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建设”丛书》(11册)是重庆出版集团与复旦大学强强联合,倾力打造的重点出版项目,是全面、立体、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该丛书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吴晓明等担任主编,由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撰写,分别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具体作出论述。丛书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通俗化读物,紧扣党的十八大精神,视野广泛,深入浅出,用大众化的朴实文风、深入浅出的理论语言,科学解读“中国梦”。 “大学者写小书,大道理通俗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建设丛书》的显著特点和独特魅力。
《社会主义中国在开拓中前进》一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土根据与阶段特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促进社会主义更健康地发展几个部分,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的丰富理论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既是理论,也是运动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批判,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的情况下提出的。他们认为,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是对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表达了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变现状的经济诉求和政治意愿,但又并不意味着凭空设想一种尽可能完善的社会理想,而是通过深入理解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条件和目的,为这种斗争提供思想武器。“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关注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并置身于这种运动,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共产主义作为理论,是无产阶级立场在这种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马克思、恩格斯也拒绝对未来社会的具体情况提供什么“预定看法”,反对提出什么一劳永逸的方案。“(社会主义的)任务不再是构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体系,而是研究必然产生这两个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他们认为,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完全取决于人们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他们对未来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结论,而如果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共产主义是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前提产生的。这也正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重要标志。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中提出,共产主义革命将是在一切文明国家,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革命也会大大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但是,1848年以后的局势发展使他感到这样的革命并非指日可待。“历史清楚的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资本主义大工业“还具有很大的扩展能力”;“要以一次简单的突然袭击来实现社会改造,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社会主义社会并非一成不变,“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
总序
开场白 科学社会主义既是理论,也是运动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土根据与阶段特征
一、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
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
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图
四、学资本主义来搞好自己的社会主义
第二章 继续谱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一、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二、改革开放没有回头箭
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第三章 建设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挑战
二、信守为了人民的宗旨
三、围绕核心价值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四、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
第四章 促进社会主义更健康地发展
一、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
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使命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