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形象全球调查.伦敦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809094
  • 作      者:
    暨南大学舆情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主编
  • 出 版 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形象全球调查:伦敦卷》汇集了新闻与传播学院学子海外训练营(第一期)伦敦站考察活动成果,用文字呈现英国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展现华文媒体生存现状,再现在英华人的真实生活。
展开
精彩书摘
  (三)提高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学习国外传播文化的经验
  “熊猫”、“中医”、“京剧”、“功夫”,这些代表中国形象的词汇早已为国际社会所耳熟能详,但是如果每次看到的东西都是一成不变的,没有任何的创新元素,会给人以视觉疲劳感。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库珀-雷默这样评价中国的传统文化产品:“世界知道中国有多古老,无须再去强调。真正需要的只是以简单的方式去了解今天的中国正在发生什么。”①在备受期待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将其辉煌的古老文化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让人赞叹不已,同时也让人略带遗憾地感慨,其中能够体现中国现代文化元素的东西实在太少了。但在伦敦奥运会上,英国人不但展现了其古代英伦的风土人情以及近代的工业革命,同时还展现了啥利波特、007邦德以及憨豆先生等现代文化元素,让人感受到了英伦文化中的无穷魅力。和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相比,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似乎过于着重传统文化的展现,而忽略了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成果。当然,呼唤中国现代创新文化元素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推翻和否定,但如果只是一味沉迷在中国的古老文化之中,中国的现代文化是不会取得进步的。在此次深度访谈中我们发现,对于很多没来过中国也很步接触媒体的外国人而言,他们眼中的中国与现实偏差极大,极易被电影所误导,如《卧虎藏龙》、《末代皇帝》等,这些电影既不能反映真实的中国历史,也不能代表现在的中国,这极容易给外国人构建一种不真实的中国国家形象。正如明爱学院的研究员RosaKurowsud说的:“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在去过中国后,表示中国的现状和自己想象的相差甚远。”因此中国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造,添加现代文化元素,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提高中国文化的吸引力,进而提升中国国家形象。
  此外,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中国应该学习英国在海外传播文化的经验,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尊重外国人的学习习惯,而不是一味地限定传播的内容,用中国的思维来指导外国人。尊重他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增加投入国家形象广告,让中国国家形象生动起来
  一百年前英国小说家道格拉斯说过一句话:透过广告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理想。那么国家形象广告,则使国家理想的表现更具针对性、对国家良好形象的塑造更具推动性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下的中国和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一样正在经历着一次空前激烈、异常深刻的社会转型,而国家形象广告则能及时、正面、明确地告诉外国友人:我们的国家此刻是什么样子。中国曾在2008年、2009年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先后播放过《人物篇》、《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等形象广告,先是给世界展示了优秀中国人美丽热情的脸,接着向世界伸出热情合作的手,潜移默化地向世人展现了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对时下的中国“威胁”论给予了侧面反击,也对海外正面宣传中国起了积极的作用。其实,国家形象广告是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公共外交,是指政府外交以外的各种国际交往形式,公共外交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向世界介绍本国国情、解释本国政府的政策与观点,消除他国公众可能存在的误解;通过展示本国文化和价值观,积极影响他国公众对本国的认知,提升国家的形象和影响力,以维护和促进本国的根本利益。①多投放国家形象广告,是主动在更高层次上与外国友人交流,无形中也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气质,同时也有益于中国的正面国家形象的构建。另外,中国国家形象广告更是一种长期投资。中国在英国增加国家形象广告,能不断为中国这一巨大“品牌”增加资产,也是国家运用主动营销理念系统营销中国文化的良好表现。只有把中国文化营销到外国去,才能更好地应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英、美、日、韩等文化强国对中国文化的侵略,让中外文化拥有平等交流的机会,促进中国文化强国形象的建立与发展。中国在英国投放的国家形象广告较在美国投放的形象广告数目要少。中国政府如具体分析英国受众的需求与特殊文化心理,制造并投放适合在英国播放的国家形象广告,其良好效果是可以预测的。
  ……
展开
目录
卷首
中国形象的认知度与中国符号的能见度

重磅
英国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调查报告
从英国人对中国国家形象认知的历史变迁看当代
中国提升国家形象的路径
英国华人移民历史与华人形象综述
华人在英国电影中的形象“是什么”
——浅谈华人文化身份
汉语文化机构在英国的传播比较研究
——以明爱(伦敦)学院和伦敦中医孔子学院为例

华媒生存
英国华文媒体概述
英国华文报界“文化身份认同”的建构
——以《华闻周刊》报道为例

华工扫描
英国华人劳工现状实录
赌徒:一个耻辱的标签
口述历史:百年华工职业演变
——明爱学院华人职业相关项目探析

信息图
华商面面观
英国华商生存报告
华商口述史:一张响亮的中国文化名片
叶焕荣:五十载商路漫漫荣业行遍及英伦
从兰桂坊到伦敦,再到北京和上海
——90后华商李锦铭谈伦敦夜店生意经

英伦面孔
中国女人的英国“胜利”
——访谈中国艺术家、旅英华人文化学会主席黎丽
访谈第二十四届“全英学联”副主席兼执行秘书长
闫斐:“全世界中国留学生都需要一个海外学联”
在伦敦学艺术
——王加诺和他的艺术之梦

第三只眼
“与世隔绝”的伦敦地铁
闻书香识伦敦
台湾奶茶伦敦飘香
平视英国人
BBC融媒实践对中国广播新闻内容生产的启示
浅谈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传媒博士研究生的教育

参访专题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子海外实践训练营之
“追梦伦敦”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英《每日电讯报》总编:经济是报道中国首选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欧洲商报》建立实习
基地
暨大学子赴威斯敏斯特大学传媒、艺术与设计学
院参观交流
编后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