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第4辑(2014年第1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21440
  • 作      者:
    杜志淳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司法鉴定和司法制度研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9 年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功勋奖, 2000 年被评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政治工作者, 2001 年被评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先后主持完成《中国罪犯 DNA 数据库模式库研究》、《 DNA 、 SNP 芯片技术研究》、《 DNA 司法鉴定关键技术研究》、《中国司法鉴定制度研究》、《中国司法鉴定质量保证体系相关制度研究》等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管理及公共安全日益成为突出且深具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组织编辑的《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第4辑)》展示了我国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并为我国的公共安全管理提供了智力支持。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文献综述及问题由来
  自2011年“政务微博元年”之后,“微政务”一词开始兴起,并频繁应用于有关政务微博的评述和研究之中。起初“微政务”仅指政务微博,然而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和不断发展,政务微信开始与政务微博协同发挥“微政务”效应。
  目前对“微政务”研究的文献资料主要集中于政务微博,并呈现多学科视角交叉研究特点,学者以及政府实践者主要从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公共关系等学科的角度开展研究,且主要集中在传播学和公共关系学视角。”由于政务微信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较于丰富的有关政务微博的文献资料,政务微信的研究寥寥可数。大多学者主要以传播学角度分析微信与微博的差异,认为微信是介于手机QQ和微博之间的第三种社交关系,其信息传播模式代表了未来社交平台发展的走向。”不过政务微信作为新生事物,虽然推进了新媒体问政进程,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定位混乱、白说白话、认证限制”等问题。”通过对目前已有的关于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研究的梳理发现,研究以描述性报告和对策性论文居多,主要呈现出政务微博与微信的独立研究成果。
  微博与微信都是商业化传播平台,面对新媒体平台的推陈出新和不断更迭,政府为了提高公信力不得不持续尝试各类平台软件。然而这种“微政务”的商业平台运作模式在将来是否得以维持,“微政务”体制该怎样联合建设,“两微”信息如何进行差异化管理等问题尚未有学者提出相关解决思路。面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政府在被动跟随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应理性判断“微政务”的发展趋势。合理预测“微政务”的发展方向,对政府积极转变服务方向、明确功能定位,保障“微平台”安全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基于以上认知,本文试图在对比“两微”演变路径和平台功能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的发展现状及内在问题,提出“两微”面临的以下共同难题:(1)“微政务”平台家安何处?(2)“微政务”的安全能力何在?(3)“微政务”的功能定位何地?
  ……
展开
目录
本辑特稿
当代中国的权利意识与规则意识
中国的冲突管理与官员问责
“检验检疫”与口岸公共安全新挑战
——基于非传统安全的分析
本辑话题
“微政务”发展的轨迹、挑战与趋势
群体性事件与官民矛盾:死结还是活结
——基于百度文库32个讲座课件的分析
公共安全视角下的社会组织类型及其风险防范
中国生态移民风险:关于类型、特征与治理的思考
中心工作与边缘性治理:中国城市摊贩监管的政策变迁研究..
群体性事件与模式化抗争
——基于政治过程视角的分析
案例分析
“以稳要挟”下的“人民币维稳”:基于F矿区的个案研究
大规模人口流动与高密度集聚下的开放式城市治理结构
——基于“新型产业工人”需求结构的分析
城镇化进程中社区纠纷解决体系研究:基于四川省的调研
城市化中的自行车黑市的现状、困境与治理
——以上海市为例
圆桌会议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论坛(2013)会议纪要
社会公共安全研究的多维度视角:问题、理论以及趋势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论坛(2013)综述
书评动态
从“社会中心范式”到“国家中心范式”
——评《治理基层中国》的理论创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