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护社会稳定的科学理念与路径选择
(一)确立科学的社会稳定理念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
1.政治稳定与社会稳定
人们常说的“维稳”,所包含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同时间段,有关维稳的内涵主要是两大类:一是维护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的稳定;二是化解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稳定。早期所强调的稳定,主要是指政治秩序的稳定。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所反复强调的稳定,主要是担心政治秩序和政治生活的不稳定会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2l世纪以来,由于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坚定不移,曾经在2。世纪8。年代末出现过的政治动荡局面相对来说处于沉寂状态,而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步人中期阶段以后,出现了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开始突出出来,“维稳”开始有了新的含义,主要内容为调处社会矛盾,平息社会纷争,维护政局稳定,维持社会秩序。
由此可见,“维稳”的含义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前期主要关心的是政治稳定,后期重点转向社会稳定。或者说,前期主要是基于意识形态基础上的政治稳定,后期则主要是基于社会实际利益矛盾基础上的社会关系稳定。这种变化其实正是改革进程中社会利益结构发生变化的反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稳定、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已经是高度吻合在一起的整体局面的稳定,任何政治局势动荡和经济严重危机,都会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人民群众能否安居乐业与整个国家的政治稳定与否更是息息相关。从世界范围来看,政治稳定是否必然地带来社会稳定,取决于政治体制。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政治一旦陷入动荡,社会必然混乱;而在法治比较健全的发达国家,政治不稳定未必导致社会不稳定。在这些发达国家,政府可以关门,也可以发生激烈的政治纷争,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很小。社会有自己的规则和秩序,不会因政府关门导致混乱。同样,经济状况如何对社会稳定当然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二者之间同样不能简单地画等号。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未必不稳定,例如不丹甚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而在一些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也可能会因贫富分化和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