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县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探索:以江苏省江阴市推进“两化”融合为案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8098334
  • 作      者:
    杨水旸,李俊奎等著
  • 出 版 社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长三角地区领跑中国工业化进程。它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工业最发达、工业化进程最快的区域。江阴市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地带,多年来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在全国县级市中一直名列前茅,并荣获多项殊荣。江阴市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融合,为促进区域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工业由大变强,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前期探索,走在了中国县域推进“两化”融合的时代前列,并创造了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实践经验。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县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探索:以江苏省江阴市推进“两化”融合为案例》以加快推进中国县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为研究主题,反映了国家工信部软科学课题——“县域推进两化融合、促进经济转型提升研究”的主要成果。该课题于2010年初立项后,根据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江苏省经信委、江阴市信息化办公室等政府职能部门对课题研究的各项要求,课题组主要人员在承担工信部2009年12月立项的重点软科学课题——“推进两化融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的同时,通过有关理论研究和实际调研,至2012年6月基本完成了这两个课题的各项研究任务,并顺利通过了项目的验收与结项。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县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探索:以江苏省江阴市推进“两化”融合为案例》:
  2.东北地区两化融合的实践经验首先,借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信息产业。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东北三省各级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例如,吉林省出台《关于推进企业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意见》、黑龙江省发布《关于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辽宁省制定《关于辽宁省百户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的实施意见》等,都有力促进了东北地区信息产业发展。又如,辽宁省设立了软件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化3个专项资金,黑龙江省设立了信息产业专项资金和服务外包产业专项资金,吉林省也设立了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除此之外,各省市还积极配合骨干企业,争取了大量的国家投资,并给予金融、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这些都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其次,以重点企业为突破,加强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东北地区围绕装备制造、原材料工业等优势行业,培育发展了一批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这些龙头企业不仅是行业发展的排头兵,也成为各自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领路者。在汽车行业,吉林省的一汽集团建立了汽车企业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可以面向国内外汽车企业提供企业管理信息化咨询和应用集成服务。在石油开采领域,大庆油田致力于“数字油田”建设。在机械制造领域,一重集团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融合,建立起了覆盖集团公司各部门、各分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了从公司的经营合同管理、产品的设计研发到产品的包装发运整个过程绝大部分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在制药工业方面,哈药集团通过OA系统的建设实现了日常工作的电子化、无纸化管理方式,建立了相应的知识库体系,实现了网络化营销,全面打通了供应链上下游环节,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三,依托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着力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在东北三省大力发展接续产业,着力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可以并且也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把发展信息产业作为资源型城市的重要接续产业;二是运用信息技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企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三是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
  第四,围绕国家粮食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如辽宁省采取五大措施——组建农业信息龙头网站、开发农业系列数据库群、开通农民上网特服号码“96116”、普及信息应用技能、实施“百万农民上网工程信息富民”活动,全面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等。
  1.5国内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发展态势与经验
  秉承两化融合战略而诞生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三大工业行业、八大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以及千万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合奏了一曲紧锣密鼓、波澜壮阔的两化融合进行曲。推进国家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各地方、各行业、各企业来说,两化融合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理念、一句口号,甚至也不只是一摞文件、一些项目,而是成为一种与国家经济社会转型深度切合的战略进程,甚至已经有人提出了“两化融合业”的概念。展望未来,从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到行业人士都一致认为,国家级两化融合实验区建设在已初步完成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开始进入了重点突破的关键时期。八大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是我国各省域、各地区两化融合的“国家队”,分析总结国家级试验区的发展态势和经验,对于促进全国各县域两化融合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典型性、示范性、可借鉴意义。1.5.1规划布局初步成形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安耕、高新民等认为,从目前来看,两化融合工作应分为四个阶段:规划布局、重点突破、整体提升、深入创新。
  例如,2009年各地依托已有机构就支持建立了1个两化融合促进中心、4个两化融合研究中心、10个两化融合重点实验室和一批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区县级两化融合示范体系开始形成,各地围绕区县和工业园区产业特点,共启动建设了30个两化融合试点区县(园区),探索区域两化融合经验;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建设进一步加强,一年来各地新支持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157个,投入支持资金7740万元,研发设计、企业管理等低成本大规模的信息化应用得以普及,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同时,政策环境已经逐步完善,各地方加紧推进政策制定工作。目前,上海等5个地方出台了地方性两化融合相关指导性意见;唐山等2个地方的两化融合政策已经开始征求意见。上海市启动了两化融合规划预研。不少专家提出,应加快出台国家层面的两化融合指导意见,并把两化融合工作写入了“十二五”规划,充分发挥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完善政策环境的重要性。1.5.2融合效益开始显现
  尽管有专家提出,两化融合推进工作刚刚开展不久,各方面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现在谈融合的效益为时过早。但实际上,近年来我国两化融合的经济社会效益已经初步显现。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企业效益,促进了企业创新。个性化大规模定制、精益制造、网络化组织、模块化生产等传统条件下很难实现的新型业务模式孕育而生并蓬勃发展。如河北唐山轨道交通公司2009年建立了远程诊断系统,通过GSM网络向总部发送运行和故障信息,实现远程服务。
  (2)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各地将推进当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发展作为重点,把两化融合作为实现产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抓产业链示范工程,提升了行业竞争力。如重庆市支持摩托车行业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不但提高了整机厂的物流管理水平,还带动了上千家配套厂的发展,隆鑫集团及其配套企业的产业链物流成本整体降低1%以上。
  (3)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各地积极引导技术服务、系统集成、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广东塑料交易所早在2009年月均签约客户和交收规模与2008年同期相比就增长了3倍,广塑指数成为国际塑料价格的重要风向标。南京医药药品质量追溯系统平台建设,已覆盖占南京市销售额90%以上的医药商业企业,使物流费用降低了200/0~30%。
  促进了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各地根据当地产业集群特点,发展面向产业集群的信息服务,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增强了产业集群整体实力。上海在临港产业园区支持开展公共信息服务,推动电信运营商实施重点园区信息通信保障精品工程,提高了产业集群信息化配套水平。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县域两化融合的发展环境与经验
1.1 国外两化融合的发展态势与经验
1.1.1 国外两化融合的发展态势
1.1.2 国外两化融合的经验借鉴
1.2 国内两化融合的重要基础与背景
1.2.1 我国工业化所处的发展阶段与水平
1.2.2 长三角地区领跑中国工业化进程
1.2.3 我国推进两化融合的重大意义
1.2.4 我国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举措
1.3 国内两化融合的发展态势与经验
1.3.1 我国两化融合的发展现状
1.3.2 我国两化融合的发展趋势
1.3.3 我国两化融合的实践经验
1.4 国内重点区域两化融合的发展态势与经验
1.4.1 长三角地区两化融合的发展态势与经验
1.4.2 珠三角地区两化融合的发展态势与经验
1.4.3 东北地区两化融合的发展态势与经验
1.5 国内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发展态势与经验
1.5.1 规划布局初步成形
1.5.2 融合效益开始显现
1.5.3 凝聚合力重点突破
1.5.4 示范园区经验借鉴

第二章 县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础理论
2.1 工业化理论
2.1.1 工业化的内涵和阶段性
2.1.2 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
2.1.3 我国工业化理论探索
2.2 信息化理论
2.2.1 信息化的内涵、要素和层次
2.2.2 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理论
2.3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理论
2.3.1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2.3.2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
2.3.3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层次性
2.3.4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阶段性
2.4 两化融合的机制、模型和模式
2.4.1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机制
2.4.2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模型
2.4.3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模式

第三章 县域经济走两化融合的发展道路
3.1 县域和县域经济的基本现状
3.1.1 县
3.1.2 县的分类
3.1.3 县域经济基本统计数据
3.2 县域经济的特殊性分析
3.2.1 县域和县域经济的内涵
3.2.2 新时期县域经济的本质特点
3.2.3 县域经济的现实意义
3.3 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范例
3.3.1 江苏江阴模式、四川双流模式和广东增城模式
3.3.2 江苏吴江市、辽宁瓦房店市和湖南长沙县
3.3.3 江苏大丰市、湖北宜都市和宁夏青铜峡市
3.3.4 河南偃师市、四川西昌市、广西临桂县和贵州兴义市
3.3.5 山西高平市、云南宣威市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
3.4 县域经济的发展格局和存在问题
3.4.1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区域分布
3.4.2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存在问题
3.5 走两化融合的发展道路
3.5.1 县域推进两化融合的基本思路
3.5.2 县域推进两化融合的基本要求
3.5.3 县域推进两化融合的基本策略

第四章 县域两化融合的评价体系与调查分析
4.1 县域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指标体系的取向
4.1.2 指标体系的设计
4.1.3 指标体系的创新点和不足
4.2 江阴市两化融合的现状调查与统计分析
4.2.1 调查对象、调研过程和样本分布
4.2.2 支撑度维度(I—1)
4.2.3 成熟度维度(I—2)
4.2.4 贡献度维度(I—3)
4.2.5 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第五章 县域两化融合的战略取向与同异分析
5.1 县域两化融合面临的新形势
5.1.1 后危机时代两化融合的发展趋势
5.1.2 县域两化融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5.1.3 把握国家政策导向推进两化融合
5.2 县域两化融合的战略取向
5.2.1 指导思想
5.2.2 推进原则
5.2.3 发展目标
5.2.4 主要任务
5.2.5 保障措施
5.3 县域两化融合的同质性分析
5.3.1 各县域两化融合层次的同质性
5.3.2 各层次战略的特点、重点及路径
5.3.3 各层次战略的实施和保障
5.4 县域两化融合的特殊性分析
5.4.1 县域两化融合的突出特点
5.4.2 县域两化融合典型模式的多样性
5.4.3 县域两化融合模式的地域特色
5.4.4 县域两化融合的策略重点

第六章 江阴市两化融合发展战略与规划
6.1 江阴市两化融合的基础和进展
6.1.1 江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
6.1.2 江阴市工业和信息化的重要进展
6.2 江阴市两化融合的Sw0T分析
6.2.1 江阴市两化融合的比较优势与弱势
6.2.2 江阴市两化融合的机遇与挑战
6.2.3 江阴市两化融合的SWOT矩阵
6.3 江阴市两化融合的总体要求
6.3.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6.3.2 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
6.4 江阴市两化融合的主要任务
6.4.1 加强信息基础建设,增强两化融合支撑力度
6.4.2 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实现两化融合纵深发展
6.4.3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营造两化融合发展优势
6.4.4 突出管理机制创新,突破两化融合瓶颈制约
6.4.5 适时开展评估工作,提升两化融合发展水平
6.5 江阴市两化融合的重点工程
6.5.1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6.5.2 电子信息产业主导工程
6.5.3 先进制造业品牌工程
6.5.4 物联网产业特色工程
6.5.5 现代物流业支撑工程
6.5.6 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工程
6.5.7 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
6.5.8 两化融合人才保障工程
6.6 江阴市两化融合的对策措施
6.6.1 全面加强两化融合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6.6.2 加快完善两化融合的政策措施和投资体系
6.6.3 建立健全两化融合的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
6.6.4 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的自主创新和队伍建设
6.6.5 深入开展两化融合的试点示范和考核评估
6.6.6 着力强化两化融合的社会氛围和交流合作

第七章 江阴市两化融合重点项目经验案例
7.1 重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7.1.1 江阴市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平台项目
7.1.2 江阴市宏观数据库项目
7.1.3 江阴市数据中心项目
7.1.4 江阴市数据容灾备份中心项目
7.2 重点信息化应用建设项目
7.2.1 江阴市市民卡项目
7.2.2 江阴市公共服务呼叫中心项目
7.2.3 江阴市人口数据库项目
7.2.4 江阴市法人数据库项目
7.2.5 江阴市地理数据库项目
7.2.6 江阴市金保工程项目
7.3 重点信息化环境建设项目
7.3.1 江阴市党政网站集群项目
7.3.2 江阴市数字城管项目
7.3.3 江阴市数字环保项目

第八章 江阴市两化融合重点企业经验案例
8.1 企业应用ERP系统,实现业务高度集成
8.1.1 深化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
8.1.2 应用ERP系统,实现业务高度集成
8.1.3 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证和具体措施
8.1.4 信息系统支持公司的业务创新
8.1.5 下一步工作计划
8.2 推进两化融合,实现新型生产模式
8.2.1 企业的基本业务模式
8.2.2 信息化规划的总体方案
8.2.3 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和效果
8.2.4 信息化应用的经验
8.2.5 信息化建设的设想和计划
8.3 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实现生产过程信息化
8.3.1 阳光两化融合的有利条件
8.3.2 阳光两化融合的主要工作
8.3.3 阳光两化融合的收入估算
8.4 深入开展两化融合,有效提升生产能级
8.4.1 2009年重点实施项目开展情况
8.4.2 系统的主要功能和设计思路
8.4.3 下一步工作思路
8.5 推进两化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8.5.1 随需而变,实施转型大战略
8.5.2 重新定位,发展电子信息高端产业链
8.5.3 加大技术投入,响应智能电网建设
8.6 做大做强物流信息平台,做政府帮手和企业助手
8.6.1 响应政府号召,为中小型物流企业抗击金融风暴提供暖春服务
8.6.2 把握中小型物流企业用户特征,开发切实有效的信息工具
8.6.3 率先采用saas模式,解除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后顾之忧
8.6.4 经济效益分析
8.6.5 下一步工作计划
8.7 坚持自主创新,推进两化融合
8.7.1 方程科技积极践行两化融合的背景
8.7.2 方程科技两化融合实践
8.7.3 推进两化融合取得了明显效益
8.8 推进两化融合,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
8.8.1 大力研发两化融合相关产品
8.8.2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8.8.3 前景展望

附录
附表1 县域两化融合发展示范区评估指标体系调查问卷(政府部分)
附表2 县域两化融合发展示范区评估指标体系调查问卷(企业部分)
附表3 江苏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典型企业评估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