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世纪流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107982
  • 作      者:
    林贤治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林贤治作品04:世纪流向》秉持了林贤治一贯的写作风格,熔历史、文学、政治、哲学、艺术等于一炉,穿梭古今,凝练人生,笔锋洒脱,发人深省,可谓“追往昔抚来今,独立思想,自由精神;经沧海阅人生,智慧结晶,盐中之盐”。
展开
作者简介
  林贤治,广东阳江人,著名作家,学者。首届“在场主义散文奖”头奖获得者。著有诗集《骆驼和星》、《梦想或忧伤》,散文随笔集《平民的信使》,评论集《胡风集团案:20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记》、《自制的海图》、《时代与文学的肖像》,自选集《娜拉:出走后归来》,传记《人间鲁迅》、《鲁迅的最后十年》(中文版、韩文版)等。主编《20世纪世界文化名人书库》、《流亡者译丛》、《人文随笔》等丛书丛刊多种。林贤治坚持平民主义立场,立足当下而取道迂远,笔涉政治、历史、文化、哲学和文学,行走于边缘地带。他习惯于使用随笔,据说因为文体自由,宜于思想的发挥,便于释愤抒情。他对语言的质地十分讲究,凝炼、锋利、柔韧,作品糅合了政论,史著、杂感与诗的特点,富于理想主义、道义感、介入的激情,表现为一种深沉而激越的风格。
展开
内容介绍
  《林贤治作品04:世纪流向》选入两篇长文,关系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两个大事件: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可以说,一篇写的是政治史,另一篇涉及精神史或思想史。评述五四并不限于一时,而是一直延至九十年代,在时间上算是有一定的完整性,只是太集中于知识分子问题。此外,林贤治还选用了一篇转述苏联解体前后情况的文章。一者所谓“苏东事件”是国际间的大事件,二者事件恰好发生在世纪末,借以结束《林贤治作品04:世纪流向》,对20世纪来说似乎就有了一种段落感,虽然在体例上,与上述中国的内容有点不太相干。
  《林贤治作品04:世纪流向》既有对20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两大事件(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沉思、回溯,又有对人类历史上专制集权制度的批判及对自由文学、独立思想的渴望;既有对人类历史上(尤其是近现代)那些为了公众利益甘愿付出的“英雄”的崇敬仰慕,又有对杰出女性的讴歌赞美,有对逝去的师友及父亲的绵绵追忆……
展开
精彩书摘
  《林贤治作品04:世纪流向》:
  
  陈独秀认为五四特有的精神有二:一、直接行动;二、牺牲精神。关于直接行动,他的解释是“人民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赶接行动,加以制裁,不诉诸法律,不利用特殊势力,不依赖代表。”看得出来,这里有卢梭的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直接民主”的影响。首创“五四运动”一词的北大学生领袖罗家伦,对五四精神的总结也提到牺牲精神,其具体描述为“奋空拳,扬白手,和黑暗势力相斗”。鲁迅是社会革命实践的积极鼓吹者,在《灯下漫笔》一文中,曾这样两次提到“青年的使命”,其一说:“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再是说:“扫荡这个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世纪未的学者鄙夷世纪初的战土,说是只有破坏没有建设,其实,自从发出反叛的第…声战叫,他们就在-面前进,一面开拓和创造。这些先行者,他们始终以宏放的眼光注视着未来;但无论新梦如何辉煌,都不会离开时代问题,停止当下的战斗。要扫荡的旧物太庞大太沉重了。然而,即便在那般恶劣的环境,大批的青年知识者,依然怀着奔赴的热情,创造他们的新生活。他们组织工读互助团,广泛开展大众教育计划,比如组织讲演,讲座,散发自行印制的材料和普及杂志,为工人和穷人的孩子开办夜校,创办免费普及学校等等,在全国掀起一场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的活动的热潮。北大有一个名为“平民教育讲演团”的团体,创办于1919年,在艰刚动荡中竟然坚持到了1922年。为了社会改造,他们是怎样耗费着青春的生命!王尔德说:“不包括乌托邦存内的世界地图,是不值得一瞥的。”我们不妨把他们称为乌托邦主义紊,难道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带贬义的语词吗?何况,他们还不仅仅是乌托邦主义者!现在的犬儒,居然有勇气讥笑五四是-个没有建设的时代,——世界上有什么创造比精神的创造更富有价值呢?有什么建设比人格的建设更为重要呢?
  ……
展开
目录
1911:潮打危城第一波(节选)
戊戌维新:一场流产政改
新政改革:帝国的绝唱
革命:偶然与必然
五四之魂
重新发现历史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价值领域中的诸神斗争
思想:地面状态与地下状态
后文革:一个倒影
知识分子与精神
后集权时代:黄昏,还是黎明?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