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府公共关系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政府公共关系虽然起步稍晚于企业界,但其发展势头和成效不仅毫不逊色,而且在许多方面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这种情况的出现绝非偶然,它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说,政府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必然性。
1.政府公共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这一新经济体制的根本特点在于: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映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完伞不同于过去的计划经济的新经济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及手段都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过去那种行政力量统辖一切经济事务和经济活动的集权管理模式将完全被政府对经济的宏观间接调控模式所代替。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将更多地体现在对市场的引导、监督、保证、服务等方面。同时,管理手段上也将由过去单纯地运用行政手段逐渐地转变为行政、经济、法律、公共关系等多种手段并用的新的管理样式。
经济体制的转型及相随而来的政府职能和管理模式的转化,使政府公共关系的意义、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政府要有效、成功地履行好经济管理的职能,就必须借助于公共关系这一手段。卓有成效的政府公共关系,能够有效地协调社会各方利益,完善政府同企业及各类经济实体的关系,争取公众对政府各项经济政策及改革措施的理解和支持,为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视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作用,乃是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2.政府公共关系是政治走向民主化的内在需要
政治民主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项基本特征。政治民主化的表现就是人民群众通过广泛地参与政治活动来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政府公共关系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原因如下。
第一,开展政府公共关系能够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两者间的沟通与交流。怎样加强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呢?首要的一条是必须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开放程度,做到重大事情让人民群众知道,重大决策让人民群众参与。其次,政府在管理和决策中必须重视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反映他们的利益,体现出人民政府的性质。要做到以上两点,其基本前提是政府与公众之间必须进行有效、全面、及时的沟通联系,而这正是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之一。
第二,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是塑造政府形象的有效途径。政治民主化的条件之一,是政府必须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合作。如果社会公众对政府普遍失望,对政治产生厌倦,是谈不上什么民主政治的。要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信任、合作,政府必须注意保持和维护自身的良好形象。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成功的政府公共关系活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