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周刊》2014年度佳作.私享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0774028
  • 作      者:
    《新周刊》杂志社选编
  • 出 版 社 :
    漓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重要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互联网思维
  私享家的生活哲学: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只有你未曾爱过我
  窦文涛:世界很有趣,你不能总有洁癖
  《新周刊》卖的不是杂志,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陈丹青:人永远想看见自己,又想知道别的窗户里男男女女在干吗
  《新周刊》,中国社会变迁最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
  《新周刊》,读者眼中畅快淋漓的"观点供应商"。
  《新周刊》,媒体同行和创意工作者眼中的"话题发源地"。
  《新周刊》,商家及投资人眼中不可忽略的"智囊"和"思想库"。
  阅读着《新周刊》成长的新锐青年,如今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
展开
作者简介

  《新周刊》杂志社,由广东出版集团、三九企业集团联合主办。每期128页全彩印刷,每月1日、15日出版,属于时事生活类杂志。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历经十余年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新周刊》始终保持对社会潮流动态的高度敏感,彰扬无情解构的犀利风格,并开创多种全新传媒报道模式,“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之定位深入人心,是中国期刊市场上最具代表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同时,《新周刊》享有传媒界“话题发源地”的美誉。

展开
内容介绍
  一个人吃饭就是容易出事:没人聊天,没人抢肉,很容易惆怅起来。情绪一泛滥,难免就成了社会问题。(《私享家--一个人的饮食与一个人的经济》)
  丈母娘的宾利车钥匙、未婚夫的18担钞票、演唱会上的8分钟爱情宣言,跟你我无关;有关的是,通过一场场约会相亲来脱单、用交友App展开罗曼史、在雾霾中找到对方。(《只有你未曾爱过我》)
  在这个世界里,物质更丰富,行为更极端,想象更奇谲,好人更复杂,坏人比好人更有趣,每种职业都有戏。(《美剧:21世纪的长篇小说》)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作者主张,真正科学有效的育儿方式和理念,与现代科技是没有任何直接关系的。从母乳喂养,到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给孩子制作玩具,再到陪孩子充分接触大自然,育儿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父母与孩子相互陪伴、和谐共处、共同成长的过程。当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渐渐成长,父母所得到的,则是由孩子所带来的生命的完善、性格的成熟以及人格的升华,是其他任何的生命过程也无法替代的生命的历练。
  ——读者

  ★本书让我们真正体会到:育儿的过程没有那么神秘、高不可攀,她是任何一个深爱孩子的父母都可以做到、且可以做得很好的。育儿的真谛,不在父母的高学历中,而在于父母每一次真心的陪伴里。所以,育儿不是一件高难的工程,而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儿。
  ——读者
展开
精彩书摘
  线上VS线下
  重要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互联网思维
  文/肖明超
  在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现场,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打赌,赌资一个亿,赌的是8年后(2020年)电商能否占中国零售市场50%。
  2013年11月11日,由马云的天猫发起的光棍节促销,仅天猫就有350.19亿成交额,总成交笔数1.7亿笔,再次刷新了2012年双十一191亿元的成交额,更相当于中国日均社会零售总额的五成多。
  从2013年的交锋来看,无论是京东苏宁,亦或是万达和阿里巴巴,交战核心都是到底线下是不是必然的未来,传统商业是不是会被互联网颠覆?对于很多行业来说,线上or线下?是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2013年,有个叫黄太吉的餐厅突然蹿红,10块钱一份的煎饼,从早上7点卖到凌晨2点半,且外卖活动同步进行,小小的煎饼果子居然卖到了一年500万元,更被风投估价4000万元。
  刚开始时创始人用自己的奔驰送外卖,结果发现大家对开着大奔送外卖很感兴趣,纷纷在微博上晒图,紧接着,这个餐厅策划了"俏丽开奔驰送外卖老板娘",自拍照极为美艳的老板娘会时不时开奔驰送外卖,借机满足了人们"香车美女"的观感,同时推出"我为自己代言"的员工明星范海报,让每个员工成为主角,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
  黄太吉还推出了很多传统餐厅无法想象的服务,比如:第一家店没有停车位,为了不让车被拖走,黄太吉推出洗车服务;第二家店开张第一天有粉丝反映门前木条容易绊脚,他们当天就撤去了木条。甚至,黄太吉几乎每一款新菜都会有用户测试和用户反馈,即试吃,根据食客反馈来调整口味,再正式推出,而推出时也采取限量限时、提前预订,将互联网的"饥饿营销"进行到底。
  还有一家餐厅,叫雕爷牛腩,互联网上人气绝对超过任何一家餐厅,这家餐厅的策略是--菜品种类少且精致,追求用户体验,通过互联网引爆,微博引流兼客服,用微信做客户关系管理,逐渐形成粉丝文化。在5月20日正式开业前,雕爷搞了半年的封测,邀请明星大腕来试吃,包括苍井空都来捧场,明星们消化掉雕爷尚不完美的菜品和服务,还经常发微博夸夸雕爷,于是,雕爷牛腩成为那段时期,北京城撞星率最高的餐厅。
  然而,与粉丝互动并迅速接受粉丝建议是雕爷牛腩成功的关键,雕爷牛腩每月都会更换菜单,其中依据还是粉丝的声音。
  无论黄太吉煎饼还是雕爷牛腩,能够在餐饮业这个最传统不过的行业里成功,主要在于,创造出一种传统餐饮的反差和新需求而不是迎合需求,同时将移动互联网思维与传统行业结合,实现O2O线上到线下的高效运作。
  2013年10月31日,58同城成功在纽交所上市,融资额超2亿美元,58同城是一个互联网上做分类信息的公司,其产品主要为无形的本地化生活服务,为用户提供包括房产、招聘、汽车、黄页等信息,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类是会员收费,一类是线上推广。2013年的线上商业模式创新中,还有很多与生活相关的小公司,比如e代驾,比如嘀嘀打车。
  这些事实正在说明,电子商务已经很难覆盖互联网商业和传统商业的全部,互联网这场革命已经开始蔓延到各个行业,对于传统行业来说,不是一窝蜂地寻找一个"万能解决方案",而是应该主动而理智地研究体验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产品,并为其所用,将成为未来成败之关键。
  2013年的双十一和往年不大一样,最大差异就是线下零售店的加入。如果说,O2O在过去两年尚是概念,那么在2013年已开始进入实践阶段,11月8日,苏宁第一届O2O购物节正式打响,率先掀起了双11促销的高潮。
  银泰则与天猫达成战略合作,玩起了O2O,打出"今年'双十一',银泰与淘宝拼了!"的旗号,其线下35个实体店都将加入"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消费者可以通过实体店扫描二维码获得优惠券,并跳转至线上购物。面对电商的疯狂价格战,商场则发挥出自己实体优势,使出"吃、喝、玩乐"这一杀手锏。银泰将11月11日定义为吃货节,并在天猫的银泰百货精品旗舰店推出"银泰吃货节,一元吃遍银泰"的活动。
  同时,天猫还通过无线客户端,将线下门店与线上品牌官方旗舰店打通,分布在全国1133个县市的3万个门店参与,包括港澳台以及新疆、西藏等地区,消费者通过高德地图能查找到身边参加天猫双十一的线下门店,体验、试穿实体商品后,可用天猫无线客户端扫描商品二维码,添加到天猫购物车,并在双十一当天下单购买,享受5折优惠。此外,消费者还可以用天猫客户端扫描品牌活动二维码,直接获得该品牌天猫旗舰店的现金优惠券。
  线上和线下已经开始联动,除了对于电商链条中物流环节的重视之外,将线上购买和实体店体验或者提货相结合,不仅可以减少物流成本,可以带给消费者更多的便捷,所有企业都要思考如何实现真正的O2O。
  如果看下2013年双11在天猫上最终销售的企业店铺排行榜,会发现传统企业已成为线上零售主流,这也说明,传统企业一旦想清楚线上是怎么回事,依托其线下的消费者认知,很快就可以进入线上状态。例如罗莱家纺、富安娜家纺、海尔等企业。
  马云与王健林两个巨头的豪赌,其实背后是在给自己的商业力量代言,但是从消费者的需求来看,这两股商业力量必将走向融合。2013年2月21日,苏宁电器宣布,公司更名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后的苏宁业务也将随之变化--以"云技术"为基础,向"云商"转型,转型后的苏宁将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全品类经营、开放平台服务的业务形态,向"店商+电商+零售商"模式转型。苏宁未来希望将全国1000多家店会成为苏宁易购的提取点,2015年要打造60多个核心城市的物流基地。
  而除掉传统品牌线上加速和零售渠道变革之外,2013年,一批"因网而生"的线上品牌却反其道而行之,"侵入"传统企业的阵地,开起了线下实体店。2012跻身淘宝网"淘品牌"男装前三位的"格男仕",现在江西开设第一家线下实体店,当日营业额超过万元,紧接着,格男仕在福州、厦门、泉州、莆田万达广场先后开设实体店。在女装淘品牌茵曼的实体店里,顾客可以用平板或手机直接扫描服装上的吊牌,就能看到网上提供的模特搭配,也可以直接下单购买;一些传统企业也将线下经销商和线上分销商结合在一起,并将二维码引入产品标签,顾客试穿后,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直接进入分销商的网店购买。
  互联网应该是实体的延伸,实体店铺应该是制造消费者体验和感知的场所,线上世界和线下世界从来就不应该孤立,只是现在传统企业离线上世界太远,互联网则只欣赏自己的虚拟世界,商业的创新一定是打破界限,未来的商业注定是线上线下的完美融合。
  土豪金VS轻奢侈
  告别粗鄙时代,走向M型社会
  文/唐海旻
  有钱人更加富有,贫穷者更加贫穷,促使金字塔的中间阶层逐渐向顶层与下层流动。大前研一"M型社会"理论也投射到中国奢侈品消费上,再加上反腐运动深入化,中国奢侈品消费生态正在改变。《装腔系列指南》作者@花总丢了金箍棒指出,处于奢侈品消费顶端的人群并不会太受影响,数量可能会维持不变或略有增长,因为他们本身消费习惯和财力使然。而处于奢侈金字塔中间的中阶奢侈品受影响最大,流失最严重(当然这也有网上鉴表师花总的功劳),小部分向上流动,进入金字塔顶端,大部分向下流动到底部。处于奢侈消费底层的轻奢品,如一线大牌的二线子品牌,消费增加。因为被快时尚培养成熟的一大群消费者希望向上流动进入奢侈金字塔,再加上原来从中阶奢侈品流下来的人群。原来汇丰银行绘制的奢侈品金字塔图,就变成了两头大,中间小的奢侈M型社会图。而土豪金和轻奢侈,分别代表了M型社会两头的消费趋势。
  土豪年年有,各地都不同,段子勾勒出北京新土豪的形象:从戴金链子变成戴佛珠;从汉人变成藏人;从喝白酒变喝红酒;从西装领带变为麻衣布鞋;打麻将改为打高尔夫球;从开奔驰变为骑自行车;从环球旅行变成结伙辟谷;从投资夜总会变为投资拍电影;从狐朋狗友变为EMBA同学会;从流里流气变成佛里佛气。只要满足其中六条就是北京新土豪。上海的新土豪标准很不同:不再聊多少项目,而聊几个上市公司;不再问多少车,而问几个司机;买房不问面积,而问庭院大小;吃饭不点菜,而是点厨子;穿衣服不问牌子,而是问哪国的裁缝;买家具不问哪国的,而是哪朝的。
  2013年11月初,罗德公关与益普索联合发布的《2014中国奢华品报告》用了"中国大陆消费者日趋成熟"作为标题,罗德上海公司总经理高明举了个消费者成熟的例子,在海外购买动因调查中,为寻找独特商品的动因由2012年的41%增长到2013年的49%。
  劳斯莱斯汽车中国区总监亨瑞克的例子也应证了这种变化,"中国的客户越来越喜欢量身定做专属于自己的劳斯莱斯,他们也希望有一点本地文化元素在车里面……有位客户就想把家里花园的千年古木制成中控台的装饰面板"。
  旧土豪关注的是奢侈品的属性、质量及特色,奢侈品的吸引力来自于其所标示的地位与威望。新土豪关心的是蕴含在他们所购买的商品与服务中的奢华体验,而非所有权或拥有本身。美国行销专家帕梅拉?N?丹齐格总结道。
  土豪金的流行,时尚界也早有定律--经济越不景气流行色越鲜艳。2013年国内经济不景,GDP增长率8%不保。要少用钱,少消费,准备现金过冬。大件的统统不买了,过去在百货商店血拼现在要淘双11,馆子自然也要少去,回家吃饭更健康。但,生活还要继续,"人们需要明亮的色彩来调节低沉的心情,所以流行的色彩大都闪亮明快。"于是,土豪金应运而生:土豪金手机,土豪金服装,土豪金首饰,土豪金马桶,土豪金汽车,土豪金大厦,有的没的都要镀上一层土豪金,以驱散心中阴霾。
  说轻奢侈,得从快时尚说起。以H&M、优衣库、ZARA为代表的快时尚品牌进入中国多年,他们完成了时尚基础知识的启蒙。"日趋成熟的消费者"需要更进一步,加入奢侈俱乐部。他们首先需要的是一件奢侈品与过去的高街时尚做切割。市面上能最容易找得到的轻奢侈品,就是一线时尚品牌开设的副线,譬如Miu Miu之于PRADA、Emporio Armani之于Giorgio Armani、MARC BY MARC JACOBS之于MARC JACOBS、DKNY之于Donna Karan等。这些品牌的共同特点,就是既拥有一线品牌的"血统",也就是款式特色,其自身极具设计感和独特性,但又兼顾消费者较为年轻、多变的心态,最重要的是,它们的价格档次方面向下延伸,能让更多人消费得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轻奢侈。
  人们愿意多花点钱买一些对他们来说是特别的东西,能带来质量、品味,却又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大前研一也提到过这种"能让中下阶层觉得有点勉强,却想获得的商品或服务",特别是女性,也许收入不是金字塔顶端,但也会偶尔想要犒赏自己,或是奢侈一下,去消费一些"贵一点,却勉强可入手"的商品。罗德的调查报告也显示,中国女性将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时装和化妆品消费。
  轻奢侈如何俘获消费者的心?帕梅拉?N?丹齐格认为:轻奢侈的消费者并不认为奢华是一种感觉或体验,相反他们认为,购买的物质本身最能体现奢侈。他们就像一个个唯物质主义者,他们追逐能标示价值的奢侈品,同时很注意渴望这些品牌何时打折及特卖。当他们奔走于特卖场和Outlets之间时,当他们节衣缩食只为名牌皮包时,最能激励他们的,是时尚教母的Coco Chanel的教诲:奢侈的对立面不是贫穷,而是粗俗。
  城市化VS逆城市化
  珍爱生命,远离北上广
  文/黄黎
  "珍爱生命,远离北上广"听上去很酷,但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这只是一句空口号。以北京为例,每年新增户籍人口60万、常住人口50万、新增结婚家庭10万人次。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毛大庆称每年北京新房和二手房总的供应量才20多万套,"还不到一年新增人口的几分之一"。如今,北京六环都找不到均价低于两万元/平方米的楼盘。房屋租赁市场更是一片红火,"25个青年住进一套80平方米的两居室,每天洗澡至少排队两小时"的现象不是帝都"专利",而充斥着中国每个大城市。
  房买不起,你可以租。独居不行,可以合租。楼房不行,可以地下室。地下室不行,还可以住到井里。但雾霾、交通堵塞等大城市病谁都躲不了。2013年11月24日,中国年轻人因为空气污染问题逃离北上广的新闻登上了《纽约时报》的头条。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富人和中产阶级为了摆脱城市病的困扰,逐渐从城市转向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的郊区和农村生活。这一现象被称为"逆城市化"。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关于"田园城市"的构想是这一现象的理论基础。在《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中,霍华德解释道,"田园城市"就是"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
  与美国不同,中国的城市规划参照的概念是上世纪20年代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梦幻之城"--通过集中建设塔式高楼,使得城市向空中发展,建立大马路、高架桥满足小汽车之需。中国的大城市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在北京,一项最新调查显示,54.5%的人有意到郊区投资,70%的人有意到郊区购买第二居所。在上海,新兴中产阶层最向往的生活就是周一至五在市中心上班,周末在乡村休闲的"五加二"式生活。在东南沿海,先富起来的人们相中了海上那些无人居住的小岛,打算将此改造成自己的定居之地、休憩之所。
  私享家-- 一个人的饮食与一个人的经济
  一群人的生活哲学是相似的,一个人的生活哲学各不相同。
  人是社会动物、群居动物,中国人尤其如此。"人都需要有个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之类的观念深入骨髓。但如果没有伴呢?如果单着身、离了婚、走出了家门、独居在外、独行在路上、远离亲人与朋友,就很悲惨、就非主流了、就不过了么?
  什么是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真正需要什么,什么能真正令自己感到幸福。他们循规蹈矩,急于与人群为伍。仿佛与别人一样,自己就不再是美丽世界的孤儿似的。"一个人"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未知的人生模式,而未知便是危险。
  客观上,当代人越来越有条件一个人生活了。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住。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工作。一个人独立思考。一个人自娱自乐。一个人打理自己生活中的一切。网络帮了忙,同类人也多了起来,个人生活哲学能发展出个人生活美学--成为私享家。
  一个人的生活美学从独食开始。"一群人吃的是八卦,一个人吃的是食物",有人营造出"不孤单的食物美学",再也不用陪饭桌前的一群人各自玩手机了。在吃这件事上,食物代替社交,重新成为独食者最忠诚的伴侣。
  《新周刊》采访了一系列享受独食的私享家,开列了一个人生活的66件必备单品,分析了独食的经济学原理,并向或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或此时独自生活的你说:你是数以亿计的"一个人"中的一个人,你有权享有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你有能力过得从容又惬意。
  私享家的生活哲学
  文/金雯
  "私享家"最早是绮色佳(谢立)在《新周刊》开设的一个专栏,在21世纪初,有情趣、懂物质的格调专家,是一种最有力的个人主义身份,在灰头土脸的大众面前,华丽地宣告"一个人"的精彩。8年过去了,单身在世俗层面的困境依然存在,但"一个人"作为一种生活观念已经演化出更加丰富的内涵,除了抢眼的物质符号,更重要的是活出"一个人"的风格与审美。在家好好做顿饭吃、将住所收拾出自己的味道,都是达成自我风格的一种途径。"一个人"代表了社会多元化的趋势,未必人人都要成功,未必人人都要成为王思聪的老婆,未必人人都要跪舔名牌,诚如罗素所言"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对中国人来说,孤独与其说是负面的,不如说是不熟悉的。中国人一生都生活在熙熙攘攘之中,喜悦必得热闹,解决问题必得拉上一家人。从小受限于狭小的居住环境,依靠着惯性生活,很多人从未认真思考过,比如,可不可以永远一个人,能不能不要小孩。一般人很难想象渡边淳一的那种自在:"想要结婚就结婚,过得不好就离婚,然后,再婚也可以,不再婚也可以。要更加自由而开放地思考人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积极而开朗地生活下去。"
  在中国人的文化中,还有一种不怕麻烦别人的心态。个体成长到一定阶段就停止学习,开始"依赖"别人--"这个我不懂,你帮我搞定"或者"让谁谁去办吧,他懂"。在一切的被麻烦对象中,亲人是使用起来最方便、最理所当然的,所以,你必得告别一个人的生活,找一个亲人,然后好歹再生一个亲人。如此,你的下半辈子就有依靠了,当然前提是你得搭上半辈子的时间和精力,别忘了,这也是你的筹码,当你成为空巢老人的时候,可以逼迫儿女常回家看看。在这一套中国式偿还体系中,最被忽视的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和需求,受害者既包括父母,也包括子女。
  两个人有两个人的不幸,但一个人的不幸似乎更显而易见。可是,一个人会幸福吗?在幸福问题上,是否真的也有标准的人数组合呢?
  我们常常听到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担忧:一旦父母离世,将你孤身一人留在这个世界该怎么办?或者那些好事者对于独身女人的担忧:连帮你换灯泡的人都没有。"一个人"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未知的人生模式,而未知便是危险。在他们疲于应付的一生中,很难触及到一些本质问题,比如,在人生的那些关键时刻,我们终究都会是一个人,一个人面对疾病的折磨,无人可以替你分担;一个人面对死亡,无人可以例外。
  但全球性的单身化浪潮还是在影响中国社会,尤其进入网络时代之后,"一个人"在现实层面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困难,网络发达让你方便获得一切所需;社交媒体让你可以24小时在线上与人互动,而且是跟自己合拍的人。单身几乎成为一种发达社会的表征。在日本,3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是单身人士,完善的社会服务让他们不太困难地独自终老。
  在价值观层面,也有一些多元化的转变:"一个人"并非人间惨剧。这也是《一人食》这样的网络美食系列会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只是一道四川凉面,或者用三文鱼、牛油果配一碗白饭,加上黄昏天台的免费夕阳西下,生活就可以很美好。它投射着物质上不那么成功,但内心又不愿将就的青年人的梦想:没有很多钱,用一些瓶瓶罐罐,也可以拥有一个人的好生活。在这个经济持续繁荣三十多年的国家,吃饱肚子之后,虽然受制于经验、眼界仍活得不那么舒展,但是,年轻一代对于"个体审美"的渴求呼之欲出。要一个zakka风格的调味罐,让普通的物件变得美好而有吸引力,"从普通和世俗中看到智慧的艺术"--既然很难逃离,那就去享受普通以及世俗生活。
  一个人不仅可以活得很好,还可以成为一种美学范式,或者它更有美学范式的可能性--很难想象,有熊孩子在你身边大声尖叫的时候,你能够用拉赫玛尼诺夫来盖过他尖利的声音,或者你的宝贝纸尿裤里有一坨屎,而你可以无视这一切开始做你的裱花蛋糕。一个人,才可以最大程度地接近私享家,可以一定程度地不食人间烟火,可以嫌弃别人头发上的油烟味,也可以在床上吃饭,将墨鱼汁意大利面掉在雪白床单上。因为,这是我的世界。
  ……
展开
目录
2014生活趋势报告
关于2014的60则预言
从2013看2014
得新世代者得天下
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从走出去到走回来
重要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互联网思维
告别粗鄙时代,走向M型社会
珍爱生命,远离北上广
私享家-- 一个人的饮食与一个人的经济
私享家的生活哲学
一个人吃饭的信仰
一个人生活的66件必备单品
为什么独食者看上去像个loser?
唯一想要的伴侣是食物
专访美食漫画家久住昌之他让独食成为一种风潮
扎堆可耻,一个人最酷!
只有你未曾爱过我
2013中国情爱报告
中国情爱榜
一对钻石婚夫妻的爱恋
宁财神的爱情观我藐视一切情感专家
那些顽固的单相思
生活家的家--从人居到生活观
生活家宣言
回到内心,回到生活
因生活态度而有生活家,因生活家而有生活方式学
回到生活的22条建议
《新周刊》的生活观
王志纲:把生活变成交响乐,几辈子混在一起过
窦文涛:世界很有趣,你不能总有洁癖
谢有顺:心若嘈杂,在哪儿都不能安静
虹影:大家之上,是生活家
我所认识的生活家
最好的生活,最好的家
人活在世上的品相
西班牙之魅
活在当下的西班牙人
西班牙100玩
时尚回到西班牙
在米其林品尝西班牙性格
从直布罗陀望向摩洛哥
西班牙:最像中国的欧洲国家
软乡村,酷农业
从坚硬到柔软的乡村,从苦逼到炫酷的农业
如果我有富饶的土地,我谁也不畏惧
叶永青:给乡村的临终关怀
日本乡村亲见
艺术重新塑造乡村
台湾之美,美在有乡村
宜兰:稻田里的餐桌
乡村是软实力,农业是酷经济
美剧:21世纪的长篇小说
看美剧其实是在看美国
陈丹青:美剧是21世纪的长篇小说
美剧的中国流行之路
美剧字幕组的前世今生
周黎明:美剧启示录
越小众,越主流
用游戏阵营看穿明星真人秀
老少恋比姐弟恋更圆满?
霸道总裁演变史
了不起的韩国电影
10个被异化的文艺教母
2014年中国十大艺术趋势
张晨初笔下的"中国脸"
2014年中国十大艺术趋势
纸上最美的十匹马
中国人为什么总得荷赛奖?
当代艺术的"十三多"与"十三少"
他们把中国男人画成这样
天才如何表达忧郁?
张海儿拍一出"人间喜剧"
2014生活趋势报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