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市化与中国城镇安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1706650
  • 作      者:
    刘亚臣,常春光,孔凡文著
  • 出 版 社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城市化与中国城镇安全》主要是针对我国城市化与城镇安全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培养的需要编写的。《城市化与中国城镇安全》共分九章,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加速城市化战略性选择、中国城市化的质量、城市化与城镇安全问题的产生、城市化与城镇人口规模安全、城市化与城镇生态环境安全、城市化与城镇公共卫生安全、城市化与城镇自然灾害威胁、城镇安全管理与安全预警、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镇安全支持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2.城市化道路的选择问题
  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对城市化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而且面对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在加速实现城市化进程中,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至关重要。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城市化发展道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城市化发展十分缓慢。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和城市化发展受到重视,城市发展方针或城市化发展道路的确定也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化。1978年,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在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的方针。其中指出:“控制大城市规模,主要是控制市区的人口和用地,而绝不是控制生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都是工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中的地方,一定要充分发挥这些大城市的作用。”这是我国首次明确提出的城市发展方针,1980年12月,国务院批转《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纪要》,提出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1984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城市规划条例》确认了这一方针。这也是我国第一次以行政法规形式确认的城市发展方针。1989年工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2001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化问题做了进一步阐述。《纲要》指出,推进城镇化要遵循客观规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循序渐进,走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镇密集区有序发展。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城市化发展道路一直是我国城市化发展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归纳起来有:大城市为主论、中小城市为主论、小城镇为主论、协调发展论等。要通过回顾我国制定的城镇发展方针和发展道路并评价其得失,在分析不同城镇发展道路利弊的基础上,确定我国城市化发展道路。在具体确定时,一是要考虑我国东、西部差距,不同的地域条件、不同的发展水平要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二是要考虑城镇规模,到底是优先发展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或小城镇,还是齐头并进。要提出恰当的政策,制定出有指导意义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3.城镇体系与优化布局问题
  2l世纪,后工业社会的孕育和发展将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深层次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经济的知识化要求区域内所有城镇集中组织现代科技、教育力量发展区域的“知识经济”;产业的全球化迫使区域城镇群统一组织市场优势并以集团的形式介入国际竞争;社会的信息化形成的信息高速公路网络使区域内所有城镇的整合形式更多样,程序更深刻。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城镇体系调控要求: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的历史基础、资源基础和建设基础,建立能够推动城镇整体发展的市场经济机制、区域开发机制和交通运输机制,运用调整结构、组织功能和控制人口发展等手段,使区域城市化进程与重新组建城镇体系有机结合,从而进一步强化城镇的区域中心作用,促使区域在城镇体系的带动下可持续发展。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加速城市化:中国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第一节 城市化的内涵
一、国外对城市化概念的理解
二、国内对城市化概念的理解
第二节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发展趋势
一、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二、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特征
第三节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及特殊性
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城市化发展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当前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综述

第二章 中国城市化的质量
第一节 城市化质量的内涵
第二节 衡量城市化质量的指标体系
一、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二、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三节 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分析
一、中国城镇经济发展分析
二、中国城镇社会发展分析
三、中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分析
四、中国城镇生活方式分析
五、中国城镇人居环境分析
六、中国城镇管理分析
第四节 提高中国城市化质量的对策

第三章 城市化与城市安全问题的产生
第一节 城市安全概述
一、城市安全的概念与特征
二、影响城市安全的原因和类别
三、我国城市安全管理现状
第二节 城市化的水平、规模、结构与安全的关系
一、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安全的关系
二、城市规模与城市安全的关系
三、城市结构与城市安全的关系
第三节 中国城镇安全的突出问题
一、城镇安全问题概述
二、城镇安全问题研究
三、解决城镇安全问题的对策

第四章 城市化与城镇人口规模安全
第一节 人口聚集的合理规模和结构
一、人口聚集的合理规模
二、城镇人口的合理结构
三、我国小城镇人口规模和结构
第二节 被边缘化的城镇人口与社会稳定
一、城镇被边缘化人口的基本状况
二、城镇被边缘化人口的形成原因
三、城镇被边缘化人口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四、解决被边缘化的城镇人口问题,保持社会稳定的对策建议
第三节 中国人口流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人口流动的现状
二、人口流动对城乡收入水平的影响
三、人口流动对于城镇发展和安全的影响
四、中国人口流动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区域城镇安全
一、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
二、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区域城镇经济安全的影响
三、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区域城镇社会安全的影响
四、对剩余劳动力转移有效管理,保证区域城镇安全的对策建议

第五章 城市化与城镇环境安全
第一节 城市环境与城市环境管理
一、环境的一般概念与分类
二、城市环境的概念与构成
三、城市环境的特征
四、城市环境管理的概念与目标
五、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与手段
六、城市环境管理的内容
七、城市环境管理理念
第二节 环境标准
一、环境标准的概念和性质
二、环境标准的作用
三、环境标准体系及其制订
第三节 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
一、大气污染防治
二、城市水环境污染防治
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v
第四节 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安全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安全存在问题的原因
三、保证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安全的对策

第六章 城市化与城镇公共卫生安全
第一节 “非典”及其警示
一、“非典”
二、“非典”的警示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镇医疗卫生安全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镇医疗体制改革
第三节 突发公共健康安全危机及防范(机制)预案
一、总则
二、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三、突发公共健康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
四、突发公共健康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保障
五、突发公共健康安全事件的应急反应和终止

第七章 城市化与城镇自然灾害威胁
第一节 “汶川大地震”及其警示
一、“汶川大地震”回顾
二、典型国家大地震伤亡损失比较
三、“汶川大地震”启示
四、“汶川大地震”引出的城镇安全设想
第二节 “南方雪灾”及其警示
一、“南方雪灾”回顾
二、对“南方雪灾”损失严重的思考
三、“南方雪灾”引出的城镇安全设想
第三节 城市化进程中自然灾害威胁及其处理的生命周期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然灾害威胁
二、城市化进程中城镇自然灾害处理的生命周期
第四节 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及其防范机制
一、国外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防范机制及启示
二、我国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防范机制的构建
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第八章 城镇安全管理与安全预警
第一节 城镇安全管理概述
一、城镇安全管理的含义、特点与范围
二、国外城镇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三、我国城镇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第二节 城镇安全管理的体系构建
一、城镇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二、城镇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框架
三、城镇安全管理的内容体系框架
四、城镇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城镇安全规划
一、城镇安全规划概述
二、城镇安全规划的类型
三、城镇安全规划的内容
四、城镇安全规划的编制程序与实施
第四节 城镇发展安全评价与城镇安全指数
一、城镇发展安全评价的原则
二、城镇发展安全的影响因素
三、城镇发展安全评价的内容
四、城镇发展安全评价的方法
五、城镇安全指数的编制与计算
第五节 城镇安全预警体系
一、城镇安全预警内在机理
二、城镇安全预警等级模型
三、城镇安全预警体系范式
四、城镇安全预警关键技术

第九章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镇安全支持系统
第一节 城镇安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节 城镇安全规划子系统
一、城镇安全规划子系统设计
二、安全规划空间配置测算
第三节 城镇安全防范子系统
一、城镇图像信息管理子系统
二、城镇智能化安全防范子系统
第四节 城镇安全应急与快速反应联动子系统
一、国外城镇安全应急管理现状
二、我国城镇安全应急管理现状
三、应急与快速反应联动子系统构建原则
四、应急与快速反应联动子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