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政治科学.2014年第4期(总第40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67566
  • 作      者:
    阎学通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阎学通,男。国际政治学者,国际关系理论家,著名国际问题学者。现任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CSCAP)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理事、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会理事、中国亚太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理事,中美友好协会理事,国防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和《当代世界》编委,(韩国)《韩国国防分析》、(美国)《中国政治学刊》和(中国)《东南亚研究》的学术顾问。
展开
内容介绍
  《国际政治科学(2014年第4期·总第40期)》由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编写,所选文章多为问题型的科学学术成果,特别是与中国对外关系相关的文章,对于促进中国国际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书中文章多为清晰描述国际现象,发现国际行为规律,或科学预测国际形势,或系统创建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论述。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报告中有一些具体的工作建议,总体上讲是积极进取的,值得有关部门参考。
  首先,在思想观念方面,我觉得突出的一点就是“共同体”的思想,还有“和平竞争”论。这个思想提出的逻辑是成立的。不论是美国、中国、印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一个外交理念和外交思想,引领整个外交大的发展方向和设计,这是非常必要的。在现阶段,提出“和平竞争”是一个很好的概念,它的依据就是现在是和平发展的时代。和平发展时代的提出,就是因为战争的可能性被降到历史的最低点。其中的原因,这里就不展开说。实际上,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几百年来就是在战争与和平两种状态中转换的。二战以后没有发生世界大战,这是不容低估的发展变化,今后大国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也将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确定了“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的主题。也就是根据这一思想,我们才能在20世纪80年代下决心进行改革开放,否则,国际环境是否具备条件就是个问题。
  在21世纪的今天,提出“和平竞争”,可以认为是这一思想的继续。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说,“竞争”对中国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概念。中华文明成熟得太早(这是梁漱溟的看法,我很接受这个看法),是高居于其他国家之上的,经济和政治长期都具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性。优越的东西往往就会固化下来,结果固化了2000多年。尽管中国有变化、有进步,但总体上是固化的。汉代以后中国文化的正统基本上是儒家思想,也有道家的影响,后来还引进了改造了的佛教。这三个都有很重要的一个缺失。这对中国文化来说,也许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并不一定是坏事。但是,后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缓慢让我们看到了它的问题,尤其是中国被带入国际角逐后,它与西方国家比较就显现“相形见绌”的问题。这就是“竞争”的缺失。
  我们今天认识到,竞争实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发展竞争机制。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家间竞争与合作的发展变化。那么,在当今时代我们要的是什么样的竞争?将国家间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竞争作为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外交思想提出来,对正在迅猛崛起的中国是很有意义的。我国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背后,实际上就是和平竞争的思想。对此,作为呼应,美国方面提出“非零和模式竞争”“健康的竞争”等,至少反映了它对和平竞争思想的正当性和进步性的不可拒绝,这对于指导中美关系的发展,从思想观念上来说是积极的。尽管和平竞争的话语不是全新的(过去赫鲁晓夫提出过“和平竞赛”),但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它代表了新的时代精神,特别是对新时期的中国的大国外交而言。
  其次,报告中的有些概念可能还要做得精深一些。比如,将“不结盟”与“命运共同体”做一个对应,实际是说原来我们的不结盟政策要与时俱进,所以才提出一个命运共同体,但它们本身就不是两个对应的概念。我猜想,学通老师的本意是主张结盟政策的,但可能因为反对的意见较多,所以搞了一个“曲线救国”,提出“命运共同体”。中国之所以坚持不结盟,是基于国际关系的基本现实和中国的基本外交理念。学通老师的意思是,我们面对的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同时它又有一个很强的同盟体系。如果中国一家单打独斗,基于实力上、影响力上的差距,会要吃亏,所以要尽量调动更多的力量。报告里用了“铁杆朋友”之类的词,我觉得现在还是不适合用交“铁杆朋友”的思路来指导外交。我觉得这个不太靠谱。实际上,只有少数国家出于特殊的原因愿意当你的“铁杆朋友”,而且是死活靠上你了。绝大多数国家是要搞平衡外交。比如,像缅甸这样的国家,一度十分依靠我们,但当它的需要有所改变,就立刻移向中间路线,要两边都靠,都得好处。这是以后中国周边国家的一个基本趋势。想把缅甸这样的国家变成“铁杆朋友”,可能有些理想化。因此,我是赞成坚持不结盟政策的。我们有自身的一些独特的条件,可以延续我们的不结盟政策。
  ……
展开
目录
从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阎学通】
打造中国外交改革创新的机制【外交改革课题组】
中国外交面临命运共同体中的竞争【崔立如】
中国外交改革创新任重而道远【贾庆国】
冷战后中日政经关系的量化分析【山本美智子 张玮】
学科史视域下的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徐秀军】

2014年匿名评阅人名单
2014年全年总目录
注释体例
征稿启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