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国是一个重情理的社会,情在先,理在后。咬死理被中国人称作迂阔,因为在中国社会这根本行不通,这使人不得不开窍。要想在中国社会游刃有余而又不失本色,非有深沉的悟性不可。<br /> 那尤三姐在房明明听见。好容易等了他来,今忽见反悔,便知他在贾府中得了消息,自然是嫌自己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今若容他出去和贾琏说退亲,料那贾琏必无法可处,自己岂不无趣。一听贾琏要同他出去,连忙摘下剑来,将一股雌锋隐在肘内,出来便说:“你们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并鞘送与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br /> 这是《红楼梦》里最令人痛惜的一幕。冷二郎(柳湘莲)与情小妹(尤三姐)本来是地造天设的一双,但偏偏不得结缘。柳湘莲在剧变之后心寂如灰,此前对这个世界的五色之感七情之惑顿时消失。“来自情天,去由情地。前生误被情惑,今既耻情而觉”。柳湘莲大梦醒来,看到一捕虱道士,问他:“此系何方?仙师仙名法号?”道士笑道:“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哪里去了。”<br /> 《红楼梦》之所以令后人几百年来荡气回肠,无非是使了令人先有大痴、大迷、大惑,然后突然抽掉踏板,令人一足踏空,最后森森然大彻大悟的神术。《红楼梦》洋洋百万言,皆可由一个禅字挂系。<br /> 这禅机是不难领会的。柳湘莲与尤三姐皆奉情为无上之物,因此,他们能为情而割舍一切。后人却从他们的痴情与割舍上领悟到须先有大惑方能有大悟的禅理。整部《红楼梦》简而言之便是叙述一个七情六欲由波高浪涌到风平浪静的过程。冷二郎与情小妹由感情的巅峰上跌落了,而书中的最大情痴贾宝玉最终也心如止水,义无反顾地奔七情六欲的墓地——空门而去。<br /> 若无禅机,《红楼梦》便无骨。事实上,《红楼梦》正是在禅宗高度发达的时代诞生的。<br /> 这部历史上最卓越的文学巨著,首先把人推入儿女情长的惊涛骇浪里,让人目眩神迷,然后他才施魔法,平风息浪,让你在心寂如水的一刻领略四大皆空的境界。<br /> 在禅宗的历史上,禅师们惯用抽空的方法来导引弟子开悟。如弟子说内心不安,便要弟子拿不安出来;如弟子深感自己罪孽深重,便要弟子拿罪孽出来。这种方法很灵验,一下子便斩断了“万根烦恼丝”,令人恍然大悟。<br /> 在禅家看来,人心就是一泓清水,在这里展现的一切都是影像。而这影像的真实与否,便取决于水面是否平定。心愈静,镜愈明,悟性便是止水上盛开的莲花。觉悟通常是心如止水时生发的。只有在风平浪静、水波不兴的时分,莲花才是最动人的。<br /> 禅家的这种见解包含着对人类精神世界深邃的把握。事实上,不同的心境映现的世界的确是迥然不同的。我们通常说第一印象如何如何,而再看过之后又如何如何不同,这其实便包含了心境调整的过程。在再次观照时,内心已不像初次目遇时被感觉的细指撩动得心旌摇曳,雾气漾潆,故心若止水,止水如镜,“象”便清晰了然了。<br /> 这种禅悟的方式至今仍然有效。我们若能让繁杂的心绪渐渐静息,用止水之心与无心之心去观照一个熟视的对象,比如家人乃至身边的器物,你会发现他们不一样了。你可能会拥有一种与往日不同的对家人对器物的感觉。就像某一天,你突然对一朵花有了格外的注意,有了格外的感觉:哟!它怎么这么红啊!<br /> 一个朋友对我说,在过了很长时间平淡乏味的婚姻生活之后,有一段时间他很有一种要挣脱的欲望,他说大概这就是所谓的“七年之痒”吧?他对妻子既失去了热情,也失去了关注。有一天他在外面游戏得很晚才回家,一推门,见妻子席地而坐,正带女儿包饺子,他爱吃饺子,故妻子经常包很多饺子存放于冰箱。他久久注视着跪在地上用力操作、一身面污的妻子,他的心里涌起一种很复杂的感觉,从此,他的心又回了家。<br /> 人在止水心境中感遇到的东西便是悟。悟是人们通过心智的感应机能来认知世界、把握世界并以此规范自我行为的一种思维及行为方式。与知识灌输的方式不同,它是心智对真谛的呼应。是用心灵去打通世事雾障的过程。如果说人是会说话、能思维的高等动物,那么悟性便是高等动物的高等思维机能。可以说,较高的悟性只是天性聪慧者的一种品性根质。在这里,悟性将人们分出了优劣高下。<br /> 悟也是一种穿透的力,穿透的目的是要去探访人生真义。这真义,中国古代的圣哲们习惯称之为“道”。“道”是一切生命世界和非生命世界的大义,它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自然法则与社会法则。“道”是一切自然与社会变化的根本大法,因此,可称其为“永远的宪法”。<br /> 中国古代的圣哲们直接用心去看、去听,而且用了止水之境的心去听、去看。于是一切真义便活灵活现。<br /> 这种向内心寻求一切真义的办法被中国人广泛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以保持自己不偏正轨。庄子认为生存之理如庖丁解牛,只能用心去感应才能达到尽善尽美。中国至今还有一项处罚内容便是反省,也是试图通过个人向自心检点的形式来使人改邪归正。<br /> 心性是如此重要,心性便是一切。慧能称风吹幡动其实只是心动,禅家把对自心的崇拜推向极致。<br /> ……</p>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