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社会管理创新:突破和谐发展的行政障碍/“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社会管理研究丛书”的第一部著作,全书从构建和谐社会、行政障碍、社会管理创新三者的内在逻辑联系入手,分析构建和谐社会的公共需求,根据公共需求分析政府在哪些方面的存在制度供给不足或治理能力不足,提炼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消除行政障碍的战略思路与实施路径,以破解目前存在的“公共权力膨胀——公民权利萎缩”和“公共需求增长——公共供给不足”的双重现实困局,切实解决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世界银行把政府治理能力不足和政府规制无序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行政障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承担着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略了社会建设与管理,导致我国社会建设严重滞后,社会公平问题凸显、社会矛盾加剧、社会风险增强。究其原因,无疑与政府在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制度供给和治理能力不足有关,从而构成了影响和谐社会发展的行政障碍。这种现状迫切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行政障碍,寻求消除行政障碍的路径——地方社会管理创新。
美国公共治理专家理查德·C·博克斯(RichardC.Box)认为,“如果说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的改革家们倡导建立最大限度的中央控制和高效率的组织结构的话,那么21世纪的改革家们则将今天的创新视为一个创建以公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结构的复兴实验过程”。这表明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创新的重心已由追求政府管理的高绩效转向对社会治理的变革,公共治理中的政府权力本位开始转向公民权利本位。面对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社会公平问题凸显、社会矛盾加剧等难题,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取了通过政府再造消除行政障碍,通过培育公民社会组织推进协同治理等创新来改善社会治理结构,化解社会矛盾,预防社会风险。
我国从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2011年,我国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创新管理的意见》,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等作了战略部署。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法治保障和公共服务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中央对社会管理创新的顶层设计,为地方政府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提供了政策导航。各级地方政府也分别在以政府管理创新带动社会管理创新、以社会协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社会管理质量评估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以社会风险评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基层民主创新带动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实践证明:一方面,我国目前的社会创新多数都是由地方政府主导推进,政府创新与社会管理创新存在内涵叠加;另一方面,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产生与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的缺失密不可分,具体表现为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制度供给和社会治理能力不足,导致贫富分化持续加剧、社会公平问题突出、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冲突频发。地方政府陷入了既是社会问题的解决者又是社会问题制造者的角色紊乱。本书的目的,就是从解构和谐社会、行政障碍、社会管理创新三者的内在逻辑联系入手,分析构建和谐社会的公共需求,根据公共需求分析政府在哪些方面存在治理能力不足或政府规制无序,提炼出影响和谐社会的行政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消除行政障碍的战略思路与实施路径,以破解目前存在的“公共权力膨胀-公民权利萎缩”和“公共需求增长-公共供给不足”的双重现实困局,切实解决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寻求战略选择和具体路径依赖。
全书主体部分有六章。第一章,导言。主要对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国内外研究动态等进行介绍和分析。第二章,构建和谐社会的公共需求分析。主要对和谐社会的概念、内涵、特征与价值诉求等进行阐释,梳理和分析影响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并提炼出影响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构建和谐社会的公民需求和制度需求分析。第三章,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行政障碍。在分析行政障碍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行政障碍是制约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阻力,并且从政府制度供给不足和治理能力不够两方面剖析行政障碍的表现与诱因,提出社会管理创新是消除行政障碍,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举措。第四章,我国地方政府推进社会管理的实践探索。主要是对我国地方政府推进社会管理的发展阶段、特色、动力机制、实践案例、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把握我国地方政府推进社会管理的现状与问题,为对策研究奠定基础。第五章,国外社会管理的实践与经验启示。主要通过对国外社会管理的实践案例分析,总结国外社会管理的经验与启示,为我国构建社会管理的制度创新体系、提升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提供借鉴。第六章,我国地方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战略构想与实施策略。主要对“十二五”期间我国地方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战略定位与战略框架进行分析,从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基本原则、制度体系、关键环节、基础保障等方面构建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战略。在此基础上,本章第三节从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行动计划、社会行为规范行动计划、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社会组织培育行动计划、城乡新型社区治理体制改革行动计划、社会风险预警与应对行动计划六个方面提出地方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实现策略。
本书是对我们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障碍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课题成果的提升与拓展,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已以对策报告的形式得到地方政府的采纳和应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在本书的编撰过程中,田昭、郭金云、衡霞、杨磊等老师都参与了部分工作。廖欣、马鹂、苏文浩、胡直江、庄乾、郝芹、吴静、罗曼等研究生也参与了本书的资料收集与调研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国家社科基金的项目资助,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资源保障,感谢本书案例中涉及的所有地方政府部门,它们的实践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素材,也启迪着我们的思维。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使我们的研究成果得以问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