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道,荀子认为“天生之心”具有认知能力。但同时荀子也认识到“天生之心”的认知能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认知个别事物,而不能认知礼义。<br> 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以可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浃万物之变,与愚者若一。学,老身长子,而与愚者若一,犹不知错,夫是之谓妄人。(《解蔽》)<br> “天生之心”虽然能认知个别事物的性质、特性,但想要做到对每一事物都有所认知就非常困难了,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即使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对每一个别事物的认知上,到死也不可能认识所有的事物。所以,从事这种认知的人最终只能获得极其有限的知识,此种人就是“与愚者若一”之“妄人”了。<br> 更有甚者,荀子认为,“天生之心”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表现为“藏两动”的消极状态。其言:心未尝不藏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谓壹;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藏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藏,害所将受,谓之虚。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壹,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br> ……
展开