头行事。2009年11月,雷军首先找到的就是过去在金山时的旧部——黎万强,而林斌找到的是过去他在微软的旧部——黄江吉。当时,黎万强已经辞职,本来是打算开一家影楼,做商业摄影生意。而黄江吉的加入,则是在微软负责的WindowsMobile。项目刚刚被总部一声令下叫停的机缘之下。
  2010年2月,林斌找到他在谷歌的下属,谷歌前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峰。一开始雷军找洪峰谈话的时候,任凭雷军说得多么绘声绘色、口沫横飞,洪峰始终都是面带微笑,一言不发。雷军心里开始打鼓了,他不知道洪峰到底是什么意思。片刻之后,洪峰才开口说话,问道:“你有硬件团队吗?你认识运营商吗?你能弄到屏吗?”当然,雷军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但是最终洪峰还是被说服,加入到这个创业团队当中,负责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开发。林斌说:“洪峰等于帮助我们把思路重新理了一遍,不再是头脑一热的状态。”据说,他决定加入的时候就说了这样一句话:“人靠谱,事靠谱,钱靠谱。”初始的创业团队差不多完善了,但是林斌还是在发愁。
  “当时我们就三四个人,大家坐下来开始写代码。写什么?当时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有个蛮大的梦想,但是梦想一步步实现需要很长时间,我们需要一个切入点,让公司运转起来。这个产品得有亮点,但是不用太多,一个就够,能够快速迭代。”关于创业切人点这个问题,小米的创始团队接连开了两次会议。会议总共有14人,其中有一半的人是来自金山,另一半是来自微软的。这样的人员组合,其实对于雷军来说,也算是符合自己内心的一个标准:微软来的成员懂互联网,金山来的成员懂得地面战和维护用户,这样的搭配才算得上是完美。
  2010年4月6日,小米完成注册,注册名为: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地点是北京北四环海淀区的银谷大厦807室。从此,雷军等人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行。
  小米公司开始创办时极为低调,刚开始时他们从事的是智能手机软件开发和互联网应用。在成立公司后,小米科技很快就启动了第一个项目:小米司机。
  很快,与小米司机同期开发出的几款应用软件就叫停了。而这几款软件,实则是为了给小米的团队磨合练手的。通过这几款软件,小米的团队已经能完好配合。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被颠覆与颠覆:移动互联的开拓者和领跑者
互联网思维“智造”小米神话
互联网思维下电子商务的大棋局
“未来手机会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小米的时代就是“我们的时代”
雷军对移动互联产业的5个判断
小米教给传统企业的创新法则是什么

第二章 剑走偏锋:互联网思维下诞生的伟大企业
互联网思维——小米核心团队的集结号
站在风口上,让“猪”飞起来
“我们的150克青春”
小米,为梦想而生

第三章 让商业回归人性:“大道至简"的产品战略
“山寨化”的乱局就是小米的机遇
移动互联领域的“中国式救赎”
“小米就是要做顶级手机”
互联网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方法论
“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
用硬件撕开互联网的“最后一公里”
“软件主导硬件”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第四章 全链条覆盖:支撑新生代用户群的基因
是障眼法?是迂回战术!
背道而驰做“加法”
走“极客”范的“酷玩类”产品
全链条的产业覆盖方式
雷氏兵法:手机产业链的全新整合

第五章 用户体验至上:极尽可能让用户“尖叫"
互联网思维就是给用户最棒的体验
小米的市场定位:“为发烧友而生”
极尽可能“让用户尖叫”
兜售参与感,让用户参与到品牌建设中
走“亲民路线”,将服务做到精细化

第六章 走“群众路线”:经营强大的“网络粉丝引力”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走群众路线”
“雷布斯”效应是这样产生的
“用户不是上帝,而是朋友”
激发“米粉”参与,再创“奇迹”
“粉丝文化”将小米推得更远

第七章 “非典型”营销: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营销
用“高配低价”杀出一条血路
“零预算”催生“杀伤级”营销武器
向同仁堂和海底捞学习口碑营销
做好“饥饿营销”,提升品牌价值
用“痛点”激发营销的“痒点”
把互联网营销思维融入渠道建设

第八章 遭遇围追堵截:移动互联生态圈中的竞争
小米遭受360的攻击
当“米聊”遇上“微信”
快播盒子剑指小米
创维联手阿里挑战小米
与同洲的“米粥”之战
WiFi密码分享叫停
三驾马车跑的不一样快

第九章 小米的刀锋:小米移动互联商业模式的核心
“互联网思维”要胜过“工匠精神”
三个创新思维奠定了小米的辉煌
“铁人三项”体系下的移动互联产业链
4P组合理论:卖货能力=产品+价格+渠道+推销
小米的“差异化”营销战略
雷军的人格魅力变现品牌价值

第十章 创新管理平台:构建互联网时代管理理念
“中老年团队”的“多文化”运作
花80%时间找人,挖聪明人共事
少做事,管理扁平化
全员“6×;12”小时工作
“毁三观”的雷氏管理法
把自己逼“死”,把员工逼“疯”

第十一章 自我跨越:向标杆企业学习,成就企业标杆
“紧跟苹果”的战略
亚马逊的营销渠道模式
谷歌的轻资产模式
戴尔的供应管理模式
紧跟小米的大可乐手机
凡客的“小米化”进阶

第十二章 新机遇,新挑战:下一个十年谁与小米争锋
小米,雷军作为企业家的最后一战
告别轻狂岁月的小米
雷军系的“投名状”
小米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谷歌高管加盟,加快全球化步伐
小米加速互联网化的三步棋
2014移动互联格局的“俄罗斯轮盘”
未来之路,小米终究会成为“大米”
附录 小米公司大事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