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1世纪政府治理能力创新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556849
  • 作      者:
    许正中,史世鹏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史世鹏,1963年生,山东龙口人。现任中央党校报刊社副总编辑,《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杂志主编,教授,研究生导师。先后就读于山东财经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分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北京市怀柔区计划发展委员会(挂职)、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学院工作。个人学术专著主要有《21世纪的经济管理》、《高技术经济——创造国民财富的战略方法》、《愿景管理——塑造未来的战略方法》;代表性学术论文有《中国社会科学现代化:困境与路径》、《国家能力建设理论:构建与创新》、《社会文明建设理论:构建与创新》、《论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结构》、《论高技术产品流通》、《论经济增长中的科技驱动》。
  
  许正中,1967年生,河南孟州人。现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博士后,美国斯坦福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首席管理专家,世界银行项目咨询专家等。先后主持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性课题及中央委托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大公益性项目等20余项,出版著作2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提出了社会多元复合转型、社会普遍服务体系、财政工程、多螺旋激励、专业化制衡等重大理论观点。先后参加《预算法》、《义务教育法》等多部法律及重要文件的起草与修改工作,多次向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提出政策建议并获采纳。
展开
内容介绍
  能力建设是21世纪的核心,财政制度改革和预算管理创新的基核就是要“五位一体,多维联动”地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中国要驾驭全球化发展新浪潮,把握政治生态环境变迁,顺应技术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化解内部管理“体制冲突”,助推社会现代化成功转型,亟需从政府政治能力、管理能力、法制能力、服务能力、合作能力“五位一体”建设入手,围绕制度、经济、货币、地缘政治、科技、军事、文化、外交等八个维度,全面而深入地剖析现代政府治理能力的内涵以及目标,明确五种核心能力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同的关系,科学合理定位政府治理能力的关键要素和关键切入点,勾勒现代政府治理能力建设的战略路径,促进财政制度改革,加快绩效预算进程,全面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可以说,提高打造政府治理能力是今后中国政府改革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从“五位一体”入手,以八个维度为核心全面培育政府治理能力,既拔高了理论界研究高度,又能把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推向新水平。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克服转型联动效应,化解内部管理中的体制冲突
  目前引发中国政府治理体制机制矛盾的一些“体制性冲突”,主要表现是:首先,原有的行政系统内的权力下放和市场机制的矛盾。在计划体制下,企业本身就是行政系统中的一个等级,其活动依赖行政联系而不是市场联系。由于市场联系取代行政联系需要相当长的过渡时间才能逐渐建立起来,所以,在决策权下放过程中,中央下放的决策权总有相当一部分,甚至大部分落到各级中间管理机构(各级政府及其职能机关)手里。作为行政机构,它们的目标与行为方式和商品生产者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这种放权不能引入规范的市场机制,或者说,会使市场机制变形。其次,两种调节方式并存的矛盾。集权体制的计划调节方式和市场调节的并存,相互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前者使后者难以完善,难以向高级形态发展;后者使前者失去原有的效能。这两种调节还会互相渗透,各自在对方打上自己的印记,两者都呈现非规范化。最后,双重体制下社会利益调节机制间的矛盾。在改革过程中,传统体制下以行政控制为核心的社会调控机制正在逐步被以法律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化调控机制所取代。国家主要靠以法治手段制定规则来监督和参与对资源的占有和合理分配,以达到控制社会运行的目标。然而总体来看,行政控制与法律控制势均力敌,双重的行为体系、双重的衡量标准互相牵制、互相制约,导致各个利益主体经常由于没有统一的制度标准而不能达到功能输入与输出的耦合。制度功能紊乱成为社会转型的突出特征。
  在这些体制冲突中,政府更多扮演的是一支“消防队”的角色,在新旧两种体制的夹缝中疲于奔命,疲于应付体制摩擦和脱节所引发的突发事件。在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国家中,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是克服制度资源短缺的最重要力量。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发展迅速、集团分化严重、利益冲突激烈,价值观也在发生重大转变,民众参与期望明显增强,这些急剧的变化远远超过了现有政治体制的承受能力,极易导致社会紊乱。解决的办法是建立具有强而有力治理能力的政府,确定政府在改革和制度供给中的主导地位,发挥其强大的控制作用。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比较美、英与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多数发展中国家之后认为:两者区别是显著的。后者缺乏很多东西:如缺乏食品、文化、教育、财富、收入、健康水准和生产效率,这些问题已被认识,并着手解决。然而,在这些短缺的深层和背后,还存在着一种更为严重的短缺,即缺乏政治上的共同体和有效能的、有权威性的、合法的政府。因此,解决这种体制冲突的关键是增强政府的制度供给能力。
  国家兴衰、大国兴起、政权变更等问题,无一不与制度紧密相联。通过提升政府的制度供给能力,可以有效提升政府的信用,增加政府调动政府资源的能力。适当的制度与制度安排可以将有限的公共资源配置在社会真正需要的方面,进而实现公共利益的有效配置、增进和维护。政府可以此获取广泛的社会支持,取得高水平的社会信任,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赢得广泛的政治公信力。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提升国家能力建设  增强制度供给
第一节 掌握全球发展浪潮  重塑中国治理能力
第二节 顺应社会多元转型  提升政府执行能力
第三节 强化政府主导地位  提升制度供给能力
第四节 构建利益表达机制  提升综合协调能力

第二章 增强公共管理能力  全面提高行政效能
第一节 全面推行人本管理  创新现代公共管理
第二节 立足转危机为机遇  强化危机管理能力
第三节 全面推行绩效管理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第三章 系统完善依法行政  提升政府法治能力
第一节 建设现代法治政府  全面实施依法治国
第二节 立足科学依法行政  提高政府法治能力
第三节 以依法行政为基础  建立公权制衡机制

第四章 强化公共服务能力  构建社会普遍服务
第一节 立足社会共同需求  驱动公共服务能力
第二节 以均等同质为目标  建立社会普遍服务
第三节 完善多维多层覆盖  提供社会普遍服务

第五章 提升协同合作能力  构建协同治理框架
第一节 立足善治为总目标  实现协同合作治理
第二节 提升国际合作能力  整合国际国内资源
第三节 全面建设伙伴关系  强化公私紧密合作
第四节 积极推动政民合作  吸纳公民有序参与
第五节 提升政社合作能力  推进社会公共治理

第六章 以致府能力为先导  撑公共治理现代化
第一节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实现科技创新驱动
第二节 立足获取制度红利  助推文化全面精进
第三节 主推现代军事强国  打赢无形“货币”战争
第四节 构建大国地缘政治  争夺外交话语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