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韩国社会的两极化:1997年金融危机和社会不平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61199
  • 作      者:
    (韩)金文朝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金文朝,韩国高丽大学社会学教授。校内担任韩国社会研究所所长、应用文化研究所所长、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校外担任国家政策研究院院长、总统咨询政策计划委员会社会文化分委员会委员长、国务总理国情咨询委员、韩国社会科学研究协会副会长、韩国社会学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劳动、信息社会与文化。主要著作有《科学技术和韩国社会的未来》(1999)、《韩国社会和日本社会的变迁》(2005)、《理解韩国信息社会》(2006)等。。张海东,男,1967年生,社会学博士。现为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教授、上海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转型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上海科学调查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不平等问题、社会质量研究。有多篇译文(译著)发表(出版)。。孙骁,男,行政学博士,韩国首尔大学毕业,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展开
内容介绍
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在韩国社会当中以收入和资产差距为中心开始凸显的经济两极化,发展为以居住和子女教育等级化为主的社会两极化,社会两极化在经历了以消费生活为中心的文化两极化之后,引起了意识的两极化,使韩国加速了向彼此隔绝、断裂的“新身份社会”的过渡。因此,一直以来重视可见性指标的两极化理论,正处于应该考虑在意识层面重建理论模型的关键时刻。而且,如老生常谈的那样,“嫉妒心起的时候比饥肠辘辘的时候更容易爆发革命”,在重视社会平等的现代社会,与客观物质上的贫穷相比,主观精神上的贫穷意识不断增加导致社会对立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社会不平等的理论与现实<br>第1章 社会不平等的相关理论/005<br>  1.马克思主义阶级论/005<br>  2.韦伯主义阶级论/008<br>  3.两大传统的比较/011<br>  4.新阶级论的探索/011<br>第2章 社会不平等的现代状况/016<br>  1.现代社会的宏观趋势/016<br>  2.社会不平等体系的变化/018<br>  3.变化的内容/020<br>  4.小结:新分析范式的探索/022<br>第3章 1997年金融危机前后韩国社会的不平等/024<br>  1.金融危机之前/024<br>    (1)阶级结构/024<br>    (2)阶级意识/027<br>  2. 1997年金融危机以后/029<br>  3.向“雪人型社会”过渡/032<br><br>第二部分 韩国社会两极化的现状<br>第4章 经济的两极化/038<br>  1.收入两极化/038<br>    (1)测量指标/038<br>    (2)基尼系数/040<br>    (3)收入分配比率/043<br>    (4)ER指数和WOLFSON指数/045<br>    (5)对中产层规模的推定/047<br>    (6)贫困率走势/049<br>  2.资产两极化/051<br>    (1)土地/052<br>    (2)公寓/057<br>  3.小结/063<br>第5章 社会文化的两极化/064<br>  1.居住地的两极化/065<br>  2.教育和职业的空间分隔/070<br>  3.消费两极化/076<br>    (1)“双重性城市”和“江南特区”的诞生/076<br>    (2)消费权力的出现/081<br>    (3)各阶层的消费样式/084<br>    (4)向“下流社会”的流动/088<br>  4.小结/091<br>第6章 意识的两极化/092<br>  1.推动因素/093<br>    (1)对社会差距的不认可/094<br>    (2)韩国的平等主义和乐观主义/095<br>  2.意识两极化的现状/096<br>    (1)阶层归属意识/097<br>    (2)对社会开放性的态度/099<br>  3.成就意识的分化/102<br>    (1)意识的阶级结构/102<br>    (2)英语差距/104<br>  4.小结/107<br><br>第三部分 两极化的消除方案<br>第7章 经济社会的应对方案/111<br>  1.关于经济现象的新框架/112<br>    (1)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批判/112<br>    (2)对经济行动者和世界观的再定义/114<br>  2.增长论/114<br>    (1)增长的意义/114<br>    (2)量的增长变量/115<br>    (3)质的增长变量/116<br>  3.对现状的检讨和应对方案/118<br>    (1)危机产生的原因/118<br>    (2)应对战略/121<br>  4.小结/127<br>第8章 文化技术的应对方案/129<br>  1.新的社会整合的可能性/130<br>    (1)合理化的合理化/131<br>    (2)从现实原则到幻想原则/133<br>  2.以消除意识两极化来克服经济两极化/135<br>  3.为消除意识差距而建设网络文化环境/138<br>  4.小结140<br><br>第四部分 结论<br>参考文献/149<br>译后记/16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