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二战后东亚地区社会变迁的政治分析:东亚威权政治及其转型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017728
  • 作      者:
    许开轶著
  • 出 版 社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许开轶,1973年出生,安徽滁州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1994、2000、2009年分别获得安徽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获评南京师范大学“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8年获评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长期从事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政治学、东亚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等,先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社会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近40篇,参与撰写著作6部,主持在研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各1项、江苏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横向课题2项,获得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科研奖励4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二战后东亚地区社会变迁的政治分析》以战后东亚地区出现的独具特色的威权政治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其所处社会历史环境的变化、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嬗变、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制度变迁的路径、政治精英的主体性活动等因素,系统研究了东亚威权政治的形成、运行、影响、转型等问题,揭示了东亚政治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总结了其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运动尤其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展开
精彩书摘
  作为民主政治最基本要件的选举制也肆意遭到践踏和扭曲。选举的形式虽然是存在的,但选举往往被看成是获得人民授权的方式,而不是人民表达政治意愿的途径,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政治领导人一旦当选立刻就把曾对选民的承诺置之九霄云外,为一己私利可以为所欲为,完全背离了选举的真正含义。而选举的过程也往往充满舞弊、恫吓和暗箱操作,被以种种手段所控制。菲律宾的马科斯为了竞选总统,不仅为自己安排了一幕幕授勋仪式,领受了20枚勋章,还授意美国著名作家为自己立传,拍摄传记电影,伪造了一部英雄史。而在1969年为了竞选连任,马科斯甚至还以支持地方建设为名向村镇首脑发放了两万张支票,以每人2000比索的价格收买选票。韩国在1960年的总统选举中,更是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一伙人公然闯进民主党的地方党部,用铁棍打死该党的领导人,抢走民主党的竞选文件,使它无法提出总统候选人。可以说,在二战后初期的东亚所谓民主国家中,虽有民主的形式,可民主的精神却被阉割掉了,民主体制运作严重不良。
  在这种民主政治体制要件残缺的情况下,东亚各国在独立后所进行的民主政治尝试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东亚新独立国家在那些现代化心切的、大多接受过西方民主教育的开国领袖们的领导下纷纷试行西方议会民主体制,一度把议会民主制看作是解决本国问题的灵丹妙药,希望借此能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的地位。泰国早在1945年就建立了自由泰国政府,正式确立了多党民主制;1946年至1972年,菲律宾实行的是美国式的两党轮流执政的总统制;1948年大韩民国政府成立,确立的是以总统为中心的西方式三权分立的制度框架;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50年建立时,颁布的临时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内阁制;马来西亚联邦建立之初确立的则是君主立宪的议会民主制;而同一时期的新加坡也接受了英国人为其安排的议会民主制的政治制度与架构。
  然而美好的愿望代替不了活生生的现实。“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各国在独立之初现代化刚刚起步时几乎无一例外面对的都是社会的失范和混乱,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社会等矛盾相互交织严重破坏了社会稳定。而这些国家的民主体制难以有效地化解这些动乱因素,根本无力解决国家面临的诸多问题,反而由于脱离各国实际国情以及体制本身的不完善,使各国政治上的失序与动荡大大加剧,“西方的民主制是搬过来了,但遗憾的是,这种民主却没有一个取得成功。它所带来的最严重的祸害就是政治动荡和混乱”。泰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纷争与动乱,政府内阁频繁更换,很多民选的文人政府也不得不借助军队打击动乱、维持秩序,这就使军队地位上升,同时社会的混乱和不稳定也为军队建立强权政体提供了借口。此外,这些国家在实行议会民主制期间,虽然也制订了一些经济发展计划和改革计划,但大多有名无实,没能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实行,或执行的效果较差,致使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尖锐的阶级冲突。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危机彰显了民主制尝试的最终失败。许多东亚国家的领导人及其政府难以驾驭局势,同时也意识到超前的民主制并不适合本国的国情,不得不转换思路,寻求新的解救之道。印尼总统苏加诺公开宣称西方的议会民主制不属于印尼,印尼应当实行“有领导的民主”;马来西亚1969年“5·13”事件发生后,以拉扎克为首的民族行动委员会认为,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并不能解决马来西亚最为紧迫的民族与经济发展问题,马来西亚的问题必须以马来西亚的方法寻求解决;韩国的政治强人朴正熙尖锐地指出,“民主这颗没有光泽的宝石,对于那些正遭受着饥饿和绝望痛苦的人们来说是毫无意义的”;连受西方影响可谓至深至大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也说:“我不相信民主一定是导致发展的因素,我相信一个国家在进行发展时所需要的是纪律多于民主。民主洋溢,会导致无纪律和秩序混乱的局面,对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范围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四、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威权政治与现代化
第一节 威权政治的内涵与特征
一、国外学者关于威权政治的论述
二、国内学者关于威权政治的论述
三、对威权政治内涵的辨析
第二节 现代化的基本范畴与东亚现代化
一、现代化与民主
二、世界现代化的进程
三、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四、东亚现代化
第三节 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威权政治现象
一、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中的威权政治
二、其他威权政治现象

第二章 东亚威权政治的形成
第一节 威权主义政权在东亚的建立
一、韩国威权主义政权的建立
二、中国台湾地区威权主义政权的建立
三、泰国威权主义政权的建立
四、菲律宾威权主义政权的建立
五、印度尼西亚威权主义政权的建立
六、马来西亚威权主义政权的建立
七、新加坡威权主义政权的建立
第二节 东亚威权政治形成的原因与背景
一、经济因素:经济基础的极端落后和“追赶”型经济发展战略
二、历史因素:集权主义的专制传统和殖民主义的政治遗产
三、文化因素:东方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胶合
四、社会因素:社会力量的孱弱和“庇护制社会关系
五、政治因素:民主体制政治要件的残缺和民主政治尝试失败的教训
六、国际因素:冷战对峙和意识形态斗争

第三章 东亚威权政治的运行与特征
第一节 政府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干预
一、经济优先主义
二、政府主导机制
三、政府积极干预的经济效果
第二节 强国家一弱社会的关系模式
一、国家掌握了社会中绝大部分资源的控制和分配权
二、国家权力的扩张和自主性的增强
三、权力结构上的强政府行政体制
……
第四章 威权政治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双刃剑作用
第五章 东亚威权政治转型的发生
第六章 东亚威权政治转型的路径
第七章 东亚威权政治转型的民主巩固
结束语:关于东亚民主化模式与道路的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