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城市化道路的选择问题
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对城市化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而且面对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在加速实现城市化进程中,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至关重要。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城市化发展道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城市化发展十分缓慢。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和城市化发展受到重视,城市发展方针或城市化发展道路的确定也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化。1978年,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在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的方针。其中指出:“控制大城市规模,主要是控制市区的人口和用地,而绝不是控制生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都是工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中的地方,一定要充分发挥这些大城市的作用。”这是我国首次明确提出的城市发展方针,1980年12月,国务院批转《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纪要》,提出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1984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城市规划条例》确认了这一方针。这也是我国第一次以行政法规形式确认的城市发展方针。1989年工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2001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化问题做了进一步阐述。《纲要》指出,推进城镇化要遵循客观规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循序渐进,走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镇密集区有序发展。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城市化发展道路一直是我国城市化发展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归纳起来有:大城市为主论、中小城市为主论、小城镇为主论、协调发展论等。要通过回顾我国制定的城镇发展方针和发展道路并评价其得失,在分析不同城镇发展道路利弊的基础上,确定我国城市化发展道路。在具体确定时,一是要考虑我国东、西部差距,不同的地域条件、不同的发展水平要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二是要考虑城镇规模,到底是优先发展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或小城镇,还是齐头并进。要提出恰当的政策,制定出有指导意义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3.城镇体系与优化布局问题
2l世纪,后工业社会的孕育和发展将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深层次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经济的知识化要求区域内所有城镇集中组织现代科技、教育力量发展区域的“知识经济”;产业的全球化迫使区域城镇群统一组织市场优势并以集团的形式介入国际竞争;社会的信息化形成的信息高速公路网络使区域内所有城镇的整合形式更多样,程序更深刻。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城镇体系调控要求: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的历史基础、资源基础和建设基础,建立能够推动城镇整体发展的市场经济机制、区域开发机制和交通运输机制,运用调整结构、组织功能和控制人口发展等手段,使区域城市化进程与重新组建城镇体系有机结合,从而进一步强化城镇的区域中心作用,促使区域在城镇体系的带动下可持续发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