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民族研究论丛(第七辑)》:
瑶族迁徙的大致路线有四条,一条是由湖南进入广东、广西,经广西北部、中部进入云南、越南;一条是由湖南进入贵州、云南、越南;一条是由福建进入广东、广西,经广西北部、中部进入越南、云南;还有一条是经江西进入湖南,经湖南南部再往广西北部。其迁徙的方式,开始是以一家一户外迁,然后发展为举族、举村迁徙。首先迁出去的家庭发现有大片可耕林地,即以“信歌”和“路引”招来同族人。“信歌”就是以歌代信,说明迁徙的原因、大致方向、路线、新居住点的环境等方面的情况;“路引”则详细列出迁徙途中经过的府、州、县、乡、村名及路站、行程所需的日期。瑶族有时在一个方圆百来公里的范围内来回游耕;有时穿州过府,跨越国境,迁徙到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以外的异国他乡,寻觅生活的乐园,并招去同族。这种迁徙活动既是瑶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同时又对瑶族文化造成影响,使之具有开放性、适应性的特点。
在瑶族来源与迁徙问题上,目前还存在着对于某些基本问题的学术分歧,其中有些正在逐渐形成共识。如关于盘古与盘瓠的传说,尽管瑶族将二者都称为“盘王”,但前者反映的是瑶族对远古人类始祖的回忆与崇拜;后者则反映了瑶族大多数支系与盘瓠有着密切的关系,说明瑶族先民在远古时期是一个以犬为图腾的氏族部落。从传说的由来及其所反映的情况来看,盘古与盘瓠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又如,关于盘瑶支系中广泛流传的漂洋过海神话,究竟是完全虚构的,还是瑶族对实际经历过的民族灾难的追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