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慈善的逻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486943
  • 作      者:
    张亚维,魏清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张亚维,女,1966年生于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商学院教授,金融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为扬州大学商学院MPA中心副主任,扬州大学就业创业教研室常务副主任,扬州资本学会副会长,扬州金融学会副秘书长。美国柯尔盖特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近年分别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农村金融研究》、《社会福利》等杂志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一部专著《博彩行为——一个理论框架及中国实证分析》,该专著获2008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魏清1973年出生,江苏江都人,金融学博士,扬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从事财政学和税收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完成厅市级课题2项,在全国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完成《金融资源流动与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研究》专著一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慈善的逻辑》是一部对当今的社会热点——慈善现象和慈善行为,从理论上进行剖析的著作。尽管有关慈善的书籍、文章在中国已经不少,不过,据我所知,案例或者一事一议者多,分析尤其系统性分析者寥寥,就此点而言,《慈善的逻辑》填补了中国慈善系统性研究的空白。
  《慈善的逻辑》的主要观点围绕这个问题,提出了慈善的逻辑既不同于政府逻辑也不同于市场逻辑。
  《慈善的逻辑》的另一个亮点,是利用国际社会在实验经济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公共品实验和独裁者实验来研究利他行为的形成机理,探索到底是什么要素推动着个体更愿意做出捐赠的决策。作者甚至在自己所在的扬州大学也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实验的数据和分析很有意思,证实了一些人们日常的观察是有道理的。例如团体募捐效果常常不如面对面的募捐、媒体宣传对募捐有显效、确切了解捐赠去向的人更愿意捐赠等等。
展开
精彩书评
  ★张亚维、魏清博士著《慈善的逻辑》,看到书名,即已吸引人去读它。作者提出“慈善是一个由精神系统主导的物质转移系统”是一个创新的论断,揭示了慈善的基本原理;其对慈善动机与行为的研究分析,对慈善动力机制的实验分析,以及对中国现阶段慈善体制、慈善组织发展和慈善价值导向上存在问题的分析判断,均有独到之处,给人启发良多。作者在研究方法上注重数据、案例,并且应用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慈善行为进行综合分析与计量分析,这在慈善理论研究领域亦颇具创新,值得提倡。
  ——前团中央组织部部长、“希望工程”创建人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徐永光
  
  ★慈善究竟是“钱的慈善”还是“心的慈善”?亚维教授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慈善的动因与逻辑,提出“慈善是一个精神系统而不仅是一个物质转移系统”的新颖观点,并由此贯彻始终对慈善组织、政府角色进行了分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读者清晰勾勒出来一个整体框架式的慈善图景,值得关心和从事慈善工作的人参考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中国慈善事业研究中心主任 汪大海教授
  
  ★亚维老师为公益慈善学术圈提供了一个十分及时的、富有启示的大作。这本凝聚她心血的研究作品不仅在中国有开创意义,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借鉴作用。贴近现实的案例、系统深邃的分析让我对此书的畅销充满期待。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秘书长 苗青博士
  
  ★慈善如甘霖,不但使受施者幸福,还让施与者幸福。希望更多的人从这本书中懂得慈善,获得幸福。
  ——读者木青
展开
精彩书摘
  《慈善的逻辑》:
  4.1.2慈善组织运作的公益市场特征分析
  公益慈善组织连接捐赠者与受助者,是公益慈善市场供求衔接的中介,其有效运作以公益市场的特征把握为前提。公益市场的复杂特性,起因于慈善供求的衔接不能通过价格方式调节,具有以下运行特征:
  1.公益市场的主要消费者(受助者)没有货币选票,处于相对弱势。受助者是公益市场基本的、重要的驱动力,但受助者作为公益消费的无偿获取者,属于被动消费者,不像一般的消费者手中握有货币选票,所以缺乏选择权甚至话语权。在这个供求关系中,公益产品提供者各类非盈利组织占据了主导地位(类似生产者主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受助者的选择权被忽视,人格尊严被忽视,公益产品质量伪劣。所以生产者主权主导下的公益资源运用,成为公益市场效率的最大困扰。
  2.公益市场的供给者(捐赠者)具有非同质性,不适用于统一的商业原则。根据前文分析,公益市场的捐赠者性质是不一样的,他可以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慈善“经济人”,也可能是同时关注自身效用与群体效用的慈善“道德人”。性质上可以是投资者同时也可以是消费者,当他慈善的动因主要是为了个人信誉、形象的提升他就是投资者,如果主要是为了一种内心的快乐与满足或分享慈善公共品带来的效用,他就是慈善消费者。可见个体的慈善动因不同,合适的营销方式也应不同。统一的市场规则未必见效,而商业原则都是以简单的“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
  3.公益市场的消费者也具有非同质性。公益市场消费者有两类,首先是受益群体,其次是捐赠者,他们既是投资人,同时又是消费者,而且是更为强势的消费者。捐赠消费者具有消费者主权但与消费者效用脱节。捐赠人在为某个公益项目捐款时,即为实现市场消费行为,只不过不是用于自己消费,而是无偿转赠给他人。这个过程中他享受一种精神满足,即捐赠带来的满足。上海真爱梦想基金承诺,30元,能让一个孩子学满一年的梦想课程;3000元,能让全年级一百个孩子走上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成长道路;3万元,足以让整所乡镇学校的孩子得到学习改变命运的机会。这就给捐赠者带来很大的愉悦感、成就感。在公益市场的公募行为中,受益群体属于弱势消费者,捐赠人属于强势消费者,享有消费者主权。一般而言,公益市场捐赠者的消费者主权实现,是公益资源流向高效率机构的重要机制,但同时如果捐赠者动因不良,或对慈善缺乏正确认识,且颐指气使也会错误地引导慈善资源的流向与绩效。
  ……
展开
目录
序言
自序

第一章 慈善的真正含义
1.1 慈善是一个精神系统而不仅是一个物质转移系统
1.2 慈善的本质
1.2.1 刘汉、丁书苗的慈善行为算慈善吗
1.2.2 慈善行为也可能开出恶之花
1.2.3 救世军与慈济为什么能够走那么远
1.3 慈善的要素
1.3.1 自愿原则
1.3.2 有爱心与善意
1.3.3 实施救助但和救助对象没有直接利益关系
1.3.4 不求物质回报,有效追求与心理回馈的需要

第二章 为什么要慈善
2.1 慈善的动因综述
2.1.1 被需要的感觉
2.1.2 给予的快乐
2.1.3 声望机制
2.1.4 自我形象
2.2 慈善行为的影响因素综述
2.2.1 慈善群体的自身特征
2.2.2 个体外部(环境)因素
2.3 能否将慈善行为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
2.3.1 基于个体效用的慈善“经济人”
2.3.2 基于社会整体或群体效用的慈善“道德人
2.3.3 基于对手类型的“互惠人”
2.4 个体慈善抉择受慈善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决定
2.4.1 慈善者成本
2.4.2 慈善者收益

第三章 慈善的推动力
3.1 公共品实验
3.2 独裁者实验
3.3 情境的社会性定义实验
3.4 扬州大学的实验分析

第四章 理想如何变成实践
4.1 公益慈善组织如何才能有效运作?
……
第五章 政府如何介入慈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