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钢铁行业制度安排的创新。
在努力创造生态制度环境的同时,需要针对钢铁企业在追求生态经济效益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时地调整束缚生态经济发展的旧的制度安排,推动生态经济制度安排的变革。比如对一些有利于生态发展的企业行为要给予充分的鼓励与政策支持等,而对于非生态的行为要以法律法规为手段给予足够的监督与惩罚。
制度创新可以分为制度环境、安排创新,但在实际情况当中,这两种创新活动并非是独立开展的,它们在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交织在一起,为提高生态经济水平共同发挥作用。
6.2.2 制度创新对策
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内部机制。
推行制度创新需要逐步建立健全钢铁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以及内部约束机制。
(1)激励机制的建立。根据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的目标管理的思想,把钢铁企业生产经营总目标层层分解,把分解之后的具体任务分配到每个岗位,由相应岗位的员工具体负责,并且使个人的经济收入与个人绩效、企业效益联系在一起,使每一个岗位的员工都有一定的职责,一定的权利,一定的利益。当然,这里所指的钢铁企业生产经营总目标既包括传统的经济效益目标,也包括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生态目标,把钢铁企业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破坏的目标与经济发展的目标同等对待,甚至在特殊时期,可以牺牲一些短期的经济效益来换取长期的生态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建立“三否决”机制,利润否决工资、成本否决奖金、生态否决升迁。另外,还要注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多种激励方式综合运用,努力探索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激励方式。
(2)不断深化竞争机制。无论是对于企业的普通工人还是高级管理层,都要根据岗位情况引入竞争机制。同时,结合机构变动情况,人力资源制度的变革进展,在企业内部推行生态经济绩效考核,逐步实施末尾淘汰制度,优化组织结构,推行岗位竞争。形成一种整个企业的每一层次、每一部门、每一岗位、每一年都有量化指标,制定较为合适的淘汰比例,人人都有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逐步完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力资源聘任、考核制度,尽快淘汰“论资排辈”的观念,坚决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没有差别的“大锅饭”式的落后思想。
(3)完善约束机制。强化市场经济,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弱化计划经济体制,强化监督管理,适当增设一些监管部门。比如根据不同钢铁企业的具体情况增设预决策审核部、经营管理监督委员会,委员会下设环保、能耗、价格、质量、经济往来五个监督办公室,对企业各个环节的管理活动、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权力、义务的行使状况进行监督,对管理再管理,对监督再监督,实现关口前移、双重把关。同时,在各个分厂之间,生产的前后工序之间,供应与采购之间建立起具有合同效应的约束机制,如果某些环节出现问题则按照合同和相关市场法规进行索赔处理。这就在钢铁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建立起了全方位的约束机制,以平面的环与环之间的制约关系取代以往自上而下的约束方式,使效力不强的集中约束转变为灵活而分散的制衡关系,使隐蔽的活动公开化。
2.我国钢铁企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尤其是按照生态理念的要求实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很多弊端成为阻碍钢铁企业发展的障碍。钢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企业要引进和培育拥有生态理念的人才,改革人事制度,积极探索适合时代需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健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逐步取消钢铁企业内部的行政级别。我国钢铁企业,尤其是国家重点大中型企业已经逐步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这种情况下,钢铁企业不是行政机关,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所以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应该取消不合时宜的行政级别,抛弃“干部”与“工人”的区分,变级别管理为岗位管理,能者上庸者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