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有企业的产业经济学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25124
  • 作      者:
    陆军荣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陆军荣,江苏昆山人,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研究部副主任。毕业于苏州大学商学院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05年至今,为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任部门经济研究所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金融研究室副主任。上海生产力学会第四届、第五届理事,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民盟上海市委特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与产业经济学、国有资产管理及宏观经济。出版专著合著五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参与四十余项政府、园区、企业等决策管理咨询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国有企业的产业经济学分析》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对国有企业的存在与发展进行系统解析,是当前国有企业分类监管、分类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处于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前沿。
  《国有企业的产业经济学分析》的主要建树是确立国有企业的产业经济学分析逻辑与框架体系。该分析体系解释了国有企业为什么会具有不同产业分布偏好的现象;为国有企业的存在发展找到新的理论基础依托。运用该体系可对现实中的国有企业问题,分产业地进行深入具体分析,并提出更具有可行性的改革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章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国有企业
  的制度嵌入
  20世纪中期以来,推动产业发展成为国有企业存在发展的主要功能表现之一。国有企业既成为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经济起飞的制度设计,也是许多工业化国家扶持幼稚产业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实现产业战略性竞争的手段。以国有企业推动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具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方面的局限性。本章重点分析国企在主导产业、战略产业、基础产业、幼稚产业等不同类型的产业领域中,作为推动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及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分析及其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以及国有企业在推动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方面的局限性及其适用前提。
  一、“国有化一产业发展一经济增长”的制度模式选择
  (一)产业发展约束与国有化
  经济增长都是以具体的产业发展为基础的。对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工业化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途径,产业发展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在此过程中,欧洲、东亚、拉美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政府干预产业发展的途径。发展中国家推动产业发展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克服产业发展的约束条件。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存在着很多假定条件,如要有足够高的储蓄率、储蓄可以有效转化为投资、资本可以被有效地分配给每一个项目等。但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低收入国家都因面临各种外部约束,并不存在这些前提条件。首先,发展中国家在二战以后,普遍面临着低储蓄和金融机制缺失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前,往往面临着国内储蓄率偏低,难以有效推动经济发展的困境。而且,越是收入低的国家就越缺少必要的金融机制,如证券交易所、金融中介机构,进行资本有效分配。其次,处于起飞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即便存在民间资本投资,也容易出现市场失效。因为低收入国家往往面临“低水平投资陷阱”,而使得民间投资者难以考虑到所投项目的外部经济问题。譬如,一个项目的投资可能需要其他诸如基础设施、能源、人力资源等方面投资的配合和跟进[1]。而这些基础设施在发展中国家往往是缺乏的,有许多投资机会,民问资本在发达国家可能可以运作,但在发展中国家却行不通。因此,将经济增长模型(g=sA一s)运用到发展中国家,其面临的首要问题不仅是资本产出效率A,更重要的储蓄率s,以及其如何有效转化为投资。如果可用于投资的资本不足,则效率再高,也不能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
  解决的途径可以有多种:一是培育市场与引导民问资本,逐步实现产业发展;二是引进外资,弥补资本缺口;三是政府直接投资,建立国有企业。对于第一种方式,马杜·芭拉(MadhuBala,2006)认为,“在产品市场、要素市场以及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民间资本不愿意投资于高风险、低回报的项目”,政府间接引导型的产业政策并不能带来明显的效果,而且市场的建立与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二种方式下,受各种因素影响,会出现外资不能或不愿意进入本国市场的情形,而且如全部由外资主导本国产业结构,则本土的产业竞争力以及经济安全性一般都会处于不利地位。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阶段,由政府建立起国有企业,是干预市场、调控经济的一种方式[4](MadhuBala,2006)。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国有企业:跨世纪的争议
一、“国有化―民营化”周期的全球解读
二、国有企业的理论纷争
三、反思:需要进一步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第二章  国有企业的产业经济学分析:一个分析框架
一、现象:全球国有企业的产业分布状况
二、认知:产业经济学研究中的国有企业
三、提出:国有企业的产业经济学分析框架
第三章  政府、国有企业与产业政策工具
一、政府产业干预与国有企业:历史考察
二、国有企业在政府与产业关系间的制度建构
三、国有企业:产业政策的中介作用与问题
第四章  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国有企业的制度嵌入
一、“国有化―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的制度模式选择
二、国有企业与技术创新: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作用与表现
三、国有化下的产业发展:局限性与退出条件
第五章  产业安全:国有企业是否能发挥作用
一、国有化的产业安全动因
二、国有企业与产业安全:基于四种类型产业的分析
三、多元化安全规制对国有化的替代趋势
第六章  自然垄断、产业规制与所有权选择
一、国有企业:自然垄断的内生规制模式
二、所有权与自然垄断规制的模式组合与选择
三、混合所有权规制:欧盟的实践与启示
第七章  产业演化: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新解释
一、国有企业民营化的产业诱因
二、产业演化与国企民营化:内在规律联系
三、案例分析:钢铁、电信与军工
第八章  中国国有企业发展的产业经济学解析
一、国有企业与中国工业化进程(1953―2007年)
二、市场化进程中国有企业产业分布变化规律:以工业为例
三、当前中国国有企业的产业分布调整问题与方向
结语:21世纪国有企业的存在与发展
一、产业经济学:国有企业认识的新视角
二、再认识国有企业的若干问题
三、21世纪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