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英国黑室:二战中布莱奇利庄园的秘密岁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510118
  • 作      者:
    (英)阿萨·布里格斯(Asa Briggs)著
  • 出 版 社 :
    金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1.第二次世界大战亲历者讲述真实的历史,讲述不为人知的内幕。
  2.现代计算机始于布莱奇利庄园,这是一段被错写的历史。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有战火硝烟,还有人性的张扬,作者告诉你“英国黑室”内普通人的生活。
展开
作者简介

阿萨•布里格斯(Asa Briggs ,1921-)是一位深受尊重的历史学家。1939年至1941年,布里格斯在剑桥大学西德尼苏塞克斯学院历史系学习,1942年加入英国情报部队。二战结束后执教于牛津大学,直至退休。1976年,他被授予终身贵族爵位。其主要著作有:三部曲《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民》(Victorian People)、《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Victorian Cities)和《维多利亚时代的事物》(Victorian Things)。除此之外,他还撰写了一部《英国广播史》(五卷)。

展开
内容介绍
  《英国黑室:二战中布莱奇利庄园的秘密岁月》深入挖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英国黑室”的布莱奇利庄园的秘密历史,书中对庄园核心区域3号、6号、8号小屋的工作、生活做了深入介绍,用亲身经历揭秘了恩尼格玛等密码的破译过程。这段历史一直被英国政府列为机密,直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才允许陆续公开。
  作为密码破译员的布里格斯曾与阿兰·图灵,戈登·威尔士等人一起工作生活。《英国黑室:二战中布莱奇利庄园的秘密岁月》除了详细讨论了当年同盟国在密码破译方面的成就与影响之外,还阐述了布里格斯对于德国人所了解的布莱切利的看法,以及布莱奇利庄园的战后发展历程。
展开
精彩书评

  ★“扣人心弦、具有启示性地讲述了一位优秀的年轻人在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所发生的事。”
  ——《历史上的今天》编辑保罗·莱
  
  ★“阿萨·布里格斯勋爵描绘出了一幅人们在布莱奇利庄园里生活的美妙画卷,布莱奇利庄园是英国在战时用于破译电码的机构,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英国在1939-1945年间取得的最伟大的一项成就。”
  ——《抓住恩尼格玛》作者大卫·卡恩
  
  ★“读起来真令人陶醉。这是6号小屋最后一位依然健在的电码破译员所创作的布莱奇利庄园内幕。”
  ——《巨人计算机》的作者杰克·科普兰

展开
精彩书摘

二战结束后不久,人们开始起草6号小屋破译工作的第一个书面报告,这也是数十年来6号小屋破译工作的唯一书面报告(写作工作在当时秘密地进行)。这份报告共分为三卷,斯图尔特•米尔纳-巴里负责编辑,他以长达25页的“总回顾”作为卷一的开篇。整本巨著的完成日期为1945年9月29日。令人深感困惑的是,这份报告的三卷内容被分成了四册“书”。第一册从对恩尼格玛密码机的描述开始(我们并不知道这部分内容的作者是谁),接着继续按时间顺序考察6号小屋的活动。第29-79页的内容由一位匿名作者编写,报导了所谓的“早期岁月”。
韦尔什曼撰写的《6号小屋的故事》不再是一本秘密的记述,他把上述这些内容叙述得更加完整,美国的麦格劳-希尔和英国的艾伦•莱恩于1982年出版了该书。美国的版本不仅没有韦尔什曼在美国的安全许可,国家通信总局(该局还可笑地威胁要起诉韦尔什曼)也没有批准此书在切尔特纳姆市出版。当局认为他透露了太多的机密。二战一结束,在这本秘密的记述里,米尔纳-巴里就向韦尔什曼的各种成就致以了极高的评价,并在1993年为辛斯利和斯特里普写的一篇文章中重复并强调了这些成就。“如果戈登•韦尔什曼没有来到庄园”,米尔纳-巴里断言,“我怀疑超级情报是否能在缩短二战的时间这方面起到作用,但超级情报却显然做到了。”
正如我已经解释过的,我自己对庄园的看法就是对6号小屋(负责处理密码的部门)的看法,但在离开庄园很久之后,我才读到米尔纳-巴里的报告,这份报告把焦点对准了韦尔什曼,并刻意挑出6号小屋的少数其他人进行讲述。由于米尔纳-巴里知道有人已经正在同样秘密地撰写3号小屋(负责处理情报的部门)的类似报告,因此他宁愿少写一些3号小屋与6号小屋之间的关系,而多写一些创建出这两个小屋的韦尔什曼。8号小屋与6号小屋一样,负责破译恩尼格玛密码(主要是海军密码),但米尔纳-巴里却没有写到8号小屋。他也没有写到4号小屋。4号小屋与3号小屋一样,也是负责处理情报,但除此之外,4号小屋还破译出了各种手工密码及意大利海军的某些通信情报。
米尔纳-巴里的总结避免了比较,不隐瞒真相,我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感觉他的总结在总体上比较具有说服力(现在我仍这样认为):

6号小屋的出现是幸运的,更幸运的是它必须完成的工作;在所有的一切中,最万幸的是一系列的巧合与好运、以及敌军的大量失误与他的高效混合在一起,使它得以工作到最后。

我说过,米尔纳-巴里的总结避免了比较,但在他揭示的事件中,却并非完全避开了与德国进行的比较。现在,我们对德军在战争期间运用的机器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与米尔纳-巴里一样,我们已经知道不仅机器的操作员犯了许多错误,机器本身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在记述6号小屋运作方式的过程中,米尔纳-巴里附带评述了该组织中“个人”的重要性:

在绝望的紧急时刻聚集在一起的小个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大型、却更没有人情味的任何组织却没有这种紧密性与亲密性。无论这个组织会变得多庞大、多复杂,力争保住当前环境下的某些东西就是所有人的共同决心。

即使其它小屋也存在着比6号小屋更复杂的组织与更多的个人冲突,但6号小屋却存在着一种可以分享共同任务的气氛,这一点与庄园一样。作为一个整体,庄园里的大多数部门负责破译的密码除了恩尼格玛之外,还有以非莫尔斯电码为基础的“鱼”系列密码及一系列人工密码,其中,人工密码包括“公平游戏”系列密码。我曾在贝德福德市一幢经改装的房子里,为进入庄园的6号小屋工作而交流密码学科目,我觉得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忘记了这种人工密码。
正是韦尔什曼构想出了庄园的整个小屋系统,他的构想从6号小屋开始,这也是他后来前往的小屋。6号和3号小屋共同成为庄园系统的核心。当时,在遥远的以后还需要多少个这样的小屋尚不明确。但韦尔什曼并没有为庄园引进实体的小屋建筑,这一历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7月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某财团拍到了布莱奇利庄园的地产,这发生在辛克莱上将决定将庄园用于破译情报之前。这家财团的领导休伯特•福克纳上尉是当地相当有实力的承建商,在庄园易主之前,他就已经开始了小屋的建造工程。除了舍弃马厩和农舍外,他也想舍弃庄园大楼,从而开发成住宅用地。
里德利上尉所谓的狩猎会于1938年8月在这里开办,以便为辛克莱查看地块。当产权易主的时候,福克纳就已经拆毁了马厩院子里的一个侧楼,并已经开始把马厩改装成农舍和平房;他决定在这里待着,直到产权移交给政府代码与密码学校之后,这样决定后,他每天都来这里一到两次。1938年,慕尼黑危机爆发,政府代码与密码学校从1939年8月15日开始进行离开伦敦的战时转移演习。在这两个时间段里,福克纳继续建造了6幢单层木屋。福克纳是一位“敏锐的骑手”,韦尔什曼因为这一点而青睐于他。韦尔什曼马上就意识到福克纳不仅懂得如何管理泥瓦匠、建筑工和木匠,还懂得如何利用当地劳工的技能(这是韦尔什曼青睐于他的更主要原因)。福克纳的一位木匠鲍勃•沃森在当时只有20岁,后在庄园及其分站里工作了将近45年。
韦尔什曼在《6号小屋的故事》一书中指出“小屋”这个词包含了多重意义。福克纳的众小屋为韦尔什曼提供了优势,因为这些小屋在性能上具有完全的实用性。它们的宽度各不相同,石膏板分隔出了不同的区域,所以这些小屋完全可以进行分区。小屋的内墙用的也是石膏板。小屋的设计比较简单。大多数小屋里都有一条狭窄的中央通道,通道末端有两间大房间。除此之外,没有额外的房间和装饰。小屋内的家具只有一些桌子和堆起来的椅子。小屋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到另一幢楼去上洗手间,对于设计了内部布置图的福克纳来说,这一点并不重要。员工们上厕所的这幢楼不是庄园大楼。庄园大楼的设计者是赫伯特•利昂爵士,里面的洗手间是庄园里最奢华的。我来到庄园的时候,人们通常用“主楼”这个名字称呼庄园大楼。
显然,丹尼斯顿几乎没有参与小屋的规划,而是由特拉韦斯和丹尼斯顿的监督员A.R.布拉德肖司令负责。即将来到小屋工作的人们将会遇到一些问题。韦尔什曼在《6号小屋的故事》一书的“背景”这一章节中提到,小屋里没有建造供暖设施。冬天,小屋里很冷,而夏天又太热,而且从一开始,被遮蔽的窗户就必须用胶带粘起来,这样屋内的光线就比较暗,灯炮也就不必加灯罩。庄园里建起的小屋越多,建筑商制造的噪音就越大,这里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簇秩序杂乱的小屋群”,这些噪音极大地干扰了里面的工作人员。火炉燃烧所释放出的气味十分难闻,冒出的烟也很可能对人体有害。
韦尔什曼自己并不十分在意小屋的编号。“曾几何时”,他说,“到处都在建造小屋。”但他并没有补充说,《6号小屋的故事》这本书的“读者是否会”过问建造1、2、3、4…号小屋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这些小屋里进行的工作是什么。这将令人感到十分困惑。实际木制结构建筑上贴的编号是经常变换的,以便使某个部门在搬到一个新的区域时,该部门可以继续延用先前的编号。然而,韦尔什曼确实在书中四次简要地提到了8号小屋。8号小屋负责破译海军恩尼格玛密码,这种密码在密码学和战争策略中有着特殊的地位。6号和3号小屋于1943年2月搬到了用砖头搭盖的新区——D区,这时,8号和3号小屋也与它们一起搬了进去。
从长远看,韦尔什曼意识到往后可能需要比这些小屋更耐用的建筑,但这个长远计划的需要的时间最终比他认为的短,因为埃尔默学校(这所学校原是一幢乡间住宅,后被改成一所私立学校,政府代码与密码学校于1939年接管了这所学校)于1940年11月21日被炸毁。二战期间,曾有些炸弹炸落在布莱奇利。埃尔默学校被炸毁算是一次事故。福克纳的想法已经开始与韦尔什曼的想法一致,但他们两人都没有估计到进行战略性转移的时机。
福克纳从未推倒庄园大楼,也从未在湖边的草坪上为自己建起一幢新的建筑来取代这幢大楼。福克纳和庄园的许多新住户认为目前的这幢庄园大楼又丑又华而不实,但福克纳认为当时已经得到庄园的组织(他无法知道该组织的全部目的)会认为这幢大楼虽然有必要进行彻底改造,但仍有必要保留它。他料想有些农舍会将被改装而用做办公室,一些马厩也有可能被这样改造。

展开
目录
致谢辞
国家档案馆资料说明
图片出处说明
术语和缩略语
地图说明
第1章 布莱奇利庄园:引言
第2章 剑桥大学
第3章 进入布莱奇利庄园
第4章 众小屋和特别的6号小屋
第5章 两个军营及其他
第6章 逃亡之路
第7章 战争结束
第8章 走出布莱奇利庄园
第9章 牛津大学
第10章 布莱奇利信托基金
附录
1.择性年表
2.延伸阅读
3.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