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概论(第4版)》:
在这里,尽管华尔兹阐述了单位与结构两个层面的原因,但他实际上想强调的是结构层面。华尔兹认为,国际关系历史的结果很少与行为体的意图相符,因此在行为体的特征与动机之外还存在着另外的原因。正是从这一点出发进行思考,华尔兹阐释了结构塑造行为体行为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
华尔兹提出:“国际政治无政府状态这一经久不衰的特性导致了千百年来国际政治生活具有显著的相似性。”由于权力斗争是国际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的产物,而不是人性(the nature of man)的结果,因此对国家的现实威胁或可能的威胁随处可见。注意威胁与应付威胁乃是国际生活的基本方式。这种方式决定了国际体系中的相互关系是一种紧张状态,行为体经常彼此敌视。由于每个国家都须尽全力保障自己的安全,因此必然会导致军备竞赛与联盟体制。华尔兹认为,结构的原因解释了国际政治生活不断重复的模式和特征,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的单元行为彼此相似,为什么它们产生的后果在可预期的范围之内。华尔兹认为,结构通过两种方式,即行为体的社会化与彼此间的竞争,使行为体的运作“趋向产生同质的结果”。社会化进程所形成的规范会限制和塑造行为体的行为,而竞争则会导致行为体理性地模仿成功的行为。
在华尔兹看来,国家作为统一的、以生存为最低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构成国际体系的单位。结构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体系的变化,是各单位的实力对比变化造成的。更简单地讲,是由大国数量的变化造成的。由于在无政府状态下行为体的行为相似,而结构决定于国家的能力分配与排列,因此结构理论可以忽略单元能力之外的所有个体属性。华尔兹认为,只要说明了国际结构,就可以对国家行为做出预期。
对于国家行为的可预期的结果,华尔兹提出均势理论可以证实,即无论国家是否愿意,它们将周而复始地形成均势。华尔兹认为,如果可以自由选择,国家将涌向较弱的一方,因为威胁它们安全的是较强的一方。如果它们加入的联盟有足够的防御和威慑能力以吓阻敌对联盟的进攻,它们将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安全。这一规律可以导致对许多行为的预期。
作为一种强调安全的现实主义理论,华尔兹在其学说中还讨论了许多其他学者已有论证的“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按照这一理论,一个国家为保障安全而采取的措施,会降低其他国家的安全感。一个国家即使是出于防御目的增强军备,也会被其他国家视为需要作出反应的威胁。显然,这样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国家难以摆脱的一种困境。按照华尔兹的观点,武力存在的意义在于“防止武力的使用”,因此控制武力的可能性是国际政治研究需要首要关注的问题。华尔兹以美苏关系为例,强调了两个超级大国不使用核力量而谋求安全的一面。按照华尔兹的逻辑,国家不会为了追求更大的权力而冒不安全的风险。这一思想实际上是对“安全困境”提出了一种解法。
当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华尔兹强调安全而不是权力的观点,尽管也是从他的结构理论演绎出来的,但这一观点并不能为所有结构现实主义者所接受。后面将介绍的约翰·米尔斯海默的结构现实主义观点,就强调大国会谋求权力的最大化和霸权。他们两人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防御现实主义与进攻现实主义的不同。
总之,按照华尔兹的观点,尽管世界结构是无政府的,国家谋求自我保存和增加其权力不可避免,但有些时候国家会选择谈判而不是战斗,因为“合作”可以避免高代价的冲突并有利于保持和平与解决经济问题。在华尔兹的理论中,关于“安全”的论述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这种修正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对国际现实的一种反映。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