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逸事虽然只是一段可疑的都市传说,但即便以前的人们说过“近来的年轻人很不像话”这类的话,似乎也不足为奇。
我们却不得不留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年轻人”,很可能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年轻人”一词的含义有所不同。首先就是对年龄段的区分问题。比如,在古罗马,人们对于“青年(adulescentia)”的定义是15岁到30岁之间的人,而对“年轻人(juventus)”的定义,则是指的30岁到45岁之间的人。
在现代日本,“年轻人”的定义也同样摇摆不定。厚生劳动省在雇佣政策中,将“年轻阶层”范围定义在15岁到34岁。
而政府的《青少年育成施策大纲》中,则将“青少年”定义在18岁到未满30岁的年龄段中。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募集的青年海外协助队的资格条件,是20岁到39岁之间。
看样子,这件事似乎还有些复杂。
比年龄划分更复杂的,则是“年轻人”诞生于何时的问题。
或许各位会认为,年轻人自古便有。当然了,即便是在以往,人们也同样是从十岁20岁活过来的。调查一下词汇的用例,我们就能追溯到很久之前。在1220年前后写成的《平治物语》中,就出现过“总源”这样的词句,而说到更委婉的“若人”一词,则是在974年成书的《蜻蛉日记》和1059年成书的《更级日记》中出现的。
然而,问题绝非只如此简单。在现代日本,大多数场合中。
“年轻人”一词都并非特指某一个特定的人物,而是泛指20岁年龄段的整整一代人。比如,在“最近的年轻人不买车,,这句话中,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会把“年轻人”这个词默认为“20岁到30岁的日本男女”的意思。
也就是说,讨论的前提,就是“20岁年龄段的日本人.是一个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群体”。从这一点出发,这种事是绝不可能出现在江户时代之前的。其原因就在于:当时的人。
绝不会将一个“20岁的农民”和一个“20岁的武士”看成是相同的人。
更进一步来说,武士的情况姑且不论,单说农民中有多少人会意识到日本这个国家的存在呢?因此,在江户时代,如果有村民说起“如今的年轻人很糟糕”,那么这句话的意思,顶多只是在表达“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比我们年轻的时候差远了”的意思。
如此,要让现在所说的“年轻人论”成立,那么就必须先满足几个条件。当然,将“年轻人”定位为主题的本书,也必须先对“年轻人”一词展开一番思考和讨论。而这正是问题的所在。该怎样着手?这问题实在是太过复杂,至今仍令我感到犹豫和困惑。
因此,关于定义问题,我们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来考虑。现在,我们先来审视一下日本的“年轻人论”的历史吧。在这里,我并未将讨论和思考的范围限定在研究者们提出的“年轻人论”中,而是将年轻人看作某种群体和集团,并将讨论这个集团的各种言论说法综合起来,称为“年轻人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